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自我成长:你不是不够努力,而是不会努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了解人才市场的实际状况

——人人皆在意的职业生涯疑问

难考的资格证书,对换工作有多大好处?

——弄清楚真正有利的是什么

对换工作没有价值的资格证书

一谈到关于职业生涯的问题,似乎就会涉及各种资格证书的话题。例如,有人会说:“我没有拿得出手的资格证书,不行啊。”“取得什么样的证书才是对换工作有利的呢?”相应的,你也总会听到这样的意见:“财务会计知识对于职场人士是必需的。所以最起码要有会计证书。”“如果没有注册会计师这个含金量高的证书,不会有多大竞争力哦。”“不不不,今后的时代会越来越往国际化方向发展,考出CPA更好。”诸如此类关于资格证书的说法,都是真的吗?

“我想要成为一名律师,需要参加司法考试。”“我想要从事审计工作,就考注册会计师的证书吧。”如果类似这样的情况,考取相应的证书当然没什么问题。因为这些原本就是职务需要,必须取得的国家资格证书,所以很有努力的价值吧。

但要是除去那些职务上必需的技能资格,有一部分证书其实并没有像一般的职业规划书籍或是技能培训学校中提到的那样,在你换工作时会成为有利条件。并不是“只要取得难考的资格证书,在换工作时就会有帮助。”即便考取了非常难的律师资格,除了从事法律职务、进入律师事务所之外,基本上没什么用。如果与你想要从事的工作范围不相关,手中所持有的资格证书发挥不了作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也就是说,要尽量避免把考取难考证书当作是“镀金”的这种想法。

资格考试=高风险的比赛

中小企业诊断师[5]也是一个难度很高的资格考试。虽然它难度很大,但在实际换工作的时候,却难以被企业认为有很大的用处。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询问:“在应聘经营企划、市场营销这样的职位时,如果有中小企业诊断师的证书比较有利吧?”而实际情况是有没有这张资格证书,对应聘并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当然,学习总没坏处,但在应试学习中,大多数都是“没必要死记硬背的东西”。

越难考的考试,合格率也越低,要获得证书的话,需要耗费巨大精力。而且,如果考试每年只有一次。即使拼命用功学习,若是碰到不会答的题目,运气不好也还是会落榜。而令人遗憾的是,只要没有合格,为了资格证书考试而掌握的知识就无法得到认可。虽然日本的旧制司法考试很有名气,但会有白白浪费好几年时间的危险。如果考不出就得不到认可,而且即便运气好考出来了,实际上也并不如这张纸看上去那样对升职有很大的帮助。为了取得资格考试而努力,也就意味着必须承受相应的高风险。想要实现渴望的职业生涯,在忙于考取资格而拼命复习之前,很有必要慎重地考虑这个资格证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是否有用。

另外,在换工作的时候,大家还有必要了解一点:大多数情况下,“工作经验”的意义要比“资格证书”重得多。例如,如果你想要从事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那么之前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就会很有利。一个没有市场方面工作经验的人,即使有中小企业诊断师的资格证书,企业也不会有聘用的倾向。因此,前期考虑如何积累为了进入理想行业和企业所必需的职业经历才是关键。

而且,企业会录用年龄20岁到35岁之间的无相关工作经验者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这些公司会通过书面遴选、面试、适应性检查,从各个角度确认应聘者的潜力、适应性、动机等。但是,应对这些选拔流程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起考取难考资格考试的准备时间,远远要短得多。因此,比起忙于应付考试,倒不如多分些精力准备书面材料,想想如何应对面试和适应性检查。这样做,在规划职业生涯时可能会更有效率。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付出宝贵的时间去努力做成一件事时,要慎重地考虑是否会得到与之相应的结果,这一点很重要。

怎样做才能提高收入?

——首先认识到“墙壁”的存在

有一堵“墙壁”,分隔着年薪

之前,我曾接受过某经济类杂志记者的采访,被问到了一些直接问题。

记者:“想提高收入,应该怎么做才好?”

我:“嗯……这真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笑)。因为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应该采取不同的作战方案。”

记者:“您别这么说嘛,总有什么是大家都能做到的,比较简单的方法,有吗?”

我:“好伤脑筋啊……硬要我说的话,有倒是有。”

记者:“那,是什么呢?”

我:“学习英语。”

记者:“啊?就是这样吗?”

这位记者似乎原以为能从我这儿打听到比如“有用”的资格证书有哪些,或者进入高收入的外资证券公司的诀窍等内容。也许是因为我的回答太过简单了吧,他有些不知所措。

实际上,分隔年薪高低的“年薪之墙”确实存在。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收入,在盲目努力之前,你要知道有这样一面“墙”存在,然后思考越过它的方法。如果不这么做,无论你付出多少努力,要提高相应的收入也是件很困难的事。那么,“年薪之墙”,到底是什么?

阶层之墙——资本家、经营者、职员的年薪各不相同

首先,具有代表性的“年薪之墙”之一,是“阶层之墙”。

在日本企业里工作的工薪阶层中,年薪达到2000万日元的人在全日本中有多少呢?非管理层领导的一般员工,能达到年薪2000万日元的人基本上不存在。也只有在综合贸易公司、大型金融机构等企业中工作的极少数人,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将全日本“在职”的工薪阶层总人数作为分母就会非常清楚了,这样的人只占极少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年薪在2000万日元以上的个体经营者有多少人呢?比如近在身边的中小企业经营者,到处矗立的大厦的楼主等,他们有这么高的收入倒是不足为奇。

可仔细想想挺奇怪的。位居知名公司管理层职位的人,和随处可见的中小企业经营者相比,谁更辛苦?虽然无法随意地做比较,但我想应该还是有不少人觉得哪里不对劲。

将公司各阶层的成员进行大致分类的话,可分为“资本家”“经营者”“职员”三种。简单来说是这样一种架构:雇用职员来运营公司的是经营者,以高年薪雇用经营者而从整个公司获得巨大回报的是资本家。有一种说法,年薪5000万日元的经营者雇用年薪500万日元的职员,年薪5亿日元的资本家雇用年薪5000万日元的经营者。之前提到的个体经营者,既是资本家又是经营者。

如此整理一下思路,我想各位读者就能理解,作为普通职员,和翻越墙壁成为资本家、经营者,这两者在年薪方面有着决定性的差异。虽然肉眼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着“阶层之墙”。希望提高年收入,但只要你不是那种谁都羡慕的有能力的员工,想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简直困难重重。比起这样,不如直接翻越“阶层之墙”成为资本家、经营者,实际地提高收入更为实际。

可能有人会说,“虽然你这么说,但我也不是什么‘富二代’,又没有继承什么大厦,肯定没戏。”但我想告诉大家,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也有解决办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之一就是自己创业。以自己的资金起步的创业者就是个体经营者。从产生的庞大利润中抽出3000万日元作为自己的年收入,谁都无权说什么。

看到这儿,相信还是会有许多人觉得“创业有很大的风险”。这句话是针对没有任何企业经营方面的技能和经验就想创业的人说的。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安全地创业,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也会提到,敬请放心。

外资之墙——外企与日企的年薪不同

第二项是“外资之墙”。

在外资证券公司工作的30岁销售人员,年薪达到4000~5000万日元,住在六本木Hills……我想大家也一定有所耳闻吧。稍微想一下就会发现这实在有些奇怪。在日本的证券公司、银行工作的人,绝对不会有那么高的工资。即便是特别优秀的人,以30岁的销售人员的职位,年薪也就800万~1000万日元左右。外企与日企之间的年薪的差距似乎十分巨大。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其他行业——咨询公司又是如何呢?我们试着比较一下外资战略型咨询公司与日系大型专家集团。在外资战略型公司里,作为中坚战斗力的30岁左右的高级咨询顾问职位(在经理级别之下),年薪约为1200万日元。而日系大型专家集团公司里,同级别职位的年收入仅为700~800万日元。在这个行业中,外企与日企的收入是有差距的。

那么,可以称得上是日本强项的制造行业的情况又如何呢?在著名的消费品外资厂商公司,年薪超过1000万日元的30岁员工也不在少数。但另一边,日本的大型消费品厂商公司,年收入超过1000万日元的人,大概都分布在什么年龄层呢?40岁?还是45岁?而且最近日本制造业裁员的情况也很常见。总觉得很奇怪啊……

如上所述,即便是同一行业的同种工作,外企与日企之间的收入也有相当明显的差距。这个差距背后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对于产出附加价值的人给予多少功劳分配所产生的差距;还有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收益的提高,等等。但是,不管是哪一个因素,基本都会造成这样的倾向,对于职业规划来说这是个要点。当然,每家企业员工的实际年薪各不相同。并不是说所有的外企都比日企年薪高,这只是一般的趋势。

照这么看,对于询问提高年薪方法的那位经济杂志的记者来说,就应该能理解我会回答“学习英语”的原因了。掌握了如何运用商务英语,就能够跨越“外资之墙”,提高年收入的可能性也就会大幅提高。比起花大量的精力在每年仅有一次且风险颇高的资格考试中“一决胜负”,不如用来提升工作能力。如此一来,学习英语就与提高收入直接挂钩,对于喜欢学习英语的人来说,这也许算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努力方式了吧。

行业之墙——行业不同,年薪也不同

第三项就是“行业之墙”。

这可能是比较容易明白的一点。在找工作的时候会研究很多行业的人应该很多吧。比如,即便是同样的大型日系企业,城市银行比制造业给出的薪资高,综合贸易公司的甚至还要更高。

“在银行通过融资业务支撑企业发展的银行工作人员,和经常出差、开展商务活动的商社职员,两个人都是从事很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工作性质完全不同,年薪不一样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我想一定会有人这么想。没错,正是如此。

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与上面的内容稍有不同:虽然基本上都是运用同样的技能从事几乎一样的工作,但由于行业领域不同,年薪也会相差甚远。例如,公司内部负责信息系统的员工,在日系大型金融机构工作的话,到30岁就能达到年薪800万~1000万日元的程度。如果是在日系大型制造公司的信息系统部门,大部分人的年薪也就在600万日元左右。即使人事、会计等其他后勤职位也是一样,根据所在的行业不同,年薪也会有较大差距。虽然运用的技能并没有多大变化,但就是会产生明显的差距。也就是说,如果仅对人事、会计、社内信息系统这样的职业感兴趣的话,根据你选择的行业,还是有机会提高年薪的。

基本上来说,平均到每位员工的利润越高的公司,工资也越高。大型的金融机构、制药公司、大型互联网公司等正是如此。事实上,融合了“外资之墙”与“行业之墙”的外资制药公司的年薪非常高。

到现在,我们介绍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墙壁”,即“阶层之墙”,“外资之墙”和“行业之墙”。了解到有“墙壁”的存在,我想各位读者就能清楚地知道该往什么方向努力了。尤其希望大家注意的是“阶层之墙”,它不仅会提高,还能让你把握住改善社会各个方面的机会等。这样极具魅力的职业生涯,正在未来等待着你。

职业规划的专业人士关注的行业

能够让职业生涯有飞跃进步的三大行业

“以专业人士的眼光来看,如今什么行业和职业正倍受关注呢?”

经常会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对于从“这个行业今后是否有所发展”这种角度来规划职业生涯的做法,我不是很推荐。无论身处什么行业和职业,只要是优秀的人才,就能谋求到高职位,获得高收入。比起盘算自己的得失,最后还得看这个职业本身对实现自身理想的职业生涯是否有必要,以及自己是否喜欢。我会建议大家从这些角度来考虑职业规划。

话虽这么说,但在职业规划方面,确实存在几种非常方便打造理想职业生涯的行业和职业。在本节中,将为大家介绍职业规划基础知识中非常重要的“咨询行业”“金融行业(投资银行/PE基金公司)”“互联网行业”的概况。无论是上述中的哪一行,在高度关注职业规划的商界精英们中都有很高的热度。

关键在于除了职业本身的魅力,还能让你的下一份职业也得到进步。其中,不单单是将这些行业作为流行话题来介绍,亦可见其当选背后的真正原因。

咨询行业

所谓“咨询”,是指针对民营企业、公共机构等客户,提供基于专业知识的收集信息、分析现状、建议对策等服务,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业务。从事咨询工作的人被称作“咨询师”。

总的来说都叫咨询公司,具体来说既有为企业提供策划战略的咨询公司,也有与IT、财务相关的咨询公司,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涉及许多方面。近年来,随着各类咨询公司业务的多样化,它们之间原本明确的界限也正在逐渐消失。

我之所以关注在咨询行业的职业,并不是因为这个行业自身的发展或是年薪水平高。虽然这些确实是吸引人的地方,但最大的关键在于“能够掌握解决经营课题这样的通用技能,扩大下一份职业的选择范围”。

作为一名咨询师,能够在刚工作的时候就以各种行业、公司为对象,在解决各专业领域的问题上积累丰富的经验。即使行业种类不同,但企业经常会面临相同的问题。从之前参与过的项目中想出的办法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因此,咨询师能够不受自身行业的限制,掌握解决经常发生、有普遍性的问题的能力,从而构建起不受任何公司和行业所束缚的职业生涯。而且,由于咨询师的工作内容就等于进行过大量以经营者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的训练,所以之后在事业公司工作的话,即使还很年轻,也能够被提拔为干部、事业责任人之类的高级职位。

“总是在写报告,根本无法实际地运用咨询经验。”也有咨询公司“出身”的经营者发出这样的抱怨。但是,这是稍早之前的咨询公司里才会有的状况。最近,客户公司也开始寻求具有实践性的有效率的支持,所以许多咨询公司不仅会制定战略,还会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进行支援企业发展。作为客户公司的经营者(临时COO等),带头进行改革的人也不在少数。这样一来,就有望安然度过经营者们腥风血雨的“激烈场面”。实际上,我曾经任职的“专家集团”(现为三菱UFJ RESEARCH&CONSULTING)的战略咨询部门也是一样,会深入到具体的执行层面来支持客户公司。例如开展新事业的咨询时,与客户一同开发新的服务业务自不必说,当时我们还帮着客户公司一起去找新客户、销售订单,使整个机制运转顺畅。当然,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之后创业的时候,就会起到直接有利的作用。

另外,虽然进入著名咨询公司、专家集团公司的难度变得异常的高,但相对来说不那么难进的小型咨询公司也是有的。因此,各方人才皆可挑战,有机会能够积累非常有意义的经验也是它的一大魅力。

接下来,我想将咨询公司按照工作内容和特征,分类说明。

▲战略系——全方位经营参谋,支援大型企业

战略系咨询公司以各行业的大公司为对象,主要从事战略制定、M&A、业务改善、组织改革等企业支援工作。通过积累某一领域的咨询经验,可以进入以外资事业公司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里的经营企划部门、市场部门,又或者进入基金公司、投资银行等企业工作,扩大换工作时的行业或职业种类的范围。全球皆有据点的外资咨询公司比较多,如麦肯锡、BCG、贝恩咨询公司、科尔尼等都是较为典型的全球性咨询公司。

▲业务·IT系:用“企业变革的王牌”——IT来解决经营课题

业务·IT系咨询公司着手解决与业务、IT相关的大范围的经营课题。如业务改善、IT战略、ERP导入、SI、BPO,等等。而且,属于业务·IT系的又是配属有战略咨询部门的公司,也被称为综合型咨询公司。负责的领域不同,你的下一份职业也会不一样,很可能会跳槽到各行业的经营企划部门、市场部门、信息系统部门。代表公司有埃森哲、德勤、普华永道、Abeam等。

▲专家集团:站在专业立场,从企业战略到政策制定大范围的提出建议

专家集团,是指从政府、企业等单位接到委托,讨论特定的课题,从专业的立场出发针对政策、企业战略的可行性提出建议的机构。大型专家集团,同时设有经营咨询部门(战略、业务、组织架构与人事)、IT咨询部门、面向政府机关的调查部门(关于政策的调查、谏言)、经济学家部门等。专家集团的客户主要有民营企业、公共机构等,业务范围非常广泛。近年来,帮助日本企业开展海外业务的项目也开始增加。而且,专家集团的母公司主要为超大型银行、大型证券公司等,这样可以活用大型企业集团的关系网,拥有强大的销售渠道,这也是它的特征之一。虽然根据负责过的领域不同,下一份职业的走向也会不同,但跳槽到各行业的经营企划部门、市场部门、信息系统部门也不是没有可能。具有代表性的专家集团有三菱综合研究所、野村综合研究所、三菱UFJ RESEARCH&CONSULTING、日本综研等。

▲财务系:以“企业的生命线”——用财务知识来支援客户

财务系咨询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以财务会计、税务顾问为代表,具体包括M&A、企业改建、诉讼分析、不动产投资等方案的制作,买卖转让手续的支援等业务。他们能够广范围地提供围绕财务方面的咨询服务。一部分公司配备战略咨询部门,所以也有从战略到财务提供全套服务的案例。另外,财务系咨询公司拥有丰富的改进资产负债表的经验,而这是战略系公司不太会涉及的领域,也是财务系咨询公司的一大特色。如果在这一领域积累到了咨询经验,不仅能够跳槽到事业公司的财务部门,也很有可能进入基金公司、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德勤、安永等公司都是典型的财务系咨询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系:解决复杂的“人与组织的问题”

组织人事系咨询业务是以企业和公共机构为对象,提供制定人事战略、制度设计方面的服务。最近,还增加了如组织风格改革、人才开发、人才管理等咨询业务。而且,随着日系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海外子公司的环境改革、行动变革等项目急剧增加。积累这一领域的咨询经验,就会增加跳槽到各行业的人事企划部门的可能性,一些跨国性质的日本企业会尤其欢迎有这方面经验的人才。这类型的公司主要有韬睿惠悦、合益集团、美世咨询等。

▲品牌营销系:巧妙改变顾客、员工的“认知”

品牌营销系咨询公司,从市场战略、品牌战略的设计到执行,能够给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援服务。不仅是制定企业的品牌理念,在品牌营销系咨询公司在关于品牌标识、命名、包装设计、影像乃至创意内容的制作等阶段的工作也能够给企业提供帮助。最近,随着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将品牌宣传渗透到海外的商业案例越来越多。通过积累这一领域的咨询经验,跳槽到事业公司的市场部门、在公司内部稳定品牌地位的宣传部门的机会也很大。Interbrand(国际品牌集团)和博报堂等公司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企业。

金融行业(投资银行、PE基金)

接下来是金融行业。其中,特别是投资银行、PE基金(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较受关注。

主要是因为在企业经营战略方面,很多人都看重M&A的这一现状。近年来,不仅日本国内的企业相互收购,收购国外企业的案例也越来越多。这类公司内部设有M&A部门,这一部门的员工主要是曾在投资银行或PE基金供职的人,能够跟进从M&A战略设计到实施的一系列工作。在这种趋势发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也会需要这种服务。不仅是大公司会开展并购这一企业活动,在现金充裕的成长型企业里也可能会出现。可以预想,今后这样的情况将变得更多。

另外,在PE基金公司中,即使是处于20~35岁年龄段的年轻人也有机会成为投资目标公司的董事,参与筹划经营事务。如果能趁年轻时拥有作为企业经营者的经验,以后被提拔为各种公司的经营骨干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

更进一步说,由于投资银行和基金行业的年薪水平非常高,短时间内存蓄足够多的资金用于独立创业的可能性也非常大。二三十岁就能达到如此之高的年收入的行业,恐怕也只有金融行业了吧?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这个行业的魅力并不只是挣钱,而是将赚到手的钱在短时间内利用起来,开展自己的活动。

但是,因为投资银行也有不同的部门,根据负责的工作种类不同,下一份职业也会有所不同,大家有必要注意这一点。如前所述,事业公司虽然确实对投资银行出身的人才有需求,但主要指的是“投资银行中的投资银行部门”的人员。在其他部门工作,只是精通金融业通常技能(金融交易、金融商品开发等)的人,一般的事业公司对这类人并没有很高的需求度。

在这里,我们纵观一下投资银行和PE基金的情况吧。

▲投资银行:以财务战略、M&A战略支持企业

投资银行,是指利用M&A中介、有价证券的买卖获取利润的金融机构。具体细分为针对企业通过资金调度、财务战略建议开展M&A业务的投资银行部门,针对投资者进行证券买卖业务的股票部门、债券部门、股份调查部门。

在日本,20世纪90年代后,以美系投资银行为中心,投资银行作为以高深的金融技术为武器,实现复杂的商业合并案例、操办巨额资金调度的财务顾问,十分引人注目。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这个职业能够获得高收入的现状,还受到了以东京大学为代表的各类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的青睐。雷曼事件后,这些人投奔到了大型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的麾下,顶着裁员的波流重整旗鼓。特别是出身于负责M&A业务的投资银行部门的人,后来转到事业公司的经营企划、财务部门的案例也十分常见。对于想要换工作的人来说,能够扩大下一份工作的选择范围这一点,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这类型的代表企业主要有高盛证券、UBS证券、JP摩根等。

▲PE基金:以丰富经验与见识,重建投资客户公司

PE基金是指通过收购企业、派遣经营团队等方式,让企业增值从而获取回报。投资对象为非上市公司,例如并购基金、企业重组、风投等皆属这一类。PE基金通过最终出售融资公司获得回报。从卖出投资对象企业后得到的收益中分配给负责人的成功报酬,叫做“收益分成(Carry Bonus)”,一般来讲,收益分成的金额非常高。而且,由于投资基金公司已经站在了融资公司股东的立场,所以年轻的董事长参与经营企划的案例也并不稀奇,对于经营人才来说,这是极为宝贵的机会。典型的PE基金公司主要有凯雷集团、KKR集团、贝恩资本等。

互联网行业

最后是互联网行业。特别是其中的运营部门、市场部门、CEO等,这些与推进公司事业相关的职位都备受关注。

可以预测,今后互联网行业会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公司的任职期间内有很多提高收入和晋升的机会。而且,由于这个行业本身的发展,获得跳槽至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机会也会增加。

更进一步来说,这一行蕴藏着可以往互联网行业以外的行业跳槽的丰富机会。这一点也备受瞩目。如今,即便在其他行业,也都希望能应对电子营销。而且,企业在建立新事业的时候,经常会提到创建互联网商务模式。但是,由于在一般企业中,有互联网商务工作经验的人并没有那么多,因此只好从互联网行业直接把具备即战能力的老手挖过来。所以说,各个行业都会需要互联网商务的从业者,并且会用较好的待遇吸引人才。有互联网行业工作经验的人,即使跳出这一行业也会有非常广泛的选择性,可以说处于非常有利的立场上。

除此之外,互联网行业的相关职业还有许多优点,我会在其他章节详细解释。

此外,虽然都叫做互联网行业,但其实里面有各种类型的企业。具体来说,有以EC事业为主体的大型综合性服务企业,有经营游戏、娱乐服务的企业,也有在医疗、保健领域展开服务,给医疗行业改革、高龄化等日本正面临的社会问题直接带来影响的企业。还有创建菜谱网站的企业,运营商品比较网站、用户点评美食网站的企业,以及提供网络人身保险的企业,等等。有很多互联网企业以绝对的便捷度和低价格为武器,为大家提供现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务。置身于这样的公司,在企业管理这一工作上独当一面、大有所为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换工作是否存在“年龄限制”

换工作不存在所谓的年龄限制

“过了35岁再换工作就很困难了。”我想不少人都听过这种“35岁就是极限”的说法。那么,这是真的吗?

一般来讲,确实年龄越大,换工作越难。但是,关于“到多少岁的时候,会对换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其中混杂着好几个因素,不可一概而论。看一下我曾提供过的职业规划支援的客户的真实情况吧。35岁以后换到工作的就不用说了,甚至四五十岁的客户也有很多成功晋升了职位。根据掌握的技能、应聘的企业和行业的不同,对于换工作时的年龄的想法也各有不同。在此,我想站在人才市场最前线的立场上,说明一下关于换工作时的年龄问题。

首先,对于你接下来想要进入的领域,你是毫无相关经验的新手,还是立刻就能开始工作的人才?个人情况不同,换工作时的年龄的要求也会不同。比如说,想去外资战略咨询公司工作,假如是之前没有过相关工作经验的人,那么35岁以前还是非常有机会的。但是,一旦过了35岁,跳槽进入咨询公司的难度会加大。然而,如果你是拥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即战型人才,那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拥有丰富的战略咨询工作的经验,同时能在销售业务上也发挥作用的人,即使年龄在50多岁也有可能被录用。实际上,在我们公司,也经常给被称作Partner(合伙人)的骨干级别的人提供职业规划的服务。比起初级职位,他们给咨询公司的经营带来的影响格外重大,企业也在非常积极地录用高级职位的人员。

接着,根据具体的职位,企业对于年龄的考量当然也不一样。在应聘事业公司经营骨干这类职位时,仅仅因为年纪太轻就被拒之门外的案例也是有的。我们公司经常会收到类似这样的委托要求:因为部门中有40多岁的员工,所以希望作为上司的事业负责人的年龄大概能在50岁左右。也就是说,确实存在企业希望应聘者的年龄越大越好的情况。所谓“35岁就是极限”的说法,只不过是毫无根据的谣传罢了。反过来,四五十岁的人去应聘初级职位的话,有时的确会十分不利。无论有多少经验和实力,即使应聘者本人觉得薪酬低一点也没关系,录用年长人士的上司在处理工作时还是会觉得很难办,所以企业有时会觉得招录年长者比较困难。但是,对于年龄大的属下难以管理,年龄小的部下好管理的说法,我个人还是持怀疑态度的。这似乎等于是在说,比自己年龄小的部下就可以随意要求了。年龄大的人阅历也很丰富,为人处世也会很成熟,有这样的下属,倒不如说非常难得。

行业不同,企业对于应聘者年龄的态度也不一样。如前文中所述,虽然有认为50岁以上当经营骨干比较好的公司,但在30多岁经营者较多的互联网行业中,很多企业还觉得40岁年龄太大。因此,30岁左右曾在咨询公司工作过的人在跳槽到事业公司谋求经营骨干职位时,要注意一般的事业公司会比较难进。而在成长中的互联网企业,这类人被录用到管理层职务的案例,倒是经常发生。

一般来说,年龄越大,在公司里的收入也就越高。因此,在找工作的时候,这样的人都希望能够获得更高的年薪。但到了新工作单位,走上相应的职位后,收入却变少了,这样的情况也会发生。这也算是年龄越大换工作越难这一说法的理由之一。但是,关于这一点,主要还是要看个人想法。如果你是那种不在意眼前收入多少,只要能选择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人,一时的收入状况也无关紧要。

诸如此类,年龄会对换工作产生影响是因为混杂着许多因素,有些人会积极面对,努力工作,而有些人却会消极怠工,总之不能一概而论。我认为,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善用自己的年龄。但是,这也不是说完全不必在意年龄,想换工作就去做,就一定是好的。在换工作这件事情上,年纪越小好处越多,这倒是可以肯定的。

趁年轻干一番事业才是王道

了解前文中的要点后,关于换工作的年龄这个问题,我还想总结几点个人看法。

首先,对于考虑转换职业至全新领域的年轻人,我的建议是:一定尽早发起挑战。应聘者的年龄越大,企业就更希望应聘者是“即战型人才”,并且“短时间里要出成果”。于是,在不曾有过工作经验的领域里被认为有潜力而被录用的可能性每年都在下降。

另外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哪怕是为了活用人才市场的行情,趁年轻做好职业规划也是很重要的。在换工作的过程中,“人才市场的行情”乃是决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企业方录用意愿较高时则容易被录用,在收入、职位等方面也容易获得较好的待遇。相反,如果企业录用意愿较低,就很难被录用,也不太会提供好的待遇。也就是说,与“实力”无关。然而,由于这一点在能否成功换工作上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是否能在知晓这个事实后再进行职业规划,在很大程度上会给今后的职业生涯带来很大的改变。

举个例子,没有战略咨询工作经验的人(33岁)一直想成为战略咨询师。但是,如果抱着“离35岁还有一段时间,在进入外资咨询公司之前,先慢慢提高英语能力好了”这样的想法,可能就危险了。纵观近十几年的情况,每隔几年,人才市场的行情都会发生显著变化。假设又发生一次“雷曼事件”,全球经济状况再恶化的话,只消3年,人才市场就会陷入冰河期了吧。如果是这样,人才市场再次回暖的时候,你已经36岁了。而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可能成功进入战略咨询公司的临界点为35岁,这时你就超过这个年龄了。若是如此,就十分有必要从根本上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所以说,在行情遇冷的时间点换工作,一般不会得到很好的结果。而行情好的时候再“挪窝”,才有可能让事业得到飞跃性的进步。行情不好时坚决不动。为了“使市场行情成为自己的伙伴”,好好留有余裕,尽早做好“动起来”的准备,这一点非常重要。

最后,尽快积累必需的经验,就能尽早实现自己理想的人生图景,这是我想告诉给大家的。当然,无论是什么样的经验,只要认真努力都会真正变为自己的弹粮吧。“不要浪费经验”“想办法变为自己的东西”,我认为持有这样的态度也很重要。但是,即便这么讲,也不是说无关紧要的经验也行。在积累无关紧要的经验的过程中,事实上会失去积累重要经验的机会。无论年龄是多少,尽快做好职业规划,向着目标行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女性应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应对较高的不确定性

女性的职业生涯伴随着不确定性

近三四年里,有很多女性客户来到我经营的人才中介公司咨询职业相关的事宜。引人关注的点在于,其中来自大型企业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多。眼看着同公司的女性前辈太辛苦,所以想要重新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我经常听到女性咨询者这样说。

实际上,女性的职业规划的确与男性不同,我们应该从这样的角度来考虑:“女性应该选择方便怀孕、生产、育儿,并且工作环境比较稳定的大型企业。”然而,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有很多女性因为生产、育儿、丈夫调动工作、照顾父母等问题被迫改变职业的,这种较高的不确定性,造成女性的职业规划变得十分复杂,不得不离开供职公司的情况也不少见。因此,想要使再就业成为可能,女性朋友就要趁年轻时有意识地掌握好能在人才市场上得到好评的“技能”,女性在换工作时要比男性更加注意这一点。

“能确实获得产假的日系大型企业,才是女性应该就职的地方。”我想也有人会有这种想法吧。但是,它的前提是能够在企业里持续工作下去。然而实际情况是,在中高层的职位上,女性想要将全职工作和育儿两者兼顾,会十分辛苦。如果有两三个孩子,再没有自己和丈夫的父母支持,就更艰难了。为了育儿,可能需要离开工作岗位几年,这种事也会发生。另外,为了照顾双亲、丈夫调动等原因而不得已辞去工作的例子也经常会看到。

趁年轻,要有明确的技能傍身

之前在日系大型企业的综合职位上工作的优秀女性,想要从几年的空档回归工作,从而陷入苦战的案例不在少数。这和她们在之前的工作中被培养成“多面手”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有一位30岁出头的女性在6年的工作时间里,在会计、人事、销售等职位上分别工作了2年,然后又经历了几年的空档期。如果站在想要录用会计人员的立场上,就会把她当做只有2年工作经验的初级人员对待。想要把她作为人事人员录用的话也是同理。作为录用方,在综合考虑过年龄与经验的平衡以及是否有空档期后,就会判断出,倒不如录用“二次毕业生”[6]更好。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四五十岁的女性中层领导到我们公司来咨询。她们都是年轻时就在特定领域掌握了能成为“明确卖点”的技能,在这之后,工作的专业性基本不变,不断积累经验、技能、人际网。我想其中非常擅长职业规划的人似乎不少。像这样“持续延伸优势”的职业规划,重复做着做惯、做熟的工作,在工作上不会有很大负担,也容易与私人生活平衡,这也是它的一大优点。

当然,在所供职的企业中,如果能缩短每天工作的时间或者在家工作,这样有变通性的工作方式,想必是再好不过了吧。但是,像这样拥有弹性工作制度的企业,如今还很少。然而,如果你掌握着“如果辞职,公司就难办了”这样无法替代的技能,就另当别论了。公司会做出适当的让步,允许存在特殊的工作形式。拥有着辞职就会让公司困扰的“明确的卖点”,会变成你的优势。

打造明确的卖点,对于掌控职业生涯整体方向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要素。在选择自己的专业领域时,希望大家从长期的眼光出发去谨慎选择。只因为收入上小小的差别或是公司和品牌的知名度等理由,去选自己不怎么喜欢的行业,会导致选了一份不开心的工作还得一直干下去。好不容易能找到工作,结果却那么让人心累,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另外,比起掌握只在特定行业才需要的特殊技能,有各行业都必需的技能傍身,你的工作才会更稳定。

本节中提到“女性如果想顺利转职,建议提早做好职业规划”的话题,实际上最近有很多男性中也在40多岁的时候因为要照顾父母而不得不离职。我们常收到这样的咨询:“因为要照顾父母,已经有一两年没工作了,但还是希望能够再工作。”为换工作做好了准备,打造自己“明确的卖点”,这样的人在再就业的时候也会相对比较顺利。相反,没有做好充足准备,再加上年龄问题而陷入困扰的例子也很常见。当今社会中,职业上的不确定性不仅存在于女性身上,男性也是一样。

毕业大学对就职的影响?

——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

毕业的大学不同,可以挑战的行业和企业也不同

毕业的大学以及学历,确实会对职业生涯产生影响。

“毕业于哪所大学,和工作能力毫无关系。”提出这一看法的人,我觉得真是说得太好了。事实上,根据工作内容,学校和工作能力之间确实不存在任何联系。然而,我想大多数人也都了解,在实际的就职活动中,毕业的大学多多少少会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城市银行、保险公司、综合商社等大型企业、咨询公司、专家集团等专业度较强的公司,基本上都喜欢录用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人。

在此,以对毕业院校要求特别高的外资战略咨询公司为例,让我们一起来思考“毕业的大学”与“职业生涯”的关系吧。

在外资战略咨询公司里,如果是日本的大学,以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一桥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庆应大学、早稻田大学的毕业生为主要招聘对象,再往后就从旧帝国大学、神户大学等名牌大学中筛选。把门槛抬得如此之高的行业也真是少见啊。但是,先别管这门槛有多高,也别去评论它是否适当。毕业的大学的等级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可以挑战的行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即便并非名校出身,依然能有许多选择

那么,不是出身东京大学等名牌大学毕业的人,想要进入外资战略咨询公司的话,应该怎么办呢?

虽然可能会有些辛苦,但还是有方法能从正面解决这个问题的:取得国外知名院校的MBA(经营管理硕士学位)学位。事实上,即便不是毕业于前面提到的那些名牌大学,但如果修完国外MBA顶级学校的课程,成功跳槽至外资战略咨询公司的人也不在少数。话说回来,如果是已经从日本名牌大学毕业的人,即使没有MBA,也还是能够进入外资战略咨询公司就职的。

但是,获得国外知名大学的MBA学位并非易事。不仅需要很高的英文水平——比如GMAT考试需要参加笔试、论文写作等科目,想要合格的话,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而且加上留学费用和生活费等,差不多要花费2000万日元。另外还有因留学而无法工作产生的机会成本,相当于要投资3000万日元。我想,即便是知道要花如此大的代价,但是为了获得宝贵的经验和理想的职业生涯,依然还是会有人选择获取MBA学位吧。然而无法这么做的人也有很多。

回顾自己规划职业生涯的目的

重新想一想,原本是为了什么才会想要进入外资战略咨询公司呢?当你的思考陷入瓶颈的时候,不如尝试回想一下最初的目的。“进入麦肯锡工作是我的人生目标。”有这种想法的人基本上不存在吧?出于以下这些理由,想要进入战略咨询公司工作的人还是相对较多的。

(1)对向企业提供经营战略的工作感兴趣

(2)积累与经营相关的工作经验,将来想要成为事业公司的经营者或者创业

(3)想获得高收入

如果你的理由是(1),那么有很多咨询公司对于毕业的大学其实并没那么高的要求。举个例子,综合性大型咨询公司的门槛并没有那么狭窄。而且,还有些公司会去收购著名的战略咨询公司,因此这些公司今后可能会成为咨询行业的核心。

如果你的理由是(2),去之前提到的其他类型的咨询公司工作也同样能积累经验,开拓出一条成为经营者的职业道路。而且,今后需要的是拥有互联网商业思维的经营型人才,除咨询公司外,还有去互联网成长型企业的选择项。尤其是对于想要创业的人来说,这说不定还是一条捷径。更进一步说,如果你的目标直指创业,那么为了积累创投企业相关经营经验,可以选择去以风投为主、支持各类创投企业的行业。这些行业,不像外资战略咨询公司那样对毕业的大学要求那么苛刻。

如果你的理由是(3),其实能够获得高收入的工作,不仅限于外资战略咨询公司。毫无经验的情况下进入外资战略咨询公司工作,35岁以前就能达到年收入1200万日元。确实这算是高收入,但是达到这样薪酬的方法有很多,具体内容我会在其他章节告诉大家。对于各位来说,灵活利用自身强项,也可以自行摸索出一套获得高收入的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重新回顾职业生涯的最初目的,能找到许多实现理想职业目标的方法,完全不需要勉强自己去那些对毕业院校要求特别高的行业。即便你并非毕业于名门大学,也不必为此烦恼。了解人才市场上对于你这样的情况是如何判断的,将之作为在考虑职业规划时的一个参考材料,也是很好的。再者,不同的行业或企业对于毕业院校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具体的情况,我认为还是直接去人才中介公司找专业的职业咨询师商量更好。

需要掌握何种程度的英语能力?

——学会及时止损

有较好英语能力,换工作也很有利

咨询者:英语是非学不可吗?

我:我觉得学还是需要的。英语好确实会非常有帮助。

咨询者:果然是这样呀……

我:但也不是说必须哦。

咨询者:不是必须学的吗?

我:是的,归根到底还是要看你具体的职业规划。

关于英语能力,是一个我在和咨询者面谈的过程中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很多人认为作为“现代商务人士,英语能力是必不可缺的。”在此,我想聊一聊,实际上企业在多大程度上重视英语能力?进行职业规划时又该如何看待英语学习呢?

从结论来讲,在如今的人才市场上,有一定程度的英语能力还是相当有利的。

从几十年前开始,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一直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作为商务人士,英语是必需项。”但是,在实际的就职活动中,将英语水平作为绝对标准的企业只限于一部分外资金融机构和外资事业公司。就连外资咨询公司,在招聘时不询问应聘者英语水平的情况仍然占据压倒性的数量,日系事业公司更是如此。企业方高度要求应聘者的英语能力其实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尤其是日本市场在全世界的存在感越来越低,所以不仅仅是日本大企业,一些中小企业也不得不进军海外市场。因此企业才开始对应聘者的英语能力正式提出要求。如今,不少创业公司在创业初期就开始预想到全球化发展战略,制订相应的事业计划。日系企业在进出海外市场的时候,由于能够在公司内部的英语环境中开展工作的人才严重不足,便不得不优先录用会英语的应聘者。

而在以前,日系企业在人员录用方面,比起语言学习能力,通常优先考量工作经验和能力。只是英语好,一般不会得到很高的评价。但是如今,优先录用英语好的应聘者的企业则呈增长趋势。只要英语好,即使相关工作经验和能力没有那么高,也能被录用。由于录用需求高,会英语的人的收入必然也就越来越高。由于机会多,所以对待遇提出条件也很有利。

不擅长英语的人,不妨选择“舍弃”

那么,需要有何种程度的英语能力,才能在人才市场上得到足够认可呢?根据应聘的企业,这也是不同的。拿TOEIC成绩作比喻,如果考到800~850分,大多数情况下就会认为你达到商务水平了。当然,比起TOEIC成绩本身,更重要的是在商务环境中是否能实际应用英语,在全英语面试时能否顺畅地与考官交流。也就是说,企业所要求的是更高水平的英语能力。

“可是,我真的讨厌学英语啊。”我想一定也有如此抱怨的人吧。如果您也是这样,该怎么办呢?

说到底,如果只是具备一般程度的英语能力,在职业规划中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预计自己的英语能力将来不可能达到商务水平,那我可以这样说,即使花时间学英语也是浪费精力。不如“舍弃”英语,把精力投入其他领域。假设一个非常讨厌英语的人拼命努力,好不容易TOEIC考到600分,我觉得在实际工作中也基本起不到用处。想必在职业上的选择也并不会出现多大的差别吧。

关于英语学习,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如果要达到商务水平,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如果您已经把以前学过的英语忘得精光,要达到商务级别的话,需要花2000~4000小时。即使每天学习2小时,也得花费3~6年。要做就做得彻底,如果没有努力到最后的自信,倒不如把时间留出来磨练其他技能不是更有效吗?英语不好,可以做些不要求英语能力的工作。而且,即使自己不会英语,与会英语的人一起工作其实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磨练自己喜爱的领域的技能,以这项技能谋求高职,到了中高层的职位后,如果确实需要掌握英语,招聘一些会英语的人才到自己麾下来帮助自己就行了。

说起来,其实我也在很早的时候就放弃学习英语了。因为我在初中、高中时非常讨厌英语,所以很早就“看穿”了自己。从考大学期间开始,就把英语扔在一边。如果我这种带着别扭的情绪,还不知道到底该不该学,就为了学英语这一件事倾注几千小时的宝贵时间,那么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经营上所必需的技能了。就这样,也许通往创业的道路正在慢慢“关闭”。

当然,如果您觉得学英语很开心,属于那种不讨厌英语的人,请您一定坚持学下去。但如果认为学英语实在太痛苦,就没有必要勉强自己,要知道还有其他的道路可以走,希望大家能想得乐观、轻松一些。“要做就去做”“不做就不要做了”,好好做决断,别浪费人生中宝贵的时间,和考资格考试一样,请注意自己的精力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