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电商运营:打造县域经济新引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互联网+县域:引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1.3.1 “互联网+县域”时代的电商探索

我国各级行政区划中,县级区域占国土总面积的近95%,但县域经济规模只有全国GDP的50%左右,而且东中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极不均衡。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在2015年以后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发展压力。

◆ 三大压力首当其冲

从当前县域经济的具体发展状况来看,县域经济首先面临着与总体经济相同的瓶颈——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其次面临着长期粗放型发展导致的日益严峻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最后面临着大量人才向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大城市集聚带来的人才流失问题,如图1-4所示。

图1-4 县域经济面临的三大压力

(1)经济转型压力

以往国内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力是低端产业或高端产业中附加值低的加工环节,因此在总体经济持续下行时受到的影响最大,在资金、生态、人才、资源等诸多方面均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2)生态环境压力

县级政府在以往经济发展中片面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发展模式粗放滞后,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成为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亟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3)人才流失压力

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有力支撑,然而与城市特别是拥有众多资源的大城市相比,县级区域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同时,一些县级政府对人才流失的原因也缺乏准确认识。例如,一些地区将难以吸引人才的原因归结为交通闭塞,认为只要优化了县域交通条件,人才自然就会返乡。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没有整体经济环境的支撑,便利的交通反而会加快地区人才外流。

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成熟完善,越来越多的县级政府看到了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态势,纷纷把“县域电商”作为应对一系列发展压力、突破本地经济发展瓶颈、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和跨越式成长的有效路径。

◆ 县域电商需要深化

在我国行政体系中,县一级是打通城市与乡镇、农村的关键节点;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县域电商也是在城市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向农村地区拓展电商、推动农村生产与消费互联网化的重要一环。

不过,也正因为连通着城市与乡村,导致县域电商的产业链条冗长复杂。从种植、养殖培训到农资服务,再到产品的追溯、运输与销售,只有做好每个环节,实现物流体系、支付体系、服务体系、消费体系等的有效对接,才能把农村地区的生产与消费活动成功融入整个互联网电商的生态中,使优品、优态、优质、优价的农村产品通过互联网渠道流向城市,也使农村居民获得城市地区多元个性的优质消费体验。

县域电商的有效发展还需要全面深刻理解“互联网+”的内涵本质,做好“互联网+县域”工程。“互联网+”不是对互联网技术、渠道或平台的简单应用,而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创新,是依托互联网变革重塑以往的发展思维和商业模式,创造全新市场,带来更多爆品,从而为传统企业注入更多活力,实现企业的跨越式成长

如果说互联网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连接机会,那么“互联网+”更进一步,是在连接基础上进行跨界融合,创造新模式、新业态、新市场,并在跨界融合创新过程中实现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进而对社会各行业领域和总体经济进行变革。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落后于第二和第三产业,平均劳动生产率仅为后两者的28%,农民收入也只有城市居民的31%左右。提高城市化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诉求,这又离不开农村地区生产与消费水平的提升。

从这一角度而言,县域电商的目标不仅仅是借助更具活力的互联网经济模式拉动县域GDP增长,更要立足和服务于本地经济,通过“互联网+县域”工程打破农村与城市区隔,推动农村经济的“走出去”和“引进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加快地区城市化进程。

1.3.2 “互联网+”时代的县域经济转型

县域经济转型有两大举措,如图1-5所示。

图1-5 县域经济转型的两大举措

◆ 重点培育主导产业

一家企业只有培育出自己的优势产品或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同样,县域经济也只有培育出自身的主导产业,才会具有持续发展的活力。例如,全国百强县经济发展多呈现3个基本特点:乡镇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多占该县总体城市化比例的50%以上;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农业生产向工业领域转移;培育并大力发展县域主导产业

通常来看,只要县级地区能够基于自身经济水平和资源状况培育出一两个主导产业,并围绕主导产业进行专业化分工,就能够取得不错的发展成效,县域经济水平也不会过于落后。

确定自身主导产业后,接下来就要围绕主导产业对整个县域经济进行专业化分工,如农产品或矿产品加工、沿海产业转移等。需要注意的是,县域经济主导产业不宜过多,只需重点培育一两个主导产业即可,关键是依托主导产业进行合理的专业分工,聚集整个县域的力量将主导产业打造成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三大产业结构与发展水平的优化协调。

对拥有较好工业基础的县,其主导产业多集中在工业领域;而缺乏工业积累的县,在打造主导产业时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进行农业产业化运作,依托优势资源将原料(农产品、矿产等)加工培育成主导产业。

此外,经济发展滞后的县级地区在培育主导产业时还面临着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升级的多重压力,需要以高度开放的心态不断创新发展思维,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策略。例如,大力发展县域电商,借助创新性的C2B(消费引导生产)模式有效推动本地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

◆ 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并举

对于缺乏工业积累的县,其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最佳策略是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将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有机融合起来,打造城乡统筹一体的发展模式。

农业产业化运营主要有两个方向: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加工。在这两个方向上,县域电商大有可为。从国内农产品市场现状来看,一方面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我国农成品产量持续增多,但国内市场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难以消化增量;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不具备竞争优势,难以从外部消化,从而导致农产品面临日益严峻的库存高企压力,影响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对此,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依托“互联网+”大力发展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化农业,从而为“三农”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不过,农业产业化发展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推动,特别是在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正在全面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市场的大背景下,政府更应减少对农业等所有市场领域过多的行政干预,提高我国经济的开放性和市场化水平。

上面已经提到,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农业人均收入水平也仅为城镇居民的31%。客观来看,这主要是因为工业与服务业全年都可创造价值,而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农民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闲暇状态,不再进行价值创造,自然其收入水平无法与城镇居民相比。

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是让农民闲下来后有事可做,如通过农业产业化运营,让农民进入与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相关的工业、服务业领域工作,从而既提高农产品效率又增加农民收入。

1.3.3 县域电商如何引领县域经济转型

◆ 需要处理好3个关系

县域电商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助力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因此,县域电商发展涉及本土要素“走出去”和外地要素“引进来”两个方面,需要内外协同发力,实现产品、企业、资金、资源、人才等各种要素的高效流通,从县域电商升级为县域经济。具体来看,县域电商在发展起步阶段应处理好以下3个关系,如图1-6所示。

图1-6 县域电商在发展起步阶段应处理好的3个关系

(1)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的关系

县域电商模式为中西部偏远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最佳路径。由于西部县域电商发展基础薄弱、人才匮乏,因此其县域电商发展的主导力量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企业。不过,在借助外地企业发展县域电商时,也应高度重视本地电商企业的培育与发展,不断增强内在实力,通过外来企业与本地企业的联动协同推动县域电商的快速发展。

(2)本地产品与外地产品的关系

县域电商多主打本地农特产品或从农特产品切入,然而这些产品要成功“触网”销售,还需要进行有效的包装、标准化和市场营销工作,这对很多产业化水平不高的县域来说需要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

因此,当前很多县域电商园区的主打产品其实是先买进来再卖出去的,以此不断提升自身的产业化规模与能力,带动本地就业,再进行本地土特产品的开发推广,实现本地产品“走出去”,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3)本地人才与外地人才的关系

正如上面提到的,人才紧缺是电商行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县域电商更是如此。对此,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各种优惠措施大规模引进电商优秀人才,推动县域电商产业快速成长;同时,在此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引入人才的带头示范效应,积极培育本地电商人才,从而为县域电商的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人才支持。

◆ 加快发展需要做好3项工作

县域电商成功启动并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后,接下来地方政府应做好以下3项工作,以加快县域电商发展,如图1-7所示。

图1-7 加快县域电商发展3项工作

(1)持续打牢基础

县域电商的发展基础主要包括产业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前者涉及电商园区、政策扶持以及县域电商配套的通信、物流、包装加工等产业链内容;后者涉及企业和优秀电商人才的持续引进、本地电商人才培训的常态化建设等内容。

(2)做好大小兼顾

县域电商要以细分理念为原则,统筹兼顾发展中的各个方面:既要有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又要明确现阶段紧要的问题和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建设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既要积极引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又要鼓励扶持个体电商创业,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电商形态;既要有宏观层面的总体考虑,又要有微观层面的细分思维,针对不同企业、不同产品提供不同服务。

(3)突出创新发展

很多县域电商主打农特产品,但农特产品是“非标品”,在加工、包装、标准化、物流、营销等产业链环节具有更高要求,需要县域电商参与者不断创新,探索有效的发展路径。

例如,遂昌电商协会的一项主要工作是制定农特产品标准和优化包装物流,如对葡萄这类生鲜产品,包装方面要求从几层楼高处坠落也不会损坏;至于什么才是新鲜葡萄,该电商协会也制定了一系列数据衡量指标。

推动农产品“触网”,政府首先应做好市场调研,围绕消费者需求,针对产品规格、包装、标准和物流等建立农产品电商标准;同时,政府还要通过政策优惠、资金奖励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基于县域资源禀赋研发新产品,推动县域电商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1.3.4 县域政府如何推动县域电商发展

县域电商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我国的县域电商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除了几个先行者取得了预期效果外,大部分县域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县域电商发展过程中,各县域尤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县域政府应对电子商务有充分的了解

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电商是促进产业结构改造升级的有效工具,是缩短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的重大发展机遇。所以,县域政府应该深入了解电商的内涵及应用,使其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切忘缺乏经验指导、盲目投资、盲目布局

县域电商本身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能够被借鉴的成功案例相对有限,而且各县域的发展情况并不相同,导致很多县域在发展过程中盲目地投资、布局,乍看之下,县域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的电商企业,而且政府也给予这些企业一定的资金扶持,但大部分企业根本无法经受市场考验,最终只能破产或被迫转型。

和城市相比,县域的电商生态脆弱,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在人才与资金方面存在较大缺口。为了确保县域电商长期稳定发展,政府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如图1-8所示。

图1-8 地方政府发展县域电商的举措

◆ 全民参与

目前很多县域电商从业者主要集中在企业,县域电商没有吸引民众的广泛参与。事实上,农村电商产业的发展需要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各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推广电商相关知识,开展培训活动,引导民众参与县域电商的发展。

◆ 抓产品

农产品上行是县域电商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让县域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各大城市,就必须使产品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需要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品种优选、质量控制、美化包装、品牌运营等。而事实上很多县域的特色农产品所采用的包装样式太单一,材质粗制滥造,缺乏文化及品牌支撑,根本无法表现出产品的特色,产品溢价能力几乎为零,在市场中明显缺乏竞争力。

◆ 抓流通

谈起县域电商,很多创业者首先想到的就是成为村淘合伙人,但事实上发展县域平台并不仅有入驻淘宝这一条路,而且淘宝竞争非常激烈,新手很难取得成功。因此,创业者应该积极借助微信等多元化的流通渠道,争取使产品覆盖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用户。

◆ 抓服务

在用户主导的新消费时代,服务扮演的角色更加关键,人们在购买产品时并非简单地关注产品本身,商家能否为之提供优质的服务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创业者及企业也要给消费者提供极致的服务体验。

◆ 抓实施

即便制定出完善的战略规划,不能真正执行,最终也无法取得成功,所以在县域电商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县域各级行政资源,有效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电商能够探索的业态多元化,农业电商、农产品采摘、农资电商、农村文化旅游等都可以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1.3.5 贵州省如何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腹地、云贵高原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超过1100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省1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山地面积达61.7%,丘陵和山间平坝区面积占比分别为31.1%和7.5%。

贵州省农业是典型的山地农业,其农业信息化建设必然要围绕山地特色农业展开,而“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为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和广阔空间。

◆ 贵州山地农业发展机遇

(1)政策优势多重叠加

早在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考察调研时就指出,贵州农业发展必须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依托区域资源特色打造一条不同于东部以及西部其他省份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道路。这一论述为贵州农业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

“三农问题”是政府关注的焦点,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战和振兴革命老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中,都把大力扶持、培育西部特色优势产业作为重要内容,从而为贵州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贵州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不断出台与农业信息化、园区建设、大数据、土地确权等方面相关的政策文件,从而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带来了多重叠加的政策优势,加快了贵州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例如,2016年3月国家农业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试点省建设合作协议》,指出“十三五”期间贵州农业产业要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着重从稳定粮食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园区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改革开放等几个方面发力,以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精品水果、特色渔业和特色杂粮等为重点内容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从而不断提升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2)生态资源优势凸显

贵州省拥有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丘陵面积在全省总面积中的占比超过90%,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多样、宜农非耕地资源丰富,这些为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和环境。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环境好、污染少,生态资源丰富,在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多元化生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能充分满足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此外,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贵州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具有独特的乡风、乡情、乡韵,再加上好山、好水、好空气、好气候,贵州在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等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

(3)脱贫攻坚战略带来发展机遇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是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地区,在中央和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全力推动下逐渐形成“大家扶、各级抓,全力扶、全面扶”的大扶贫格局,从而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和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贵州是传统农业大省,乡村人口占多数,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路径是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和优势产业,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农业信息化和产业化建设,从而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完成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发展任务与民生任务。

(4)西南交通枢纽地位开始形成

近些年贵州省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猛,交通运输网络系统不断完善,从而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贵州已迈入“高铁时代”,也是西部第一个高速公路覆盖到所有县的省份,9个市州拥有航空机场,水运航道也在快速建设,从而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铁路为骨架、多种运输方式协同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西南交通枢纽地位开始形成。

交通运输网络的快速发展成熟,从根本上解决了贵州山地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发展面临的物流瓶颈,有利于充分发挥贵州省面向北、东、南三面市场的农业区位优势。

◆ 贵州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路

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必须以农业信息化为根本支撑,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从管理和服务领域拓展到生产、经营等农业产业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从行政管理渗透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依托信息化推进农村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

要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在农村和农业领域的贯彻落地,不断深化全省农业信息化应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型,最终构建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模式。

总体来看,贵州农业信息化建设应从以下几点着重发力。

(1)应用导向、创新机制

以“三农”服务为目标,以“信息进村入户”“贵州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等重大应用为导向,不断创新农业信息化运营服务机制,探索良性可持续的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例如,2016年12月6日在外交部举办的“开放的中国:多彩贵州·风行天下”贵州省全球推介会上,众多特色农产品成为一大亮点,从而加快了贵州山地特色农产品的“走出去”步伐,促进了贵州的农业信息化建设。

(2)统筹规划、集约建设

贵州农业信息化建设要以“十三五”战略为发展框架和方向指引,全面明确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强对各项任务的统一管理和协调,通过统筹规划、集约建设加快提升全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3)标准先行、分建共享

以国际、国内农业信息化标准为指引,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制定全省统一的农业信息化标准,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明确方向。同时,作为国家大数据产业基地,贵州省还应充分利用自身在大数据方面的先发优势,打破各种部门壁垒和“信息孤岛”,通过农业数据资源的分建共享实现全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协调。

(4)统一平台、个性定制

农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因此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的农业云服务基础平台,为各类涉农应用系统、农产品个性化定制和农业增值服务等提供有效支撑。

(5)多手段并举,全方位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

加快推进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和营销网络化建设,推动茶叶、辣椒、薏苡、火龙果、织金竹荪、关岭牛、冷水鱼等特色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充分发挥贵州农业生态资源的多样性、特色性优势,让“贵山珍”真正“贵”起来。

积极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展“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风行天下”推介会,加快贵州山地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打造农产品电商平台,利用各种线上平台渠道促进季节性特色农产品销售,有效解决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不断探索优化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充分利用各类互联网新媒体和各大电商平台塑造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农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