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 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小结

建文史的发展与明代历史的大背景是紧密相关的。朱棣残酷地杀戮忠于建文帝的大臣及其亲属,长期迫害诸臣的疏远亲属。他为掩盖历史真相,千方百计地销毁建文朝的一切史料,包括朝廷的一应榜文条例,诸臣上书有干犯者,统统焚毁;敢携带诸臣文集者,也是死罪一条。明初官方不为建文修实录,在血腥的镇压之下,私人史家也不敢为建文修史,可以说,明代前期建文史处于一片空白状态。

朱棣通过武力夺得帝位,在封建时代被看作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他为了洗脱罪名,把自己打扮成儒家的圣王,组织御用史官写作《奉天靖难记》一书,歪曲、编造事实。一方面攻击建文帝,试图从道德和法理两个层面取消建文帝皇位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为自己涂脂抹粉,证明自己夺取帝位的正当性。他攻击建文帝,除进行人身攻击,把建文帝描绘得比臭名昭著的桀、纣还要荒淫残暴之外,还暗示建文帝的皇位值得怀疑,谓太祖无疾而终,临终前诏燕王入朝,寓意太祖欲传位朱棣、建文有僭位的嫌疑。在诬陷建文帝之同时,朱棣为自己辩护。他两次重修《明太祖实录》,将原《实录》中一切不利于自己的内容完全删除,为他夺取帝位编造理由。

宣德年修《明太宗实录》,前九卷《奉天靖难事迹》基本上依据《奉天靖难记》改写而来,所以,仍然秉持攻击建文帝的立场,只是用词稍缓和一点而已。永乐、洪熙、宣德三朝,造成了建文史的歪曲与空白。

朱棣以不正常手段夺取皇位,为避免“篡位”的嫌疑,不愿意承认建文帝的身份。他下令以即位的当年为洪武三十五年,而后所纂《奉天靖难记》,又以洪武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年取代建文四年,不仅如此,还直呼建文帝名讳“允炆”,并将忠于建文帝的大臣视为“奸臣”;宣德时修《太宗实录》,也只称元年、二年、三年、四年,称“建文君”而非帝。尽管官方“奸臣”的恶评没有影响到后来人们对于建文忠臣的评价,但其不承认建文朝历史地位的做法,却长期影响着此后私修史书在这一问题上的表述。

秉笔直书、“国灭史不灭”是中国优良的史学传统。建文史的歪曲与空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不满。洪熙、宣德以后,随着年代的久远和政治环境的日渐宽松,人们逐渐敢于谈论建文时事。弘治年间,杨守陈上书请求为建文修史,奏疏虽未上达,但后续的影响很大,此后,南京人陈镐和福建人宋端仪进行了撰写建文史的尝试。不过,由于资料匮乏,这一时期的建文史编撰,总体而言还比较沉寂,只在野史笔记中载有少量建文君臣的事迹。最有名的著作是宋端仪的《立斋闲录》,其中一卷《革除录》,汇聚了不少原始史料,对于建文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其声称朱棣“革除建文年号”,建文帝被废为“建庶人”的说法,引发了后世史家关于“革除”问题看法的长期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