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学研究(2014年第1辑·总第3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湖湘文化忧乐思想的特点

湖湘文化忧乐思想的特点表现为:

第一,整体性。湖湘文化忧乐思想是由“忧”和“乐”组成的,实际上这里蕴含着一个前提,即忧乐思想是一个整体。但很多人往往将两者割裂开来,这并不符合湖湘文化追求和谐、整体、大局的实际。而这种整体性特别注重空间与时间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个人与家国的统一,情感与理智的统一。

第二,普遍性。自古以来,不论是达官贵显,还是黎民百姓;不论是客居外地,还是身处本土;湖南人大都是“身无半文,心忧天下”,饱含了对苍生、社稷的忧虑。但湖南人又独有自己乐观豁达的一面。湖南人的忧乐思想是与自己所生活的故土、故人、故园、故国联系在一起的,有着深沉的乡土情怀、深切的人文关怀。

第三,时代性。湖湘文化向来主张“通晓时务物理”,“留心经济之学”,也就是说湖南人有着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经世致用的精神品格。而湖湘文化忧乐思想也体现了这一点。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屈原到现代的毛泽东,直至当代的朱镕基,忧乐思想始终把握着时代的脉搏,立于时代潮流,不断深化自身的内涵,赋予了自身独特的时代意蕴。

第四,创新性。湖湘文化善于兼容并蓄,融合众家之长,使得湖南人能够在近代历史的舞台上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同样,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也体现在忧乐思想中。魏源、郭嵩焘、谭嗣同、毛泽东等人就是湖湘文化忧乐思想的创新者。他们将忧乐思想引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长远的时间。他们突破了“华夷之辨”的局限,开始思索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他们也突破了传统的忧乐局限,开始关心人类整体的命运;他们还突破了对现世忧乐的局限,开始思索人类社会的未来,为现代湖湘文化忧乐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五,劣根性。任何一种思想和文化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既有真、善、美的一面,也有假、恶、丑的一面,古今中外,几乎无一例外,湖湘文化忧乐思想亦是如此。它存在着忧道不忧贫,勤于忧国而拙于谋生等缺点。还有,湖湘文化忧乐思想表现出重政治轻文化的倾向,对政治问题忧虑得多,对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较为漠视。又由于湖南人注重实干,反对空谈性理,因而疏于理论的总结,也由此导致湖湘文化忧乐思想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