作业负担和读书兴趣
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重,是一个老话题。孩子苦恼,家长议论,教育界人士更是忧心如焚。呼吁不知发了有多少,可是状况似乎未见改善。
两年前,我的一个外孙上小学。开学第一天,校长大讲快乐教育、不留作业等等。我的女儿回来说给我听,我也很为孩子高兴了一阵子,以为终于遇到了开明的学校、开明的教师,孩子庶几可以免于受苦。然而,不过两个星期,作业便联袂而来,无非是抄若干遍加上题海战术,孩子往往熬到晚上11时还不能睡觉,上眼皮打着下眼皮,实在已是无力再战了,家长还在一旁大声督促,一片苦心,溢于言表。我看在眼里,忽然对于作业负担重之缘由,若有所悟。现代家庭,多半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期望,全部寄托这根苗上,自然不容有丝毫闪失。对于学生,这期望的集中表现,就是要学得好。学得好,才能升重点中学,进而升大学。尽管事实上不可能人人升大学,但这愿望并不能算错,问题在怎样才算学得好。
一般人有关这个问题认识上的误区首先就在于把学得好和学习时间多画等号,他们往往看不得孩子有余暇、游戏的时间,以为只要把这时间都用到学习上,就一定会学得更好。其实,孩子大脑的生理构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长时间在同类问题上集中使用,他们必然难以坚持,于是犯困、走神、“犯傻”,这些都是生理上自然的自我保护。硬要打破这种自我保护,事实上不可能在孩子头脑中多装进多少知识,反而会使孩子增加对学习的反感,视学习为畏途。在大人的眼中,就是“这孩子越学越笨”了。
误区之二是认为只要多做练习就可以学得好。有人说,这就是“熟能生巧”。其实这并不是一回事。练习是必要的。写字、做习题都是必要的。否则,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不可能真正理解和记忆。但决不是重复的练习越多越好。孩子做练习,做到自己似曾相识的题,自然会认为用老办法就会成功,于是往往掉以轻心、粗心大意之类的毛病很容易滋长。写同样的字写得多了,也容易缺胳膊少腿,成绩随之下降。不知道这正是大人为孩子设置的学习环境造成的恶果。
青少年时期的学习是重要的,这是为成年后的劳动所做的准备。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也就要求不断改进学校的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但无论如何,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时间终究是有限的。而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却正以极快的速度在向前发展。所以,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更重要的任务,应当是养成读书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掌握进一步读书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后终身学无止境,不断补充新知。这样做,才能终身受用,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的青少年,才能创造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能够造就这样的一代新人,我们的民族才能屹立于21世纪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落伍。
家长望子成龙,老师顺应家长的要求,把眼睛盯在升学率上,双方联手用一大堆作业去压学生,压的结果,往往是自己愿望的反面。学生的脑子麻木,思维僵硬了,对读书学习害怕了。有的小学生竟向退休的爷爷发问:“爷爷!我什么时候退休?”他们盼望有一个可以不读书的日子。一旦这样的日子到来(他们认为离开学校就意味着再也不必被迫读书),他们就自然同书本告别了。无论从民族的利益或者今天青少年的前途着想,都是真正的危险。
我坚信,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局面是应当改变,也是可以改变的。
(《人民论坛》199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