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变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热”扑面而来,热潮迭起。这一现象凸显了文化变迁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深刻性。在这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变迁研究”这个难题作为研究课题,不是赶时髦凑热闹,而是基于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考虑。事实上,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有力地佐证了研究这个课题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1.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自觉转变

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标明自己的文化诉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追求、文化自信和驾驭现代化进程的能力。文化自觉要求人们对文化的本质、结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对本民族文化有深刻的反省,对先进文化有一种自觉的追求,并有自觉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开拓、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的能力。历史证明,形成先进文化的自觉比形成生产力的自觉更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文化自在到文化自觉,走过了长期曲折的过程。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把党的性质同先进文化相联系,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任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具有了这种文化自觉。总之,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过程中,在文化上也有一个新的转变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拓这方面的研究。

2.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进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任务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政治渗透其间的社会过程。在原有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文化归属受到极大冲击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平等观、民主观、自由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这些都要求社会主义文化要与时俱进。没有与时俱进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先进文化作为支撑,中国社会全面转型是难以实现的。目前,五花八门的落后、腐朽的文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无形羁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先进文化,实现当代中国文化从文化革命到文化创新,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从封闭型文化向开放型文化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中国社会全面转型必不可少的。这样,研究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文化转型就不仅是出于学理的考量,更有实践的意义。

3.全球化浪潮的击打需要我们做出文化上的回应

全球化的影响不仅是经济上的,而且是文化上的。如火如荼的全球化进程隐藏着一场新的战争——文化战争。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科技优势,使其文化经济化、文化产业化,运用商业化、市场化的手段世界各国兜售它的文化,贩卖它的文化价值观。我们必须把握世界文化的发展脉搏,努力建设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加速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使其具有科学的现代形态,也就是说,中国文化要与时俱进,融入世界先进文化的主流。否则,中国文化就只能成为地域文化、边缘文化。可见,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结合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大胆进行文化创造、文化创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生产和推广具有先进文化内涵的精神产品、文化产品,使中国文化在当今世界文化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恰恰体现了研究当代中国文化变迁的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

4.中共党史研究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势变化对我们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文化研究热浪袭人,几经“文化热”,至今热度不减,形成了一批颇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文艺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领域。与此相比,历来的中共党史研究的注意力长期集中在政治、经济、军事的方面,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共党史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近年虽有增加,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从学理层面上进行深层次地系统研究的成果还比较少。这种研究现状难以适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对中共党史研究的新要求,更难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任务对当代中国文化变迁研究的殷切期盼。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只停留在按现有的科学分类原则(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文艺学、军事学等等)来分门别类地研究中国共产党曲折的实践进程和丰富的思想财富(这些研究无疑十分重要),就会使之容易失于局部、偏颇和琐碎。相反,如果把中国共产党文化史纳入中国文化的历史框架,从大视角对其进行观照,就能勾勒出它的整体风格和宏伟的精神风貌。“文化热”给中共党史研究的最深刻启示莫过于,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某几个点上,仅仅以政治思维来研究中共党史、论证当代中国现实、规划中国社会未来,这样的思维框架容易束缚视界,使我们很难从大文化的广阔领域去揭示中国共产党革命和执政的内在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