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诚文集(第10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同在一片蓝天下 让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革命的时候是这样,现在搞现代化建设,仍然是这样。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人口,农民占绝大多数。在全世界走向工业化的过程当中,都有一个大量的农民变成城市人口、变成工人的过程。现在,发达国家,像美国、日本,农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都在5%以下。中国的现代化,同样不可避免要走这样一条路。因为几亿人都集中在每人1亩多地的面积上来劳动、来生存,要创造现代文明幸福生活是做不到的。

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当中,农业人口的转化有中国的特色,不是以大批农民破产为代价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避免了这么一个过程。历史上外国曾经有过,大量的农民通过破产离乡背井,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而城市里面,出现了大量的贫民户,带来一系列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避免了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的农民变成市民、变成工人,是伴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的改善而向前行进的。

改革开放20多年来,1亿多农民进城打工,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为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补充了新血液,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来源。据河南的同志介绍,河南农村打工者的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的40%以上。这为农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资金,为农村生产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信息和新的思路。

中国农民在中国现代化过程当中功不可没。这样一个伟大的贡献,同样要付出代价,伴随着牺牲,并不是没有代价没有牺牲,其中一个重要的代价就是使得原有的家庭关系受到很严重的冲击。

一是养老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是家庭养老。但现在已经不是“父母在,不远游”的年代了,儿女远游了。想要关注老人,但是儿女不在身边就做不到了,这是新问题。

二是婚姻也出现新的冲击。许多打工的女孩说,我们是回不去了,不是贪图城里面的生活好,而是到了24岁了,难道农村里还有一个24岁的男人不结婚等我吗?她们还说我们在城里面也是注定找不到好老公的,什么人肯要我们,我们没有户口,即使条件很差的人跟我结婚了,他们还是认为给我恩惠,在他们家里一辈子受到欺负。

三是子女教育的问题,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前两年,我们关注了进城农民工子女的问题。他们在城里面,受歧视,不能上城里的学校,就上民办的,自己办的学校又不合格,被取缔,使他们产生一种边缘化的心态。

这两年,中央很重视这个问题。温家宝同志亲自去看农民工子弟学校,还在黑板上写了“同在一片蓝天下”。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使他们上学的问题有所改善,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包括边缘化的心态,受歧视的心态,解决这些问题还有一个长的过程。

实际上,农民工子女能够进城的是少数,多数是根本不可能带进城的。因为打工者要住集体宿舍,拿600元钱工资,还要寄回家,不可能租房子住。要把孩子带进城,就要租房子,付房租,不管城市里面的政策怎么改,这个成本暂时是多数农民工不可能付出的。

农民工的孩子不带进城,他们付出的是什么代价?

人从小生下来,第一个财富,就是感觉到父母的爱。把这个丢掉,失去父母的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心理上的扭曲,意味着行为上失去监护,监是监督,护是保护,许多孩子就成为坏人侵犯的对象。这些孩子在学校里面,学习成绩差的占多数,因为回去没有人督促他做作业。他也有苦闷但是没有地方说。爷爷奶奶除了代沟的差别大之外,还有一个天生的难处,他不好多管,讲重了不对,讲轻了也不对。讲重了,他怕儿媳妇回来对他有意见,所以他宁肯少讲。何况“留守儿童”当中大概还有15%—20%是邻居大伯管的。丢掉了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东西——父母的关爱,这是亿万农民工付出的一个代价。我们有的同志认为,他的爸爸妈妈去挣钱了,让我们来处理这个包袱,不合理。有的同志觉得,应该让他的父母回来自己管,或者至少回来一个人。这个观点是不对的。

因为我们要看到这是个历史的进程。没有亿万农民工为整个中国的贡献,根本谈不上今天我们社会的前进。他们的功劳,是推动整个国家的进步。在这样一个历史的进程当中,他们不得不付出这样一个代价。我们应当有责任减少他们的痛苦,增加社会的和谐。这样,也减少了社会候补犯罪的人群。这个人群是非常容易犯罪,也容易受犯罪分子的欺负。这个人群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泡网吧,因为没有人管。有相当一部分人赌钱。为什么,他的父母在外面,一年365天,350天他是看不见的,父母的辛苦他看不见,就看到父母回来的15天。这15天是父母放松的时候,在农村的惯例是打麻将和打牌,所以他看到的父母就是打牌的时候,他认为作为一个人最快乐正常的时候就是打牌,所以他要走上赌博是非常容易的。

我们关注这个人群,就要了解分析这个人群的特殊的生活状态。关注这个人群,我们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做出成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中央十分关注的,因为这里面有很多难题,难题当中最难的是连父母的关心都没有的这个群体。这个群体我们估计有2000万人左右。

思想道德教育在这个人群当中,怎么落实?关注了这个人群,我们才有充足高素质的后备劳动力资源;关注了这个人群,农村地区才能够持续地发展,才能有更多的人更勇敢地出去。因为中国现在的农民工1.4亿人,不是多了是少了。如果以后农村的人口只剩下2亿以下就比较好了。如果我们想更多的人敢于出去,不要使更多出去的人看到,钱挣了,但是得不偿失,儿子坏了,如果大家这样想,人出去的积极性就少了,积极性少了,地方发展慢了,国家发展也慢了。所以做这个事情,是十分必要的。现在整个社会到了该关注这个事情的时候了。农村“留守儿童”现在是2000万,但会发展的,会变成4000万、5000万。希望到那时候我们已经很有办法了。一个新的问题,肯定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单独解决的。没有这样一个部门。现在妇联主动来开展这样的工作,是很值得赞扬的。当然中央把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交给妇联了。同时也反映了妇联的同志有社会的责任感,有远见卓识,做好了这样的事情,整个社会都感谢你们。

从目前来看,做好关心农村“留守儿童”这件事,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这的确是很困难的一件新事情,但是现在已经有许多地方创造了许多经验。有的以妇联为主,为“留守儿童”找个代理监护人,或者叫代理家长。监护人缺位,不能简单地照美国的法律来做,监护人不到位就判刑。不能这样,因为这样解决不了问题。可以帮打工者推荐代理家长,有的就是退休教师,他也很高兴。

有的地区,推广寄宿制学校,在打工者集中的地方办寄宿制学校。要建寄宿制学校,除了要盖宿舍,还要县政府的支持,给老师增加一些补贴,因为老师的责任重了,负担重了。延边建了寄宿的儿童中心,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到韩国去打工,收入高一点,这是他们的有利条件。但是如果没有人关注,儿童中心也办不起来。

有的地区组织留守儿童关怀委员会,把社区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也有很好的效果。

河南省妇联的同志介绍,他们做了一项工作,就是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讲课,讲隔代人怎么教育的课。河南省妇联做得非常好。25年来,我们提倡在中国要为父亲母亲家长出家庭教育的书。当时我们注意到在全中国的出版物当中,找不到一本给家长看的书,那是25年前,现在多了,一年几百种,专门的杂志、新书都有。但是现在这几百种新书里面,没有给爷爷奶奶看的书,都是给父亲母亲看的书。现在我们要呼吁的是出几本给爷爷奶奶看的书,专门出给农村的爷爷奶奶看的书。要专门给他们讲,他们的责任,他们的观念,也要教他们一点办法。还要指导已经进城的家长怎么跟子女联系,打电话的时候说什么话,问什么问题,要对他们进行这样的指导。许多农村孩子反映,爸爸妈妈平常不打电话回来,打电话回来的时候就只问考得好吗,别的都不管,心里话没有地方说。有的人打电话的钱也不够,还可以写信,现在把写信的事情丢了,也要提倡一下。

还有一个现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农民工子女进城了,在城里面上学了,成绩也不错,念到快初中毕业了赶紧回去了。为什么,因为将来考大学,是要凭户口的。在北京打工者的子女,不能在北京考大学,还是要回原籍考。在北京上高中,在原籍考大学是考不上的。广东深圳现在突破了一点,允许在深圳打工者的子女,在深圳考广东省的大学。做这样的决定,那些打工者都高兴。这是一点点的突破,如果整个突破,需要经过一个什么样的历程,这可能还要教育部门和各方面研究。如果这个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孩子到了青春期到了最需要关怀的时期,又只能回去做“留守儿童”了。

(本文是作者2005年5月21日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同心出版社,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