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学英语教学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英语作为全球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求高校教师为大学生提供优质大学英语教学:一方面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在这样的形势下,越来越需要大学英语教学领域内和领域外的各方努力。就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发展而言,需要通过观念、机制、文化创新,加强高校、外语学院、学生所在二级学院、大学英语部、大学英语教师和大学生群体等六类主要参与主体的深度合作,树立协同创新观念,建设协同创新团队,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以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目的。
1.树立协同创新观念
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是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先导。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各参与主体存在目标不一致、缺乏沟通交流,大学英语教师仅关注大学英语课堂等问题。因此,树立协同创新观念,是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具体而言,就是要形成目标一致、开放协同、创新发展的观念。首先,目标一致观念。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既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需要,又是学校培养具有国际素养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这种基于学生发展的共同利益和目标诉求,构成了高校、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和大学生群体协同创新,推进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发展的观念基础。如果各参与主体没有对这一目标达成一致共识和理解,协同创新无从谈起,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发展也无法推进。其次,开放协同观念。开放和协同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开放是协同的前提,协同是开放的目的。树立开放协同观念,就是要改变传统上各自为政、相互隔离的观念,打破部门之间的阻隔、成员之间的疏离,以及各系统之间相互封闭、各自为政的局面,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推进高校、学院、大学英语部、大学英语教师、大学生群体等五类主要参与主体之间彼此开放,以及大学英语教学系统内部人员、资源、信息交流的畅通,使其在创新发展的方向、原则、方法、环节等方面树立并保持开放协同的观念。再者,创新发展观念。大学英语教学要发展,创新是关键。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需要系统化的协同设计。具体包括:大学英语课程正确定位、确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完善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等。这些工作的推进,需要各参与主体具有创新发展的观念。
2.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围绕大学英语课程这一主线,努力构建大学英语课程外部要素(大学英语目标与定位、课程体系和教、学、管一体化)和内部要素(课堂目标、课堂任务和教师角色)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理顺关系,促进教学。第一,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定位。认真学习《教学指南》要求,掌握其精髓。借鉴国内外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定位,特别是部分教育部大学英语示范点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定位。梳理国内学者、专家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定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走向的看法。全面了解本校办学定位、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新生英语水平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多元、综合和多层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即由各学科、专业根据本专业发展需求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或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或培养学生的专业阅读能力,或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今后工作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第二,制订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指南》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以学生需求层次和学科、专业差异为导向,设置多元化课程体系,以充分体现课程设置的系统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满足不同专业、学科,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需要,以有效调动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第三,依托外语教学理论,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一个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模式。以外语教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和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研究课堂教学的功能、目标与评估,明确课堂任务,做到“四结合”,即“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独立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实用有效,实现“12345”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即一种意识(跨文化交际意识)、两性(个性、自主性)、三大需求(社会、学科、学生的需求)、四种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和五大技能(听、说、读、写、译)。大学英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跨越师生边界,获得“同在感”“幸福感”,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其专业发展。
3.建设协同创新队伍
队伍建设是协同创新活动开展的基础,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发展顺利进行的保证。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工作的开展,不仅要求各参与主体具有较强的协同创新意识,更需要各参与主体有战略眼光、协同能力、跨专业跨学科研究能力等各项协同创新能力。有必要鼓励科研团队的建构,使不同学科、不同院系的研究者以相关科研项目为依托,对具有战略意义的前沿性学术问题进行研究(戴炜栋、王雪梅,2011)。这就需要建设协同创新队伍,为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发展奠定基础。大学英语教学协同创新队伍的重点应该是提升各参与主体的协同创新能力,并培养协同创新骨干,引领协同创新活动有效展开。首先,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协同创新意识是各方参与主体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但要把协同创新活动落到实处,还需要参与主体具有较强的协同创新能力。协同创新能力不仅要求参与主体具有较强的协同创新意识,还要求其有较强的角色定位能力和协同沟通能力,以便于参与主体能在系统中找准位置,和系统内其他成员开展有效的沟通,分享观点、信息和资源。其次,培养协同创新骨干。众所周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往往产生于有高水平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在科研团队的建构中,“大师”级的学科带头人至关重要,有时需要在海内外进行遴选(戴炜栋、王雪梅,2011)。同样,培养协同创新骨干是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发展的前提条件。无论是在大学英语教师中,还是在大学生群体中,都要培养出一批能担负起协同创新领导管理任务的骨干,为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发展积聚力量。他们不仅要有协同创新能力,还要具备开阔的视野、一定的影响力、较强的领导力,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4.营造协同创新文化
一个优势学科的建设,不仅要保持同本学科领域顶尖学术机构的联系,还应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学者理论观点来提出新的思路和想法。跨学科之间的合作、协同,更多的是需要一种具有专业深度的多学科交流和互动(冯婕等, 2014)。大学英语教师一直处于非科研状态,纯粹的教学活动,使他们无暇顾及科学研究。教学是办学的根本,科研是教学的源头,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大学课堂教学就会失去活力,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唐炬,2012)。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教师获得创新精神的有效源泉(刘益春,2012)。为了使大学英语课堂充满活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找准自己的学科研究方向,通过讲座、论坛、短期访学、课程等多种学术活动形式,不仅与同学科的教师交流,还要有开放的心态,开阔视野,积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交流,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学术圈。
5.搭建协同创新平台
良好的协同创新平台是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不仅能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还能让各参与主体在协同创新平台中得到锻炼,提高自身的协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协同创新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搭建校内、校外协同创新平台,为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发展提供载体支持。第一,搭建校内协同创新平台。外语学院要通过整合校内各种资源,形成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互动沟通机制,搭建校内大学英语教学协同创新平台。具体来说,要从教学、管理、科研三方面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教学上,通过搭建教学资源共享、经验分享平台,让大学英语教师通过平台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专业和学校需要服务;管理上,外语学院可以通过整合校园网、校园信息平台等校内资源,建立与各职能部门、各学院的管理协同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服务;科研上,外语学院应尽力整合校内各专业、各学科资源,建立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的协同创新平台,让大学英语教师、大学生通过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研究,达到锻炼自身能力,提高协同创新素质的目的。第二,搭建校外协同创新平台。外语学院要抓住《教学指南》的要求、高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遇,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开展同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有效整合大学英语和社会各方的创新力量和资源,促进优质资源的全面共享。同时,积极推进大学英语教学国际化进程,大学英语教师通过国外访学,与国外大学、导师建立科研合作平台,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大学生国际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