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向教师们推荐《少年百科丛书》
林彪、“四人帮”遗留下来的最大祸害之一,就是在一代人中造成了无知或知识严重不足的状况。这种状况同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也给学校教育工作,以及培养青少年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少年百科丛书》,正是帮助我们克服这些困难的重要工具之一。它一出世,就受到了许多教师、家长和广大青少年的欢迎。现在,这套丛书已经出版了30多本。有必要进一步引起中学教师们的重视,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利用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走向知识的海洋。
目前许多学校都有一大批学生原来的基础没有打好,勉强跟在班上,新课听不懂,习题做不出,考试老是不及格,他们把学习视为畏途,程度不同地失去了上进的信心。他们很苦恼,教师也头痛。搞教育的人都知道,学习只能循序渐进。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许多教师花了很大的力量来为这些学生补课,也收到了不少效果,但也不可能全部补上。这一套课外读物,以生动有趣的笔法,提供了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若干知识,比较容易为孩子们接受,自然就成了教师们的好帮手。
学校中也还有一部分学生,学得比较好,完成学校规定的功课之后,还有相当的余力,去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或动手搞些实验制作。有了这一套丛书,就可以使他们的精力找到合适的园地,去锻炼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未来的进军做更充分的准备。
现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知识、新的领域层出不穷,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而教科书则是比较稳定的。如何使少年在学生时代就接触到最新的科技成就,而不至于在毕业的时候局限在只有一点基础知识;如何使他们进入社会或者更高一级的学校之后,能够比较适应这个日益现代化的世界,迎头赶超世界的先进水平,这些,都需要靠课外读物的帮助。这套丛书中,除了《今天的科学》《飞向星星》《月球旅行记》等着重叙述最新的科学知识外,其他如《生活在电波之中》《金属的世界》《稀奇的金属》《开发富饶的海洋》等,也都注意到介绍各个领域的新成就,正好可以补教科书之不足。
这套丛书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它可以较好地满足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的需要。中学生过早地偏科,只重视数学、物理、化学,不重视语文、生物、外语、历史、地理、政治、音乐、美术、体育,或者反过来,都不利于人才的成长。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大都在两个以上的学科边缘出现,或是把另一学科的某些原理移用于这一学科而后有所突破的。这个趋势正方兴未艾。年轻的时候,把知识面搞得广一点、博一点,在以后转向精深的时候,不但可以加强理解能力,而且触类旁通,容易得到新的启发。至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那就更离不开广博的知识了。科学的信仰和迷信的区别,正在于科学的信仰是建筑在大量的知识基础上的,是建筑在对世界客观规律的了解的基础上的。没有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怎么能牢固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丛书中的几本《中国历史故事》《中国古代战争故事》《中国文学家的故事》《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及《唐宋诗选讲》《中国自然地理常识的问答》《草原奇境》等,对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都是很有帮助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有具体的内容。如果对我们国家、民族的历史、成就、地理、传统不了解,不感到可爱,爱国主义就具体不起来。感到不足的是,近代史的读物显得少一点,只有《话说北洋军阀》和《天安门史话》两本。希望这方面的内容会逐渐增加。
许多同志谈到目前中小学的状况,都感到学生负担太重是一个通病。这里当然有老师出于好心,想多给学生一点知识这一面。但也不能不承认,我们的教育目的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的目的是为“四化”培养人才,而不是培养分数的奴隶。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基本技能,知识面广,能力强,一般来说,是可以考得高分的。反过来,如果单纯为了追求分数和升学率,搞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不一定能培养出真正高质量的学生。许多科学家成长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只有培养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执着地去追求真理,才会有出类拔萃的人才。靠硬灌、硬逼,产生出来的出色的科学家,我们至今还没有听说过。所以,还是给学生留一点余地,让他们有时间去接触一点课外读物,参加一点课外活动为好。青少年是有求知的欲望的,这是他们的天性。当他们从《奇妙的曲线》《叶绿花红》《生命进行曲》《太阳元素的发现》等书中发现了他们未知的世界的奥秘的时候,当他们被《数学万花筒》《奇妙的九》中的有趣题目所吸引的时候,当他们被传记故事中前人的经验所鼓舞的时候,当他们从《中国人学外语》《作文知识讲话》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得到启发、打开思路的时候,他们的智力就会得到新的发展,他们的学习就会增添新的动力,他们就会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向未知的领域做新的探索。这样做,对于人才的成长是不是更有利些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让我们更充分地来利用这一套丛书吧!
(《人民教育》198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