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经济学导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语言经济学主要研究的问题

上节提到,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能脱离两个主题。首先是经济活动对语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言在经济活动作用上的动态发展上,即语言本身产生、演变以及消亡的规律。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微观分析,语言学、考古学和社会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不过,语言是人为构建还是自发演化而成,是超智慧的发明还是人类行为的结果,以及语言的变迁及消亡呈现什么样的规律?语言和制度有什么联系?这些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把语言和制度联系起来,或者说理解语言是一种制度,那么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基础也完全适用于语言(张卫国,2008a)。以上问题都可以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加以研究,但它们在经济学界都没有很好地回答,也是语言经济学的空白,其研究的深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言经济学的进展程度。

语言经济学研究的第二个主题就是语言、语言政策及其演变与经济主体行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等的相关性。这些研究可以归结为语言的经济力量或者语言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虽然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围绕语言的,但是不同的语言经济学家研究语言具有不同的目的。例如语言能力与收入关系研究,无论是把语言外生还是把语言内生,所得出的结论都验证了语言技能具有人力资本的属性,移民要想融入当地社会,就需要学好移民目的国语言。研究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为一些移民国家语言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此外,这一主题还侧重于语言经济学的宏观分析。这方面的某些理论是比较成熟的,但是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例如,格林关于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经济学研究,其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小语种语言的保护性问题,认为小语种语言应该而且是可以保护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某些国家在保护小语种语言时已经采用他的理论。格林的语言政策方案的设计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突出的目的就是如何协调欧洲国家(尤其是瑞士)这样多种语言的应用、保持与发展。再比如语言政策成本与收益的计量和绩效评估。此问题不仅属于学术界,实际的语言规划人员也是想对某项语言政策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考量,那么对于评估语言政策成本与收益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是否需要考量?寻找反映语言政策的代理变量从而考量此项政策的成本和收益也许可行,但是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是很值得语言经济学界继续努力研究的。

综上所述,语言经济学研究如同其他经济理论研究,其主要目的一方面在于对现实有充分的解释力,在于它的实用性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是为语言规划服务的。概括而言,语言经济学研究主要包含(但不限于)以下理论:

第一,语言及语言行为对经济活动的作用,包括语言技能投资、语言对收入的影响等。可以说这方面研究是语言经济学较为成熟的领域。

第二,语言的起源、演化以及消亡理论。这一研究主要利用经济学的方法探讨语言的起源问题,可以归纳为语言到底是构建的还是自发演化的。有的经济学者认为语言是自发演化形成的,比如说斯密(Adam Smith),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语言是构建的,是人为发明的。那么语言到底是构建的还是演化的,这应该属于语言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但长久以来,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有必要继续研究。此外,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语言起源、演化,不同于语言学以及社会学上的研究,要凸现经济发展对语言变迁的影响。

第三,语言推广与语言保护的经济学分析。这些问题原属于语言规划的范畴,20世纪90年代起,经济学对此进行了许多尝试。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成本收益分析。语言推广,基本思路是估算出语言推广所付出的成本及其收益,例如格林测算出英语的强势地位可以帮助英国在欧洲获得较高的收益。另外,关于小语种语言是否要保护,语言经济学界也产生了分歧,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四,语言产业及其对经济的贡献度。语言的学习和培训、语言教育体系、语言文字的信息化处理等,会形成许多企业或经济组织,它们会形成具有特定性质和结构的产业,这就是语言产业。语言产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语言产业的组织结构、语言教育的供求关系、语言产业的统计核算及其对经济的贡献度,等等,都是语言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上述是语言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或内容。语言经济学是与语言学的交叉学科,换一个角度思考,在语言学框架内的语言问题,在经济学视野中是什么问题呢?或者说,在经济学视野中有哪些基本的语言问题呢?

第一,语言,在语言学家那里是说话写字,在经济学家眼里是人类的一种元制度,可以用制度经济学方法和其他经济学方法去研究它产生和演变的规律。

第二,在经济学视野里,语言还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和外部性。那么,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是可以用来分析语言的。语言作为公共产品有两重含义:作为一种制度,常常需要政府通过立法和其他措施加以规定、推广、保护;公民的基本语言能力虽然是个人的能力或人力资本,但是也是社会公共的能力,每个个人的语言能力是可以成为众多社会成员的需求及消费对象的,因此,也需要国家干预和一定程度上由国家来培养或推动培养的,例如,九年义务教育,特别是规定对通用语的学习。

语言的外部性是指:个体或群体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对别的个体或群体产生的、无须同意和付费的效用(包括正的和负的)。例如,听别人说话你受益了,常说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正的外部性,而恶语伤人就是负的外部性。

第三,语言的通用性与小语种的保护问题。在经济视野中,更多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语言演变规律的不可抗拒性(趋同、趋简)与语言文化多样性之间寻求均衡或妥协,如何考虑小语种保护的成本和现实可行性。语言能否成为通用语言以及语言通用度、母语安全等问题,在经济学视野中也会有不同于语言学的考量角度。一种语言的通用度主要取决于该母语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和该语言本身学习和使用的成本。

第四,语言多样性,在语言学家那里,是文化意义和语言生态意义上的,而在经济学视野中,语言多样性与经济增长也是相关的。语言多样性有两重含义:在特定空间区域内,不同人群说不同的语言;在特定区域空间内,同一人群中的不同小群体来自于曾经的不同方言区或外语区,在一起说同一种语言。前一种多样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人群说不同语言,肯定增加交易成本,是不利于经济增长的,但是,不同文化的交融可能提升人力资本,也可能增加产业和就业——语言培训和翻译行业等,有利于增长。谁的作用大,需要具体的定量分析。后一种多样性的影响:来自曾经不同的方言或外语区的人们在一起能说通用语言,肯定是有利于彼此人力资本积累的,这将有利于经济增长。

第五,在经济学视野中,语言还可以发展成为一个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的作为产业的微观、宏观、计量的经济学问题和产业规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