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诚文集(第10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比学得知识更重要

写下这则标题,我就想肯定会有人认为我写错了。当今世界,知识的重要性谁人不知。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时代号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成了“知本”;有了知识就能就业,有了知识就能创业,有了知识就能赚钱。还有什么能比学得知识更重要?

这些话都是不错的。正因为如此,社会上学习知识的空气渐渐地浓厚起来。升学热,请家教热,出国留学热,考研考级热,各种知识类的书籍包括大部头的百科全书销售日旺,业余学电脑、学外语、学汽车驾驶者日众,知识分子的报酬在上升,这些都是好现象。

然而,人类的知识积累到了21世纪,已经浩如烟海。一部百科全书,74卷,谁人能够读完?中国每年出版的新书约有11万种,谁人能够读尽?也许,每人可以只学得对自己有用的那一部分知识。可是,即使这一部分,也已是无穷无尽。何况各门知识都在以空前未有的速度不断更新。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昨天刚刚学到的新知识,过不了一两年,顶多十年八年,就会被更新的知识所代替。昨天还可以以“饱学之士”自诩,在一堆新事物面前,可能忽然成了“科盲”。而只要有一天跟不上,就很可能被生活被社会无情地抛弃。

所以,确实有一种比学得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永远保持学习和获得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只有活到老、学到老,终身不断学习的人,才能及时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新知识,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而不至于落伍。

现在的问题是,许多有幸在学校读书的青少年,不但不喜欢学习,甚至见到学习就厌恶、反感,极端的甚至对逼迫他们学习的家长、老师产生了强烈的对抗、仇恨。我们看到过一起又一起不幸的事件因此发生。我们还看到更多的年轻人一旦离开学校、离开考试,就如释重负,赶紧把书本扔在一边。

这是多么可怕、多么危险的景象!

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只能庸庸碌碌度过一生。

一个不爱学习的民族,只能被世界潮流甩在一边,任人欺凌。

这当然不是孩子的过错。

哪一个孩子从小不是充满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碰到什么事都要问:这是什么?这是为什么?

哪一个孩子从小不是向往着早点长大,也可以和邻居的哥哥姐姐一样背起书包上学堂?

从前,因为中国教育事业的不发达,有多少孩子羡慕别人有读书的机会,而自己却永远不能实现这美好的梦想。

现在条件好了,有了读书的机会了,孩子为什么反而不爱学习了?问题出在大人身上。

大人也是出于好意。他们看到了知识的重要,就想尽方法让孩子利用每一分钟尽可能多装一点知识到脑袋里去。背古诗,一首又一首。做难题,越做越多。作业永远做不完。星期天、假期,还有一大堆这个班那个班在等着孩子。

于是,学习从愉快的事情变成了苦差事,不得不完成的苦差事。

于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兴趣被残酷地扼杀了。

我们的古人不是早就强调过苦读书吗?苦读是讲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走过这样的过程,必须有强大的动力。学习的兴趣正是一个最重要的动力。

重要的事情是爱护和发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越学越感到学习的快乐。

学习应当是快乐的。这里有探寻知识奥秘的乐趣,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增强自己力量的乐趣,有互相切磋、互相补充的乐趣,有寻找资料、不断有所发现的乐趣,有进入新境界、从而豁然开朗的乐趣,有用适用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最近我们在编辑《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的时候,就讨论了这样的问题。百科全书当然应当是知识的海洋,但是对于小读者来说,更重要的不是通过一部书获得多少知识,而是启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学会寻找知识的方法,养成寻找知识的习惯。根据这些指导思想,编辑同志把一部百科全书编成了有趣的书。

孩子对知识的兴趣每天都会表现出来。我的孙女儿提出的问题就有:“蚂蚁是怎样睡觉的?”“有方的太阳吗?”“虾在水里不走路,它的腿有什么用?”如此等等。重视这些看上去幼稚的问题,呵护孩子的求知欲,适当地进行引导,更加善于在知识大海中遨游的一代新人一定会成长起来。

(《共产党员》200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