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学研究(2014年第1辑·总第3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湘乡曾氏与义宁陈家因缘考述

廖太燕[1]

摘要湘乡曾氏与义宁陈家是中国近现代两个盛名卓著的家族,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均涌现了不少享有支配性地位的隽才,而且这两个家族缔结了“论交三世”的情谊。但迄今为止,并无文章对他们延续几代的关系加以爬梳。其实,曾国藩与陈宝箴,陈三立与曾广钧、曾广铨,陈寅恪、陈方恪与曾昭燏等皆相交甚契。探究曾、陈二氏之间的因缘,不仅在于记录他们在不同时期的迎来送往、诗酒酬酢,尤为关键的是从中可以窥见近现代历史、文化演变的理路。

关键词湘乡曾氏;义宁陈家;因缘

史学家陈寅恪曾提出一个极具启发意义的论断:“东汉以后学术文化,其重心不在政治中心之首都,而分散于各地之名都大邑。是以地方大族盛门乃为学术文化之所寄托。中原经五胡之乱,而学术文化尚能保持不堕者,固由地方大族之力,而汉族之学术文化变为地方化及家门化矣。故论学术,只有家学之可言,而学术文化与大族盛门常不可分离也。”[2]在他看来,自魏晋南北朝起,中国的学术中心改移于家族,文化命脉的保存与延续依赖于家族,而家族的盛衰自然也牵动着文化的兴亡。这种以自我出身的本源性作为观照坐标,富有会心色彩的观点,为当下建构文学(化)地理学、文学(化)家族学提供了原生性的理论资源。陈寅恪的研究视域虽然集中在不今不古的隋唐前后,但是他所抽绎出来的社会文化现象,至民国时代都未曾断裂。作为一种无法忽略的文化构成,建立在独立的家风、家学,及共同理想基础之上的家族,始终或隐或显地贯通于传统社会的嬗变、流衍之中。因此,从家族的视角来解读、重审中国历史,自然就是一种有效的研究范式,也正好契合钱穆之言:“欲研究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必当注意研究中国之家庭,此意尽人皆知。”[3]

义宁陈家为近世名门,涌现了一批在政治、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享有支配性地位的隽才,吴宓为此感叹过:“义宁陈氏一门,实握世运之枢轴,含时代之消息,而为中国文化与学术道德所托命者也。”[4]而湘乡曾氏延续时间更长,人才尤为郁勃不绝,除了上述领域,还在中外文化交流、数学、化工、医学、交通、科技、军政实业等层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因此,要厘清近现代历史脉络,就无法回避他们的存在。但是迄今为止,却无文章对曾、陈两个家族延续几代的关系加以详细地爬梳,而这本该是拓展相关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