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翻译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周易》的基本构成

《周易》这部奇书,是世界上唯一由符号和文字组成的神秘古典,包括《易经》和《易传》(有时人们用《易经》代指《周易》)。

《易经》指的是《周易》中相对于《易传》的经文部分,包括上经三十卦和下经三十四卦,共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卦符(又称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组成。

《易经》六十四卦由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八卦卦符、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六十四卦卦符分别见图1.1、图1.2、图1.3、图1.4。为便于读者记忆,随图附上朱熹《八卦取象歌》和《六十四卦卦名次序歌》)。

每个卦符都有六爻,爻分阴阳,阳爻以“九”表示,阴爻以“六”表示。各卦中,爻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其位置依次称为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卦名与卦辞、爻辞的内容相关。卦辞在爻辞之前,一般说明卦名的含义。爻题即卦中各爻的名称。爻辞是每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

《易传》(又称《周易大传》或《易大传》)指的是《周易》中除经文部分外的七种十篇(合起来称为“十翼”):《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彖传》是对各卦卦名、卦辞及各卦大旨的阐释,即所谓“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者也”(王弼,2011:395)。

《象传》是对各卦卦象及各爻爻象的阐释。

《系辞传》是《易传》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它是我国古代首次对《易经》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所作的全面、系统的说明,可视为早期的《易》义通论。

《文言传》是文饰乾、坤两卦之言,是对乾、坤两卦象征意旨的解说。

《说卦传》是有关八卦象例的专论,解说八卦的性质、功能、方位、取象特征及所取的物象。

《序卦传》解说六十四卦的编排次序,揭示诸卦相承的意义。

《杂卦传》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排列成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以精要的语言概括卦旨(祖行,2010:22;黄寿祺、张善文,2007:4—5)。

图1.1 八卦卦符

八卦取象歌

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图1.2 先天八卦图

图1.3 后天八卦图

图1.4 六十四卦卦符

六十四卦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