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学研究(2014年第1辑·总第3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致维桑之深敬,阐南学之灵光”

——李肖聃的湘学情结与思想旨趣

张晶萍[1]

摘要近代以来,湘人湘学不仅在政治、学术等具体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而且形成了总结湘学成就、反思湘学得失、塑造湘学形象的思潮。民国时期于湘学研究建树颇丰的李肖聃就是这股思潮的代表人物。李肖聃一生历经晚清民国,目睹了学术思潮由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也见证了民国年间价值失范、人心不古的乱象,试图从传统学术文化资源中寻找应对现实的方案,尤其寄希望于湘学传统的复兴。维桑之情、斯文之痛交织在一起,使李肖聃将学术研究与教育活动的重点放在绍述乡贤学问志业上面,期待通过激活湘学资源、复兴理学传统来应对危机。在此背景下,李肖聃接续前贤“致维桑之深敬,阐南学之灵光”的旨趣,于湘学屡有述作,最终成就了民国湘学研究名作《湘学略》。

关键词民国;李肖聃;湘学著述;情结;旨趣

湘学是近代地域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学勤先生曾经指出:“从晚清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中心位置有所转移,当时迁移的重心,我认为,一个是‘湘学’,一个是‘蜀学’。‘湘学’与‘蜀学’是在那时新形势下形成的人文学术的两大中心。”[2]一语道出了湘学在近代中国学术文化版图上的重要性。湘学在近代的崛起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是在政治、学术等具体领域的建树,另一方面则是对湘学的不断反思与总结。近代以来,总结湘学成就、塑造湘学形象,成为一股思潮。从邓显鹤编纂《沅湘耆旧集》、再现“风骚故土,余风未歇”的风采,到罗汝怀编纂《湖南诗征》、塑造“大湖以南,作者林立”的形象,[3]从郭嵩焘有意识地挖掘、表彰湘人湘学,到王先谦以提倡乡邦经学为己任、使湖南成为晚清汉学重镇,无不体现出对湘学的自觉意识与主动建构。进入民国时期,随着现代学堂的建立与学科的分设,知识界全面完成了新旧递嬗,湘学作为颇具特色的地域学术文化现象,成为学术界研究的对象;对湘学的认识也由闲言碎语式的议论发展为系统、严谨的学术著述,出现了李肖聃的《湘学略》、刘茂华的《近代湘学概论》、钱基博的《近百年湖南学风》等代表性著作。诸人之于湘学,或上溯至宋代,或侧重于明清以降,或截取晚清以下,系统阐发湘学的源流、脉络、精神、特质,构建了完整的湘学知识谱系。这些著作至今仍是我们研究湘学、叙述湘学的重要参考。然而,仔细比勘就会发现,由于各人思想旨趣不同、立场身份不同,其所构建的湘学形象亦有所差异。作为民国年间湘中耆宿,李肖聃在叙述湘学时,充满了“致维桑之深敬,阐南学之灵光”的情怀。而这种情怀形成的原因,除了李肖聃身为湘人、接绪前贤之旨趣外,也与李肖聃对清季民国学术文化思潮演变的批判性反思有关。本文对此进行探讨,以便为准确解读《湘学略》做铺垫;至于《湘学略》的特点及其与《近百年湖南学风》等其他湘学论著的差异,则另拟专文阐发。

李肖聃(1881—1953),原名李犹龙,号西堂,笔名星庐、桐园、亟斋、灵岩等,湖南望城人。早年从乡中耆宿问学,在科举功名之业外,更受到湘学传统的熏陶。李肖聃回忆,他跟随常如玉先生就读,常先生除教授《文选》以外,又引导他看魏源的《经世文编》及湘淮诸帅奏议,使他较早就了解了湘学的经世风气。又如,李肖聃的族兄李恒泽曾经手校曾国藩诸文,这使李肖聃认识到曾公“不惟以武耀世,而文学复深造如是”[4],于是他精读曾国藩遗集。他又跟随李恒泽读张之洞《轩语》、《书目答问》等。戊戌维新之前,李肖聃又从宁乡钱硕人维骥学习,后者对湘中前辈的议论给李肖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钱硕人“常言皮公当代儒宗,学深于经”,“又常示以王湘绮、葵园、叶吏部所著书,谓湘学之盛,极于今日”。[5]所言皮公即晚清今文经学家皮锡瑞,王湘绮、葵园则是并称为“二王”的王闿运、王先谦,叶吏部为叶德辉,均为光宣之际湖南的硕学通儒。因钱维骥的推荐,李肖聃向皮锡瑞问学,得其指授。在清末留学大潮中,湘中有志士子纷纷东渡日本,取经异邦,李肖聃也不例外,在日本“习闻列邦政治法律之学”[6]。1911年归国后初居北京为各报馆撰文,一度担任司法总长梁启超的秘书。1917年返湘,先在中学任教,后任教于湖南大学等,仍兼中学教员。抗战兴起后,北平民国大学南迁湖南,李肖聃一度应聘为中文系主任教授。后因弟子相从问学于家者不辍,乃辞民国大学讲席,荐张舜徽自代。1947年,湖南省文献委员会成立,李肖聃任《艺文志》的编纂委员。

李肖聃一生历经晚清民国,见证了清季民初学术思潮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也目睹了民国年间价值失范、人心不古的社会乱象。作为一个接受了传统学术训练和传统儒家思想浸染的学者,李肖聃每每从传统学术资源中寻找应对现实的方案。这种思想的形成,既与李肖聃个性相关,复与民国年间湘中风气有关。从清季开始,湖南一方面涌现了大批思想激进的革命者、新学家,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批思想保守的旧学家。民国初年,湖南即先后成立了以叶德辉为首的湖南经学会、以王闿运为首的孔教会湖南分会、以刘人熙为首的船山学社,三个学术团体虽具体诉求不一,但都倾向于以传统伦理道德救助社会。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期,湖南首先成立了筹安会湖南分会,叶德辉编撰《经学通诰》,鼓吹读经。从民初至30年代,湖南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团体是船山学社,它以研究船山学说、弘扬船山精神为宗旨,定期开展船山祭祀活动,并发行《船山杂志》,在湖南形成了尊重先哲前贤的文化氛围。船山学社吸收了相当一部分学者参加,李肖聃也曾多次参与它的活动。民国时期,也是清季王先谦、叶德辉等人提倡湖南经学的努力开花结果的时期,湖南在传统的文字学、诸子学、考据学等领域都涌现了闻名全国的学者。这使湖南的学术文化发展再度与全国主流趋向出现了不同的节律。在这种氛围中,湘中学者对传统学术文化依然保留了敬意,并以此为正人心的基础。李肖聃的湘学情结与思想旨趣正是这种特定背景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