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研究意义

本书在分析批判性思维定义和理论流派的基础上,选择一所综合性高校大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现状调查,探索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本书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理论意义

批判性思维对于我国大多数教育管理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概念。我国高等教育界还没有大规模开展批判性思维的理论研究,目前有极少数论文对我国的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但不系统。因此,本书的研究具有以下理论意义:

第一,厘清批判性思维概念。批判性思维教育在西方国家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批判性思维的定义,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主要来自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文化等领域。本书将从不同领域罗列出不同的定义,并将这些定义进行分析,阐明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和本质。

第二,梳理批判性思维有关理论。不同的定义源于不同的理论基础,本书着重分析了批判性思维的三种理论:以杜威为代表的反思理论;以费熊尼为代表的批判性思维技能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同时对以上理论进行评述。

第三,了解我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和技能现状。本书对我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和倾向的现状,发现我国批判性思维的教育问题。本次调查工具选择的是费熊尼等人编制的“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量表”和“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

第四,探讨我国开展批判性思维的文化背景。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有的国家文化崇尚的思维习惯就是论证式的,而有的文化崇尚的是权威式,甚至是迷信式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开展批判性思维有着不同的意义,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本书对我国开展批判性思维的文化背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二 实践意义

本书分析了我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现状,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探讨了我国传统文化对于批判性思维的促进和障碍因素。最后从我国人才培养的目标、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开展批判性思维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