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研究思路、基本结构与主要观点
研究问题与任务:本书试图围绕着康德的尊严概念对康德的尊严学说进行全面和系统的阐释,着重回答在康德思想中:人的尊严意指什么?人为什么具有尊严?人的什么方面具有尊严?如何捍卫人的尊严?全书以沟通康德伦理学尊严概念与政治学领域尊严概念的有机联系,彰显其传统性与现代性融合,挖掘被理论界所忽略的某些重要内容为主要任务,同时试图针对一些学者对康德尊严说所提出的常见批评为康德尊严学说作出一定的辩护。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笔者查阅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中与本论题相关的内容,并重点研读了《实践理性批判》、《道德形而上学奠基》、《道德形而上学》、《伦理学讲义》、《实用人类学》全文和《康德著作全集》第2卷《优美与尊严》部分,第8卷政治学、历史学论文部分,第9卷《论教育》部分。在阅读过程中将相关材料进行了分类和提炼,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本书研究的基本框架。同时,笔者搜集并阅读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人的尊严理论研究的成果,重点查阅并研读了康德学者对康德尊严学说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对重要文章以笔记的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整理。
概念分析法:围绕尊严的概念的界定,重点探讨了康德的绝对价值、内在价值、崇高、自律、道德、人性、手段、自在目的、法权、德性等概念的基本内涵,还对康德的人格、价值、目的、意志、道德性、自由等概念进行了某种程度的说明。
对比分析法:将康德学者及笔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读进行对比分析,
本书研究思路与主要结构:本书以梳理康德尊严学说的理论渊源和分析康德尊严学说形成背景为研究起点,以康德关于人的尊严概念、尊严根据、尊严主体、尊严原则等观点为研究重点,以阐明康德对捍卫人的尊严的路径探讨为研究终点,将尊严概念、尊严根据、尊严主体、尊严原则等整合成康德尊严学说的基础理论,将康德捍卫人的尊严路径探讨归纳为权利尊严观与德性尊严观。在研究过程中,试图澄清对康德的某些误解,同时指出康德尊严学说的内在困境和不足。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康德尊严学说的理论渊源与形成背景。本章以西方思想史各个阶段中对康德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尊严观为线索,将理论渊源分成四个小部分进行阐述;在形成背景部分着重阐述了时代背景和伦理学新动态。
第二部分,康德尊严学说的基础理论。本章分成四节,分别探讨康德的尊严概念、尊严根据、尊严主体、尊严原则。
第三部分,康德关于捍卫尊严的路径探讨。将康德关于如何捍卫外在自由的基本观点和关于捍卫内在自由的观点分别纳入其权利尊严观部分和德性尊严观之中,并围绕着人性公式的基本义理分别对之进行探讨。
第四部分,康德尊严学说对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启迪。分析尊严与和谐的互动关系,梳理康德论尊严与和谐的相关内容,指出康德尊严学说对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启迪。
在结论部分对全书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并且对康德尊严学说做简单评析,指出其合理内核、潜藏困境,在人的尊严学说史中继往开来的地位,本课题遗留的问题等。
本书主要观点:
1.康德的尊严学说是对人类思想史不同时期关于人的尊严问题研究的优秀理论成果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独特的生活境遇所渗透与激发的产物。
2.康德尊严概念既指人相对于自然万物的提升与崇高,也指道德与人性的绝对价值与内在价值。尊严根据包括对人相对于自然他物崇高性的根据分析和理性存在者(理性本性,即人性)绝对价值论证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道德与人性构成尊严主体,但人性因能够具有道德才具有尊严。从自律性的普遍性也可以推出人性普遍具有道德性,进而推出人性普遍具有尊严。道德就其实质是善的意志;广义的人性包括人作为生物的本性和动物性,但作为尊严主体的人性意指理性的本性,包括理性一般的设定目的的能力和道德性两个组成部分。由于道德性内含于人性之中,尊严主体也可以仅赋予人性,捍卫人的尊严主要表现为捍卫人性的尊严。
4.人性公式构成尊严原则,回答了无条件敬重人的最根本准则,即将任何人格中的人性视为自由的主体。
5.捍卫人性尊严的基本路径包括捍卫人的外在自由和捍卫人的内在自由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捍卫内在自由以捍卫外在自由为前提,捍卫外在自由以捍卫内在自由为终极目的。
6.法权尊严的根据在于人的内在自由;通过法治捍卫法权尊严以正义为最高价值取向,正义以将任何人格中的人性视为目的自身、程序公平与罪罚相等为基本准则。提升德性的根本路径在于坚持“内在自由”原则与“人是目的”原则二者的统一,“人是目的”构成捍卫道德尊严的至高原则。
7.康德尊严观是传统道德尊严观与现代权利尊严观的融合,没有导向人类中心主义尊严观的逻辑必然性,与选择自由至上尊严观也有本质的区别,但康德关于尊严根据的论证中存在巨大困境,对捍卫法权尊严路径的探讨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贡献:围绕康德的尊严概念全面、系统阐述康德尊严观,沟通了康德尊严学说中被割裂的一系列联系;尝试对康德的尊严主体观进行了研究;针对学界对康德尊严观的某些指控为康德作出一定的辩护;指出康德尊严学说的内在困境及其遗留问题。
[1] 伦理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康德看来,广义伦理学意指关于自由法则的科学,狭义伦理学用于不服从外部法则的义务学说,即德性论,笔者在文中采取狭义伦理学概念,并将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政治伦理学部分归于政治学。
[2] 张容南:《古典尊严理念与现代尊严理念之比照》,《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3] Tomas E.Hill,Dignity and Practical Reason in Kant’s Moral Theor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2.
[4] Oliver Sensen,“Kant’s Conception of Human Dignity”,Kant-Studien ,100.Jahrg.Walter de Gruyter,2009,pp.309-331.
[5] Allen W.Wood,Kant’s Ethical Though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6] Susan M.Shell,“Kant on Human Dignity”,in In Defense of Human Dignity-Essays for Our Times,Edited by Robert P.Kraynak and Glenn Tinder,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2003,pp.53-81.
[7] 王福玲:《康德尊严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8] 韩德强:《论人的尊严——法学视角下人的尊严理论的诠释》,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9] D.Beyleveld and R.Brownsword,Human Dignity in Bioethics and Biol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10] [美]杰弗里·墨菲:《康德:权利哲学》,吴彦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11] 邓晓芒:《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复旦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12] 翟振明、刘慧:《论克隆人的尊严问题》,《哲学研究》2007年第11期。
[13] D.Beyleveld and R.Brownsword,Human Dignity in Bioethics and Biol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14] Alison Hills,“Kantian value realism”,first published online,4 May 2008,DOI:10.1111/j.1467-9329.2008.00394.x.
[15] Christine M.Korsgaard,Creating the Kingdom of Ends ,Cambridge,1996.
[16] Oliver Sensen,“Dignity and the Formula of Humanity”,in Kant’s Groundwork of Metaphysics of Moral-A Critical Guid,edited by Jens Timmerman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pp.102-118.
[17] Oliver Sensen,“Kant’s Conception of Inner Value”,in European Journal of Philosophy,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9,pp.1-19.
[18] Richard Dean,The Value of Humanity in Kant’s Moral Theory ,Oxford Uinersity Press,2006.
[19] [美]杰弗里·墨菲:《康德:权利哲学》,吴彦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20] Paul Guyer,Kant,Routledge,2006.
[21] 甘绍平:《作为一项权利的人的尊严》,《哲学研究》2008年第6期。
[22] Susan M.Shell,“Kant on Dignity”,in In Defense of Human Dignity Essays for Our Times,Edited by Robert P.Kraynak and Glenn Tinder,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2003.
[23] Oliver Sensen,“Dignity and the Formula of Humanity”,in Kant’s Groundwork of Metaphysics of Moral A Critical Guide ,Edited by Jens Timmerman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pp.102-118.
[24] Allen W.Wood,Kant’s Ethical Though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5] Tomas E.Hill,Dignity and Practical Reason in Kant’s Moral Theor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2,pp.51-55.
[26] Markus Rothhaar,“Human dignity and Human Rights in Bioethics:the Kantian Approach”,Med Health and Philos,2010,13:pp.251-257.
[27] Victor J.Seidler,Kant,Respect and Injustice—The Limits of Liberal Moral Theory ,Routledge & Kegan Paulplc,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