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汉文化史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辽西是殷人的龙兴之地

事实说明,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摇篮是多元的。黄河流域是华夏的起源和发祥之地,长江中下游是楚、越的起源和发祥之地,而辽河流域则是夷、狄、商先人起源和发祥之地。这些学者的探索都有若干不容忽视的依据。

司马迁曾经说过:“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夏、商、周三代就其进入中原占据统治地位来说,是前仆后继的,但是在进入中原以前,都已有了一段较长时期的发展,在被取代以后,又都还保留有若干地方性诸侯国的延续,所以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发展实际上是平行和交叉的。殷商在先前曾经是夏朝的列国之一,西周在先前曾经是商朝的列国之一。夏朝灭亡以后,杞国继承夏祀,是商朝和周朝的列国之一。商朝灭亡以后,宋国继承商祀,是周朝的列国之一。由此而论,殷商民族进入中原,确实仅限于其全部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尤其殷人是一个频繁迁徙都城的部落,自契至汤八迁,自汤至盘庚五迁,在殷人迁到一个新都以前,它的文化实际上已经在另外一些地方有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了。

《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指契),宅殷土茫茫。”郑玄注:“天使鳦下而生商者,谓鳦遗卵,娀氏之女简狄吞之而生契。”契是传说中殷人始祖,其母简狄,为有娀氏之长女,为帝喾次妃。史传简狄之夫为帝喾高辛氏,高辛父为颛顼高阳氏,均都于亳,实际是追溯到母系社会最后一个女性人物身上。

《吕氏春秋·有始览》:“北方曰幽州,燕也。”历史学家童书业解释:“燕为幽州乃字之声转。”幽与燕为字声之转,而殷与燕也是同音异字,齐人谓玄鸟为鳦,读殷为鳦,幽州即燕州,亦即殷土。《淮南子·坠形训》:“东北薄州曰隐土。”隐与殷音义同,隐土即殷土,证明殷土或隐土俱在东北。许多学者认为先商文化起源于东方。傅斯年《夷夏东西说》提出先商期的商国是夏朝东夷诸国之一,徐中舒《再论小屯与仰韶》提出殷商民族起源于环渤海湾一带今山东省境内,张光直《殷商文明起源研究上的一个关键问题》提出早商文化与东海岸大汶口或青莲岗文化晚期的花厅遗址有很多共同因素,并进而论断虽然二里头文化确实为夏文化,但早商文化实在也是夏文化,“夏世即商世”,“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实在是一气呵成的历史发展”。红山文化古国,是我国文明社会即将到来之际较早地出现在东北地区的一个社会实体,红山文化很可能是黄帝—古商人的遗迹,汉人先祖最北的发源地。在牛河梁发现大型祭坛,《礼记·表记》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那么这个大型祭坛很可能是殷人,或者是炎帝祭天祭神的场所。说明辽西自古就是黄帝—夏商人的活动空间。而后正是商汤封孤竹、周武王封召公奭于北燕的地方。这些说明,燕与殷,又是同祖的。

由于殷商人的先祖是帝俊,而帝俊的事迹在《山海经》里往往与帝舜的事迹相互重合,因此红山文化有可能与舜文化相关,而舜的族源亦可能出自炎帝。考古界已经认定:殷商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与牛河梁玉器极为一致;它是我们断定殷商人祖先来自东北的重要依据。

根据上述考证,历史学家傅斯年、金景芳、张博泉、干志耿等人则又进一步提出殷商文化起源于东北的辽宁、吉林两省。傅斯年《东北史纲》( 1932)说:“商之兴也,自东北来,商之亡也,向东北去。商为中国信史之第一章,亦即为东北史之第一叶。”“商之先祖已据东北为大国矣。”金景芳在《商文化起源于我国北方说》( 1978)早就认为殷文化起源于昭乌达盟,在今赤峰一带,正是发现红山文化古国遗址的地方。在此之后才有夏朝设幽、营二州。金毓黻说:“吾谓东北疆域建置,始于虞夏。”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认为燕在周灭商以前就已经生存在这个地方。傅斯年说:“殷代之祖先起自东北方矣!”[12]而后正是商汤封孤竹、周武王封召公于北燕、封箕子于朝鲜的地方。在周武分封之前,这里是商民族的居住地。认为“昭明居砥石”的砥石为辽水发源处,即今辽宁省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的白岔山,并且提出“在汤未灭夏以前,商人的势力并没有到达今河南中部。因此,在今河南中部,不可能有‘商代先公时代的文化’或‘商代早期以前的商文化’。如果真的发现与此年代相当的文化,那就是夏文化,不要再说没有发现夏文化了”。干志耿、李殿福、陈连开合著《商先起源于幽燕说》( 1985)认为今长城两侧、燕山南北的幽燕之域是商先活动地区;红山文化和后红山文化(东山嘴类型、牛河梁类型)是商先史事遗迹,距今六千至五千年前后;“契居番”的番当与今辽河上源的老哈河及大凌河与滦河上游地区相关,或者说应在此范围内求之。说明辽西自古就是黄帝—夏商人的活动空间。4200年前正是殷商时代,考古学家金景芳、金毓黻、张博泉几位老先生都认定殷人的先祖就发源于东北,就在西辽河以及朝阳、赤峰一代,而傅斯年先生则认为殷人发源自朝鲜半岛。这就为中华民族的先祖追溯向前1000余年。

《竹书纪年》载,“夏帝泄十六年,殷上价位灭有易。”据此张博泉先生认为,夏桀二十一年,殷人曾征服有洛、荆等。有洛当即潞,荆即刑,其地均在河北。可知殷于夏末进入黄河以北地区。“殷人起源于东北,后进入中原,因此,它的文化发展要随着迁徙而异,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随着殷人先世的南迁,他最后兴起的根据地,已距其祖先原住地很远了。一个民族的迁徙,往往是把原有的地名、山名、水名以及祖先的传说,一起带入新住地的。因此,不能将后来的地名作为其先祖原住地考察。”“殷人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后来华夏人的重要来源之一和组成部分。殷人文化在东北古代各族中也曾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殷人之所以在历史上能作出卓越的贡献,就在于它没有停止在原地文化发展的水平上,而是进入中原后在中原固有的文化基础上又有更高的创造和发展了。”[13]

综合上述史料研究,历史学家张博泉说:“殷先人起源于东北地区的东南部和河北的东北部,殷先人在这里发展起来的文化还不能视为殷文化,先殷的夏家店层文化主要是与戎人融合而成的文化,而商文化是进入中原后而形成的文化。殷朝初年把殷人子姓一支封在这里的孤竹国,标志着代表殷文化势力进入到这里,它的发展受殷文化发展的制约和规定,但孤竹文化在这里有个由旧到新的转化过程,而真正在这里发展殷文化当在殷中晚期,成为殷文化在地方的发展和组成部分,但殷早期的文化也随着发展到这里,在史书记载的孤竹国的范围内,都出现各时代的青铜器,既有殷代早期的也有中期的铜器,特别是商代早晚期青铜器出土地和附近,多数都有与孤竹国同时的早商文化遗址,属于燕山以北的华夏文化类型,其文化面貌和商文化接近。”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考证了很多史书,综合了很多学者论述,他在《古史辨》第一册的自序中,力排殷商起于陕西山西说,河南山东说,江浙说,据此,“殷商民族起源于燕地,时间约当虞夏之际”,殷商南迁之后,入主中原,灭夏兴商。殷商亡后,纣王之子武庚又逃回燕地,燕人作为殷人的一支长留幽燕。从殷起源于东北,又回到东北,历时960多年。

“东北辽西从历史发展过程看,辽西是我国原始文明曙光辐射的源地之一,辽西在秦汉以前不仅是文明兴起和开发的地区,也是中原人迁来东北第一个落脚点,随着燕对东北的统一,辽西、辽东被纳为郡县地区,乐浪才成为中原人通过辽西、辽东和渤海而迁往的地区。”[14]

终于找到了:殷商的生发地、华夏人的祖源地,就在东北,就在辽西,这就是汉文化的根。无论历史时间,还是传播跨度,汉文化自然是东北文化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