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语言是负载信息的音流,一纵即失,只在时间中流动,因此呈现在表层上为一种线性序列组合。对于同一世界的同一现象,不同民族有时会用不同的语序进行表达,那么制约这些语序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呢?这一直深深地吸引着语言学家。
有关语序的研究早在19世纪的语言学著作中就已看到。R.Lepsius在《努比亚语语法》一书的序言中就有关于所有格的位置跟前置词、后置词的关系以及某些语言喜欢用“修饰语—被修饰语”的语序,而另外一些语言则用相反语序的看法。在这方面做过系统论述的可见于W.Schmidt《全世界的语系及其区域》以及其他一些著作。Schmidt认为:前置词伴随名词—所有格语序,后置词则伴随相反的语序。名词—所有格语序倾向于出现在V-O语言中,而所有格—名词语序则倾向于出现在O-V语言中[1]。可以看出Schmidt已经注意到了语言的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跨语言的相关性,只是没有朝精密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到了20世纪60年代,格林伯格(Greenberg)发表了《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语序研究开始受到格外关注,学者们分别从不同侧面对不同语言的语序进行描写、分析,并挖掘其原因,使语序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格林伯格这篇象征语言类型学奠基之作的文章中,多处论及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的语序问题。如普遍现象18:“当描写性形容词前置于名词时,除了偶然出现的情况外,绝大多数情况下指别词和数词也处于名词之前。”普遍现象20:“当任何一个或者所有的下述成分(指别词、数词、描写性形容词)居于名词之前时,它们总以这种语序出现。如果它们后置,语序或者依旧,或者完全相反。”Hill、Vendler、Martin、Seilor等多位学者也对修饰语和被修饰语的语序进行过研究,认为英语和德语前置的多项定语大致会形成这样一个优先序列“逻辑量词—指示词/冠词/领属词—数词—表情状的形容词—表估价的形容词—表颜色的形容词—表质料的形容词及名词”,在经过更大范围的考察之后,匈牙利语、波兰语、土耳其语、印地语也是这种语序。[2]虽然这些学者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印证了格林伯格提法的正确性,但是格林伯格使用的语种库中没有汉语和维吾尔语,那么汉语和维吾尔语中指别词、数词、形容词作定语时的语序也是这样吗?除了这三类词外,其他可以充当定语的语法单位和指别词、数词、形容词共现时构成的多重定语语序又是怎样的呢?这是促使本课题选定多重定语语序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有关维吾尔语定语特别是多重定语的研究成果不多,探究其形成原因的文章、论著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课题希望通过研究,能梳理出维吾尔语定语的基本情况、多重定语的基本语序,然后通过和汉语对比,描写出两种语言在多重定语语序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同时挖掘出制约这些语序的内在机制和动因。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较多局限于汉语和维吾尔语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本课题打算突破这一局限,把两种语言放到世界语言范围内进行对比,试图找出汉维语与世界上其他语言在多重定语语序上的共性特征及相异之处。
理论的探讨最终要服务于实践,在汉语教学中,多重定语语序的讲授一直比较困难,也是学生掌握的难点。由于其重要性,HSK、MHK几乎每年必考。因此本课题在对汉维语多重定语语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后,还将对民族学生试卷中的多重定语偏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现其问题,找出其原因,为多重定语的讲授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本课题还将讨论维吾尔语多重定语的汉译问题,希望能为语言教学和维汉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美]格林伯格:《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陆丙甫、陆致极译,《国外语言学》1984年第2期。
[2]参见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65-3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