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正对经济发展安全有序运行意义重大
世界各国尤其是当代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实践证明,社会公正有助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安全有序地运行。经济的有序发展有赖于整个社会的体系化规则的存在,而一个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规则体系就是制度。就制度的设计与安排而言,需要有基本的价值理念作为其依据。在现代社会中,制度设计和安排的基本价值理念依据就是社会公正。所以说,基于社会公正理念的现代社会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可以确保市场经济呈现出一种公正、规范的状态,进而从根本上确保整个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
社会公正是经济安全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只要这些社会问题被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就不会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但是,一旦某些社会问题超出了控制范围,就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动荡,那么追求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便无从谈起。是否会出现问题,会在多大范围之内出现问题,问题的严重性有多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结构的公正化程度。所以,形成一个公正的社会结构,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安全有序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社会再分配的力度较弱,我国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群众收入水平很低,缺乏基本的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这不仅由公民经济收入差距造成,更体现为再分配的不均等,体现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上的不均等。公共产品的供给增长迟缓,分配不公,使城乡、地区之间和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突出矛盾。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甚至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中断或倒退。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而国际上最高在两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目前我国收入最高的10%人群与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大量的进城农民工的基本权利维护和社会保障问题迫切需要寻求解决之道。2009年我国达到了创纪录的2.11亿农民工,他们普遍无法在他们辛苦劳作的远方城市享受到教育、医疗和住房等公共福利。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全国的发展差距继续扩大;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在贫困地区内部更为严重。2006年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928元,仅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7%。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我们一味地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忽视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国家在基本民生方面的公共投入比例比较小。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3%。加大社会再分配的力度,解决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社会公平、公正的核心问题,也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安全有序运行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过大,超过了合理的状态,已经影响到社会公正,而且阻碍了消费市场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更为重要的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贫富差距会挫伤广大中低收入者的积极性,对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也会造成危害。贫困会导致出现许多社会问题,甚至产生严重的社会矛盾,危及社会的稳定。例如贫困会使贫困阶层与社会相对隔绝,产生孤立、压抑和焦虑,对政府产生对立情绪;而贫困群体成员则很容易形成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容易演化成激烈的集体行动。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群体的弱势化和边缘化趋势比较明显,农民工、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待就业人员等成为弱势群体的主力军。弱势群体由于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占有的社会资源十分贫乏,又加上文化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所以他们缺乏社会竞争力,融入社会的本领差,交流或流动往往只限于社会底层,很难参与社会决策和社会政治生活。弱势群体人言轻微,缺乏必要的利益表达渠道,难以及时有效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利益损害一旦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就有可能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从而引发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给弱势群体以公正的社会对待,协调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成为目前我国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注重社会调剂问题,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调剂措施,这些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公正社会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公正社会应该是一个团结互助、互利互惠、共同富裕的社会。所以,社会调剂应立足于社会的整体利益,对于第一次分配后的利益格局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使社会成员普遍地得到由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收益,进而使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普遍地有所提高。适当的社会调剂机制应该体现所得限制原则,即在同一个社会内部,一个人不应该拥有过多的资源,以至于剩下的部分不够分配给所有其他的人或家庭来使他们能够维持在生存的基本线上。通俗地说,所得限制原则在经济上的要求就是富者可以更富,但穷者不应太穷。实现当代中国社会公正的一项急迫的任务就是要及早建立适当的社会调解系统,对于按劳分配所默认的由于人的智力、体力差异以及由自然条件、历史原因或其他客观因素所造成的收益差距或不合理分配,国家应当采取税收调节、地区差别调节、政策优惠等在内的有效措施(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舆论的等)予以限制和调节,使弱势群体得到补偿,避免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此外,国家应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在住房、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加大调节和投入的力度,才能真正从价值理念意义上实现社会的公正,使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