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科及其形成的判断标准
一 学科的内涵及包含的内容
学科是什么?在英文中,表示学科的词语或词组有:discipline、branch of learning、course和subject,它指的是知识或学习的一门分科,尤指在学习制度中,为了教学将之作为一个完整的部分进行安排。同时,它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学科最初源自一个印欧字根,希腊文中的didasko(教)和拉丁文中的(di) disco (学)相同。在古拉丁文中,“discipline”一词兼有知识和权力之意,乔塞(Chaucer)时代英文中的discipline指各门知识,《牛津英语字典》对discipline的解释是,为门徒和学者所属,基于普遍接受的方法和真理。[1]
许宁宁在《行为科学百科全书》中定义了词条“学科”,认为学科有两个含义:①知识领域中的一个子系统,以独特属性区别于集合内的其他子系统。因此,学科具有不依附于其他学科的独立性,反映在它的研究对象、语文系统和研究规范上。②学科也指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2]
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人们一般认为学科大致包括教学科目、学问分支和学术组织3层基本含义。[3]或者认为,学科概念有4个要义:其一,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其二,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其三,学校考试或教学的科目;其四,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4]贾馥茗[5]编纂的《教育大辞书9》认为“学科是指某一个时代对于某种知识的范围、结构与体系的基本观点。从教育的观点来看,把一个范围内的知识作体系化的处理时为了便于把知识传给下一代”。蔡曙山[6]认为:“科学研究发展成熟而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必须有独立的研究内容、成熟的研究方法、规范的学科体制。”
学者们对学科的理解,没有多少存疑。普遍的认识是,学科一般有两种理解:①学术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与知识相联系的一个概念,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知识系统内子系统的集合概念,如自然科学中的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管理学等。②“教学科目”的简称,也称“科目”,即教学中按逻辑程序组织的一定知识和技能范围的单位。也有认为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 3个层次来设置。根据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7],高校本科教育学科专业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92个二级学科,506种专业。
二 专业及与学科的关系
按照辞海定义,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中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所分成的学业门类”,其他辞书对此定义基本一致。专业有广义、狭义和特指三种解释。广义和狭义都与职业有关系,特指含义是指高等学校中的专业。[8]
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分类,不同的学科就是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专业是在一定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成的,离开了学科知识体系,专业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依据。在一个学科,可以组成若干专业;在不同学科之间也可以组成跨学科专业。
学科与专业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学科发展的目标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专业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由此决定了学科和专业的构成也是不同的。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个:①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②理论体系,即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③方法论,即学科知识的生产方式。而专业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人员。[9]
以上理解基于这样一种逻辑:专业是相对于人才培养而定的,人才培养的内容是传授学科知识,人才培养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分工的需要。从根本上说,社会分工决定了学科发展,进而决定了专业的设置和变更。一个专业的发展总是以学科的发展为前提的。
三 学科体系
关于学科体系的内涵,黄崴认为学科体系是指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结构化。[10]陶大德认为,学科体系,是指与一定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结构而成的理论知识整体。[11]李小建等认为,所谓学科体系,是指某一学科内部的分支系统。周旗等认为学科体系是指学科内部的分支系统,属于历史范畴,不仅与本学科自身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也与同期的其他学科发展相一致。[12]这里概括得较好的是叶继元教授,他认为学科体系(discipline system),一是指某一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及其理论框架;二是指某学科的范围和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学科体系是对所属各学科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以符合逻辑的排列形式表述出来,它具有规范性、稳定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是一个稳定的开放系统。[13]
四 学科形成的基本判断标准
一个学科是否可以形成,可依照学科形成的三个条件:①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②理论已成或初成体系;③有学科知识创新的研究方法,甚至是独有的研究方法。
笔者通过两种途径检验上述规范是否存在,一是对知识管理的国内外发表的文献进行大规模计量分析,检验研究的主体及载体;二是对有关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检验学科研究对象与领域、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及学科教育等学科构成所必须考虑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