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语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历经“语言学的转变”之后,由不同学科条分缕析而建构的既有的现代知识体系受到质疑,当代人文社会科学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与此同时,一项名为“概念史”的研究领域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概念史是反求诸己、推陈出新的必经之路。
“概念史”(Begriffsgeschichte/Conceptual History)一语最早见诸黑格尔《历史哲学》,是指一种基于普遍观念来撰述历史的方式。20世纪中叶以后,概念史逐渐发展为一门关涉语言、思想和历史的新学问。从概念史的角度来看,概念由词语表出,但比词语含有更广泛的意义;一定的社会、政治经验和意义积淀于特定的词语并被表征出来后,该词语便成为概念。概念史关注文本的语言和结构,通过对历史上主导概念的研究来揭示该时代的特征。
十年前,本刊部分同仁即已涉足概念史研究,试图从东西比较的角度,考察西方概念如何被翻译为汉字概念,以及汉字圈内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概念的互动关系,由此揭示东亚圈内现代性的异同。当初的设想是,从“影响20世纪东亚历史的100个关键概念”入手,梳理概念的生成历史以及由此建构的知识体系,为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石。但是,阴差阳错,力小而任重,此一计划竟迟迟难以付诸实行。
十年后,缘起石城,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先后于2010年和2011年主办两次“东亚现代知识体系构建”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各国的学者围绕概念史的核心问题展开了热烈辩论。本刊编委急切地认识到,要想推进概念史研究,必须进行跨文化、跨学科的努力。
本刊是通向概念史研究的一条小径,举凡讨论语言、翻译、概念、文本、分科、制度以及现代性的论文及评论,皆在刊登之列。通过出版本刊,我们希望达到如下目标:首先梳理中国现代知识体系的生成与流变,继而在东亚范围内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在全球史(Global History)视野下,从中国和东亚的视角与欧美学界进行理论对话。
本刊将本着追求学术、献身学术的宗旨,为推动撰写“影响20世纪中国及东亚历史的100个关键概念”做知识和人力准备,诚恳欢迎学界内外的朋友给予关心和支持。我们不敢自诩所刊之文篇篇珠玑,但脚踏实地、力戒虚言,将是本刊一以贯之的态度。
Verba volant, scripta manent(言语飞逝,文字常留)。
《亚洲概念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