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将批判性思维列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将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列为未来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并将此目标写进了会议重要文件——《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该宣言第一条明确指出:教育与培训的使命是培养学生批判性和独立的态度[1]。在我国,批判性思维还未列入人才培养目标,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和实践仍处于起始阶段。当前开展批判性思维的理论研究,并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教育实践进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批判性思维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 我国教育现状的需要

(一)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批判性思维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生产、处理、传播、应用为基础的经济。其主要特征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创新的主体是人,人的创新素质直接关系知识经济的发展速度。美国英才教育委员会曾指出:“日益增加的平庸之辈正在威胁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中国科学院前院长路甬祥院士曾经指出:“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3]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理所当然落在了高等教育肩上。但是,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还不适应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对于创新性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批判性思维获得的知识为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创新的基本前提是知识创新,只有创新知识才能够形成创新产品。以中美教育为例,在知识学习方面,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中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美国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中国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美国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中国学生所接受的知识绝大部分是人类积累的静态知识,而不是通过批判发现的新知识,这些已有的知识有时候会成为创新的障碍。由批判性思维获得的知识是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以书本知识为迷信,不以权威为答案,通过论证过程产生的。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知识只是一种手段,学习一种知识是为了了解更多的知识。为此,我国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通过批判性方式获取知识。在此基础上创新知识,最终形成创新人才。

其次,批判性思维是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前提。要创新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在创新过程中,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只有了解问题所在,才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而恰当问题的提出则是通过对现状的批判性分析得来的。

最后,批判性思维是突破思维定式的关键。思维定式是由先前活动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倾向性。在情境不变条件下,定式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会妨碍采用新的方法。思维定式的主要特征是它的稳固的形式化结构和强大的惯性,这种惯性在某些时候解决某些问题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创新则构成了巨大障碍。批判性思维强调反省、质疑自己的思维框架,“批判地审视我们先入之见,让我们避免自欺欺人和故步自封”。[4]这是突破思维定式的关键,而只有突破思维定式才能使得创新成为可能。

因此,培养创新人才就要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品质,要从一些普遍认为是权威、真理、既定事实中找出不合理因素。批判性思维要求人们不但要有批判性精神,还要有进行批判所必备的思维技能,知道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论证问题,最终如何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部分,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在当今提倡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国,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教育方式需要批判性思维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人的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知识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根据布鲁姆对知识的分类,知识分为六个层次:知识(Knouledge)、理解(Comprehension)、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5]。如果将知识的六个层次根据运用思维方式的不同划分等级,其中“知识”、“理解”和“应用”属于低级思维技能,“分析”、“综合”、“评价”则属于高级思维技能,即“批判性思维”。在“知识”层次,布鲁姆从简单到复杂,将“知识”分为特定知识、专门术语、特别事件知识、处理特定事情的方式、约定俗成的知识、分类知识、有关标准的知识、方法论知识、专门领域内抽象的知识、原则和一般化知识、理论和结构知识。“知识”的思维方式是记忆。“理解”可以分为转化、揭示和推断。人们只有记住了材料并在记忆策略的帮助下才能进行理解。但是,当记住材料并进行简单的解释之后,“理解”就超越了一般的记忆,“理解”是简单记忆的一种升华。理解是抓住记忆细节的前提。“应用”是在具体环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例如,数学就是利用抽象的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布鲁姆分类,因为“应用”包括使用记忆概念来解决问题,所以,“应用”也属于低级思维技能。同时,“应用”是对不同知识的有效组合,其中包含着创新和批判,因此“应用”是由低级思维向高级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

根据布鲁姆的分类,高级思维技能包括分析、综合和评价。高级思维技能和低级思维技能的主要区别在于:低级思维技能主要是记忆、简单理解和使用被动接受的信息,而高级思维则是包括积极、创造性地处理原有信息的过程。“分析”主要是对思想进行澄清、总结和解释,主要是将思想分解为重要的因素、相互关系和组织原则。布鲁姆将“分析”定位于高级思维技能的最低层次。当然,“分析”是理解其他思想的必要途径。它是批判性思维基本过程——回顾、评价和修改环节中的必需部分。高级思维技能中的第二层次是“综合”。布鲁纳将“综合”定义为“独特交流的产物”,“综合”是各个部分的综合体,这些综合体形成了一个创造性的整体。“综合”具有创造性特征,它必须在原有思想基础上产生新的思想。“评价”包括内在证据的判断和外在标准的判断,是高级思维中的最高级。它主要指对思想质量进行判断。为了做出判断,必须建立一定标准,根据布鲁姆的分类,标准或者是内在证据(特定学科已经建立的内在的原则)或是外在标准(从其他学科借用来的原则)。

根据布鲁姆对知识的分类,当前我国学生知识学习主要采用的是低级思维技能,即知识、理解、应用,极少有高级思维技能。以下通过对大学生知识学习过程进行分析。

首先,大学生知识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被动接受。当前,大学本科教学计划中3/4的课时被用于理论教学,而理论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大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传递—接收式、探究式、范例教学模式、发现式、讨论式等,其中传递—接收式是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的主流。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学生的记忆力、推理能力和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该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形成了对权威知识和知识权威的顶礼膜拜,放弃主动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对知识的掌握也只是记忆、理解和简单的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在传递—接收式教学模式中极少存在。

其次,大学生学习评价以知识掌握多少为标准。大学生学习评价的主要手段是考试,而且是试卷考试。试卷中的客观题、简答题居多,主观题偏少。客观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记忆的数量和准确性。简答题主要考查对概念以及基本步骤的掌握,没有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主观题应该是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分析和综合能力,但教师在评分的时候都是踩点得分,即学生的回答运用了多少知识点就给多少分,而不管学生的陈述是否合理,依据是否充足,论证是否严密。

此种教育形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固有知识的掌握具有一定优势,但缺乏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和倾向。他们在校时候的考试成绩可能很好,但在现实社会中却难以适应。

二 信息化时代的需要

随着工业时代的衰落,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社会形态也由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最大的区别是不再以体能和机械能为主,而是以智能为主。信息化时代最大的特征是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都以几何级数方式增长。信息激增的同时也导致了信息过剩和泛滥[6]。现在,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答案。由于互联网本身的权威缺失性和多向性,人们在同一时间可能获得多种不同的答案,各种答案之间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如何甄别答案就成为个人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消除互联网可能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光靠行政法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社会成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发展批判性思维来增加社会成员在知识爆炸时代对知识的选择、理解、消化和评价能力,增强社会成员对来自互联网及各种大众传媒等知识的辨别与区分能力,从而抵制各种消极思想影响,增强社会成员的适应性。[7]社会成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重要武器,是保持一个国家经济强大和人才资源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高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文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三 我国对批判性思维研究不足

国外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格拉泽的著作《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标志着批判性思维开始进入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仅美国专门针对批判性思维的博士论文就有200多篇,以批判性思维为主要内容的专著达到180多部。我国的研究较少,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外著作的译介,或者从概念上探索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没有形成批判性思维理论体系。当前我国从事批判性思维研究的学者主要来自哲学和心理学领域,目前还没有教育学领域的专家对批判性思维进行深入研究。批判性思维教育的专著也是寥若晨星。目前有一些小范围的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调查研究,但这些调查主要集中在医学和护理学领域[8]。因此,在我国开展针对各专业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倾向和技能的现状调查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