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周易》的主要性质
《周易》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围绕这一问题,古往今来,众说纷纭。
(一)《周易》是卜筮书
《朱子语类》中说:“《易》本卜筮之书……想当初伏羲画卦之时,只是阳为吉,阴为凶,无文字。某不敢说,窃意如此。后文王见其不可晓,故为之作彖辞。或占得爻处不可晓,故周公为之作爻辞……皆解当初之意。”(转引自朱伯崑,2011:15—16)这段话的意思是讲,《周易》本是卜筮用的书,其书的内容,不仅卦象,而且卦辞和爻辞,都是为卜筮而写的。现代著名易学家李镜池在《周易通义》中指出:“《周易》是根据旧筮辞编选而成的,而且也采用了占筮参考书的形式。”(李镜池,1981:2)先秦文化史研究和古籍校勘考据专家高亨在《周易大传今注》中说:“《周易》本经……原为筮(算卦)书,要在用卦爻辞指告人事的吉凶。”(高亨,2009:前言1)当代国际著名易学家刘大钧在《周易概论》中说:“归根到底,《周易》是一部筮书。”(刘大钧,2010:49)
台湾著名易学家胡自逢(1998:39)就《易经》本身视之,举证指出:
1.《蒙》卦辞“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2.《比》卦辞“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按:原,今作源,本也,原筮,即初筮。
3.《巽》九二“用史巫纷若吉无咎。”史,卜;巫,祝。若,犹然也,《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拔除疾病”,《礼记·礼运》“王前巫而后史”。
4.《损》六五、《益》六二皆言“十朋之龟”。
胡自逢由此四条材料得出结论:《易》为卜筮之书无疑。
还有一种普遍的说法:秦代焚书,《周易》不在被焚之列而免于浩劫,是因为它是卜筮之书。
(二)《周易》是哲理书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写道:“《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从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开始,《周易》被列于五经之首而成为“圣人觉世牖民”的钦定教科书。从东汉郑玄《周易乾凿度》、三国魏王弼《周易注》、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北宋张载《横渠易说》、南宋杨万里《诚斋易传》,到明末清初王夫之《周易内传》和《周易外传》,《周易》的哲理思想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由近代而当今,《周易》哲根深延,理枝繁茂(章关键,2007:3)。
当代著名易学家金景芳在《学易四种》中说,《周易》就其思想实质来说是哲学,并列举了两大理由:
(1)《易经》一书,用《庄子·天下篇》的话讲,即“《易》以道阴阳”;用现代语言说,讲“阴阳”就是讲矛盾。“这个阴阳(亦即矛盾),从卦来说,它贯穿在八卦、六十四卦中;从蓍来说,它贯穿在小衍之数(指天一地二至天九地十)、大衍之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中。……再从全《易》六十四卦的结构来考察,六十四卦从首到尾,两两相反相对……都是贯穿着矛盾。”(金景芳,1987:139)而它们又都是构成《易经》的基本元素,所以《易经》是讲辩证法的哲学书。
(2)《易传》是从哲学的立场来解释《易经》的,而历史有其继承性,《易传》能从哲学的立场来解释《易经》,说明《易经》本身是讲哲学的(金景芳,1987:141)。
黄寿祺、张善文(2007:12—13)认为,《周易》一书的性质,就经传大旨分析,应当视为我国古代一部特殊的哲学专著。其论证要点如下:
(1)从整体角度看,六十四卦是六十四种事物、现象的组合,一一喻示着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处事方法、人生哲理、自然规律等。而六十四卦的旨趣,又共同贯串会通而成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在运动变化中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并反映着颇为丰富的哲学意义。
(2)分别诸卦来看,各卦六爻之间在“义理”上的联系,是十分明显的;而这种联系,正是某种事物、现象的变动、发展规律的象征性表露,也是一卦哲学内容的具体反映。
(3)若将有关卦义两相比较,又可以发现六十四卦的哲理十分突出地反映着事物对立面矛盾转化的变动规律。不仅卦与卦之间如此,在一卦的具体爻象中,也往往喻示这一哲理。
(4)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考察,《周易》六十四卦的内容又涉及作者对所处时代的思想意识形态各领域的多方面认识。但无论六十四卦内容多么广泛、复杂,却集中体现着统一的哲学原理:阴阳变化规律。
(三)《周易》是历史书
近代著名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认为,《易经》是某一段人类文化与发展的历史,并以此观点解释了前十二卦。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李平心提出:“《周易》基本上是用谐隐文体和卜筮外形写成的一部特殊史书。”(转引自张其成,2007:15)当代著名易学家黎子耀发现,《易经》是一部西周社会史,更具体地说,是一部西周社会对立冲突史,是一部用血泪写成的披着宗教外衣的“殷周奴婢起义史。它表面上供卜筮之用,而其筮辞却谱写着殷周奴婢先后反抗殷周两个王朝的英雄事迹”(黎子耀,1989:1)。近代史学家胡朴安所著的《周易古史观》一书,系统论证了《周易》是史书。他认为:“乾、坤两卦是绪论,既济、未济两卦是余论。自屯卦至离卦为蒙昧时代至殷末之史,自咸卦至小过卦,为周初文、武、成时代之史。”(转引自朱伯崑,2011:16)当代易学家李大用也视《易经》为一部史书。他在《周易新探》中详细阐述了《易经》卦爻辞中所记载的文王伐商、帝乙归妹、武王伐纣、周公东征等大量史实,以此说明《易经》的性质,创见性地指出该书并非占筮参考书而是一部史鉴。“六十四卦爻辞之记事,井然有序,毫无前后凌乱之处;且每卦爻辞均主题明确、前后连贯。而所叙之观点或史事,皆与《尚书》、《诗经》等先秦文献、两汉古籍和《史记》相合或接近,又为西周甲骨文、青铜铭文和考古资料所证实,断非偶然之事也。”(李大用,1992:165)
(四)《周易》是科学书
当代学者冯友兰在1984年写给“中国周易学术讨论会”的贺信中提出:《周易》是一部宇宙代数学;《周易》是一种模式或框子,什么内容都可以往里套。当代“科学易”派据此认为,《周易》是一部科学书,并援引一些科学发现为证:
(1)德国杰出数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发现六十四卦符号与二进制原理完全吻合;
(2)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发现太极图(“阴阳符号”)是量子力学互补性原理、并协原理的形象说明,并最终选定太极图作为他的族徽图案;
(3)美国当代物理学家卡普拉(Fritjof Capra)认为卦象符号具有通过变化产生动态模式的观念,与现代物理学中的S矩阵理论最为接近;
(4)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终身选择中国科技史作为研究事业,并对易经符号用于炼丹术倾注极大兴趣;
(5)德国学者申伯格(Martin Schönberger)1973年出版了《生命的秘密钥匙:宇宙公式〈易经〉和遗传密码》,首次阐明了64个生物遗传密码“词”与《易经》六十四卦之间的对应;
(6)刘子华1940年用法文写成论文《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学》(1989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他在其中将八卦的逻辑结构用于分析太阳系,以八卦配星球,并预测出一颗新的星球——太阳系第十大行星:木王星;
(7)赵定理认为卦爻阴阳学说的时空就是古代天文历算的时空,并不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而是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甚至在时间坐标上较之相对论更科学,卦爻阴阳时空的时间坐标与空间坐标是彼此对应的;
(8)朱灿生认为六十四卦代表日、地、月三体运动的六十四个特征点;
(9)赵庄愚认为卦爻阴阳代表物理之正负能元;
(10)郑军用太极太玄结构表达化学元素周期变化的三维图像(张其成,2007:15—48)。
(五)《周易》是百科全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断言:“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其实,《周易》所涉及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它还涉及伦理学、哲学、史学、文学、美学、医学等,把中国古代的命理、数理、天理、哲理、心理与文理,统统熔于一炉,称得上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综合知识库”。《系辞下传》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周易》是大道之源。大道即自然之道,天道、地道、人道莫不在其中。《周易》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其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囊括宇宙,包罗万象,诚可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系辞上传》)。《周易》被认为是无所不包的万世经典。
今有人进一步认为《周易》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中国乃至世界各门学科都可以从中找到源头、找到知识。
除上所述,还有不少观点:《周易》是智能逻辑(尹奈);《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辞书(刘长允);《周易》是敌情之报告(徐世大);《周易》是上一次人类活动保存下来的精神文明(王锡玉)……(张其成,2007:16)
不同的人看《周易》,会从中看到不同的东西:算卦者从中看到卜筮,哲学家从中看到哲理,史学家从中看到历史,科学家从中看到科技,政治家从中看到治世,军事家从中看到用兵……所以,关于《周易》一书的性质,没有绝对统一的说法,但主流的观点是:《易经》是带有哲学色彩的占卜书,《易传》是带有占卜色彩的哲学书,《周易》主要讲哲理。诚如朱熹所言:“它是说尽天下后世无穷无尽事理。只一两字,便是一个道理。”(转引自朱伯崑,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