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书以纵向的时间发展为轴,以美国学前课程在整个20世纪几次大的历史转型为重心,将美国学前课程的演变放置在整个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中加以考察,梳理出美国学前课程思想和实践的演进轨迹,厘清学前课程与社会各方面变革运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考察美国学前课程的发展演变,揭示出教育家们如何根据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变迁来构筑自己的课程思想并指导学前课程实践,以及哪些因素在学前课程发展变革中起到了作用,各种因素又是如何作用于其中的;并力图从美国学前课程演变轨迹中,寻找一些有规律性的历史经验,为我国的学前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为完整呈现20世纪美国学前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全貌,本书将时间跨度定为从19世纪末期美国本土化学前课程确立以后至20世纪末期,以美国学前课程根本目标的变化为线索,将20世纪美国学前课程的历史发展进程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最后对美国学前课程百年变革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本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20世纪初至30年代的实用主义学前课程。对实用主义学前课程的思想和实践进行历史追溯,分析了实用主义学前课程产生的社会背景与理论基础,详细地呈现了实用主义学前课程的历史演进过程,并对在此时期一度兴盛而后又迅速衰落的蒙台梭利课程进行了介绍,总结出20世纪初期美国学前课程变革的发展特点。
第二章,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主情主义学前课程。首先对主情主义课程发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接着对主情主义学前课程的发展脉络进行解读,最后归纳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前课程变革的发展特点。
第三章,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主智主义学前课程。阐释了主智主义学前课程产生的原因和理论基础,重点介绍了发展—互动课程、贝瑞特—恩格尔曼课程、高瞻课程和凯米—德弗里斯课程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方案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内容和特点,以现实的学前课程问题为出发点,从课程的理论基础、目标取向、内容选择、实施过程等几个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分析了主智主义学前课程遭遇降温的原因,并指出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美国学前课程未发生大的变革,而是在“学业取向”与“发展取向”之间摇摆,并逐渐出现整合的趋势,联邦政府和学者对学前课程质量越发重视,这也是20世纪美国学前课程发展的第四阶段。
第四章,对美国学前课程发展变革历程的回顾与省思。在前述三章的基础上,回顾美国历史,观照当代中国。归纳分析出美国学前课程发展变革的外在推动力,梳理总结美国学前课程自身演变发展特征,从而为我国学前课程改革提供启示。
(二)研究方法
进行学前课程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需要讲究方法的科学。这主要体现在,研究不是对历史事实的罗列和历史变革现象的简单描述,而是要透过历史与变革的表象,去探寻学前课程发展的动因、特点或规律,从较高的理论思维层次上对学前课程的发展进行认识和评价。在具体方法上,本书主要采用以下几种。
1.历史文献法
历史文献法是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研究解读,而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种跟随客观事物本身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研究的思维和方法,力图按照事物自身发展的时间顺序和它在各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具体形态去进行描述。
进行外国教育史研究,首先就是要查阅文献,以掌握相关的研究动态和前沿进展,了解前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的现状等。本书旨在研究美国学前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运用历史文献法可以清楚地梳理出美国学前课程的发展脉络,剖析其历史文化背景及发展过程中的前因后果。
2.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也是本书运用的方法之一。实际上,选题本身的定位便决定了本书首先应从宏观上去思考美国学前课程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总体面目,在把握整体社会与教育时局的前提下展开研究。但只关注宏观研究未免给人感觉过于空泛,对美国学前课程的发展变革史进行研究离不开对历史进程中个别人物、个别事件的分析和阐释。案例分析对于问题的具体化、形象化作用巨大。所以,在研究中,笔者利用了一些“个案化”材料,为本书提供微观的分析视角和研究基础。
3.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也是本书运用到的一个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认识。就外国教育史研究而言,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本书主要通过纵向的比较,来呈现美国学前课程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鲜明特点,以及课程所具有的连续性、时代性等特征;通过横向比较,来揭示同一时代不同课程模式的共同特征与差别、统一与对立。这将有助于我们对每一种课程模式从理论到实践有一种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1][美]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赵祥麟、王承绪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43页。
[2]梁志燊:《学前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3]丛立新:《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7页。
[4]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5]张沪:《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1页。
[6]石筠弢:《学前教育课程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页。
[7]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