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汉文化史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古国——商人居住之地

5000年前,红山文化这里就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即“古国”的特征。红山文化很可能是黄帝—古商人的遗迹,汉人先祖最北的发源地。而且红山文化在汉人起源上绝不是配角地位,而是处于苏秉琦先生说的“先走一步”的前导地位,并先后入主中原,参与到夏商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之中。说明辽西自古就是黄帝—夏商人的活动空间。这个古国正是5500多年前殷人开发东北的证明。

牛河梁坛、庙、冢遗址的布局足以说明在这里活动的原始先民已进入高一级阶段的文明社会了。[11]说明5000年前,这里就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即“古国”的特征。苏秉琦认为,中国国家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三部曲,即古国—方国—帝国,具有三种模式,即原生型、次生型和续生型。他认为,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组织是原生型的古国形态,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生型的方国形态,这种原生形态的早期国家,对于后来的“三代”国家,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苏秉琦指出:古文化指原始文化;古城址是城乡最初分化意义上的城和镇;古国址是高于部落以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

早在距今七八千年以前,东北的西辽河地区已经开始了氏族向国家的转变,距今五千年前,红山文化率先跨入古国阶段。坛、庙、冢等出土文物几乎是上古祖先的生命和意识形态的全部,若破解其中的奥秘,远比破解文字要难得多。根据观念形态本身具有特殊稳定性的原理,西辽河地区早期社会所创造的一些重要文明成果,应该间接地保留在后世的一些传世文献之中,只是由于经过历次文化整合,其原初面貌不易看出而已。所以,人们尽量搜求利用先秦典籍与考古发现的材料互相印证,尽量搜寻其原生形态,从中窥得本区早期历史发展在中华文明初创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三大文化区系、以距今5000年为界的两大发展阶段和各区各段先后形成文化中心,以及在文化频繁交汇中,文化重心由北而南、由东而西的转移趋势,反映出中国文明起源从古国逐步向方国过渡的一些主要轨迹。饶有趣味的是,这一轨迹恰与古史传说以黄帝为代表的五帝时代前期,北方、中原、东方和南方接触频繁,以尧、舜为代表的五帝时代后期由四邻向中原汇聚的记载相吻合。由此可知,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阶段,就是五帝时代。这是跨进文明、走向一统与传统初现三者并行发展的一个时期。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经济类型的三个大区在各自发展个性的同时,不是分道扬镳,而是在频繁的文化交流中向一起汇聚,在逐步取得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实现共识的中国,从而为夏、商、周三朝文明的出现以至整个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和中华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