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历史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世本》《竹书纪年》的“大一统”观念

不仅《春秋》《公羊传》将《尚书》“大一统”政治观进一步发扬和明确化,随着“大一统”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和走向“一统”的明朗化,到了战国后期,《世本》和《竹书纪年》这两部史书更清晰地表现出“大一统”观念。

《世本》相传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史官所作,主要记载了自黄帝以来到春秋时列国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等内容,该书也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流传和成书过程,有学者说:“《世本》一书的版本流变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即诸侯、大夫的家谱记载以至小史汇编成专书阶段和该书的整理、注释及散佚阶段。”[89]可见,《世本》是先有基本史料,然后又由史官汇编成书,这与《尚书》有相似之处。在《世本》被汇编和整理的过程中,同样无形中渗入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其中最突出者就是“大一统”观念,而且这种思想与《尚书》极其相似。比如《世本》“帝系”篇,把起自黄帝终于周元王的所谓“帝王”世系,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很明显,编者根据他所生活的时代,视“五帝”、夏、商直至周末都是一统朝代的相续,《世本》还将“王侯大夫谱”列于最高统治者之后,则明显带有前引《公羊传》之“大一统”含义,即所谓“臣统于君”之理。

战国后期另有一部史书《竹书纪年》,也反映出较为明显的“大一统”思想。与《世本》类似,《竹书纪年》则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夏、商、西周直至战国时期的历史,属于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首列“夏纪”,其次为“殷纪”“周纪”,并随后附“五帝纪”,之后为“晋纪”,再后为“魏纪”,这种排列顺序,较之《世本》,更加明显地表现出编者将夏、商、周视为“大一统”王朝的赓续,而将魏国及魏国之所自出的晋国也列为“纪”,则反映出编者本身的思想倾向:魏国和晋国也被作者视为“大一统”中央政权(夏、商、周)的后继者,可见战国时期各国都试图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大一统”观念已经成为当时人们的强烈共识。

总之,《世本》和《竹书纪年》中“大一统”思想的进一步强化,是对包括《尚书》在内的思想资源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反映。之后不久,分裂战乱即将结束,而秦汉“大一统”帝国已经呼之欲出。《尚书》中萌发的“大一统”观念之芽,即将结出统一帝国的真正果实。这在西汉史学巨作、中国第一部“正史”——《史记》中有更加明显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