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学研究(2014年第1辑·总第3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湖湘文化的忧乐思想

彭时代[1]

摘要忧乐思想构成湖湘文化的一个核心基点,其发展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萌芽、唐宋时期的成长、明末清初时期的成熟、清末民初时期的提升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高峰等五个阶段。湖湘文化忧乐思想“忧”“乐”与共的辩证认识、心忧天下的现实情怀、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是近代中国革命的精神源泉,在当代仍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湖湘文化;忧乐思想;忧患意识;乐观精神

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但它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人文精神。一般来说,湖湘文化核心内容有四点:以屈原为代表的求索精神、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忧患精神、以曾国藩为代表的经世精神、以毛泽东为首的创新精神。归根结底,这四种精神都是以湖湘文化忧乐思想为基点而发散开来的。也就是说,湖湘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忧乐思想。从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西汉贾谊的“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乎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从唐朝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到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北宋周敦颐的“寻仲尼、颜子乐处”,到南宋张栻的“上念祖宗之仇耻,下悯中原之涂炭”;从明末清初王夫之的“黍离之悲”、“麦秀之叹”,到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的“人不忧患,则智慧不成”;从洋务运动时期左宗棠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到戊戌变法时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从辛亥革命时期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身无半文,心忧天下”;……凡此种种,莫不道出湖湘文化中“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博大而崇高的忧乐思想。也由此可观,在湖湘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中,忧乐思想已逐步积淀为一种文化因子,一种精神动力,像浓浓的血液流淌在湖湘文化的血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