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各国的杰出数学家为美国所用
我们以《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1988)中列有人物条目的数学家和吴文俊主编的《世界著名数学家传记》(1995)中立传的数学家作为世界杰出数学家的抽样总体的基础。取样从法国的R.笛卡儿(René Descartes, 1596—1650)开始,一共取得195名,其中包括华罗庚、周炜良、陈省身、冯康、王浩、杨振宁、肖荫棠、丘成桐等8名华裔数学家。在这个从笛卡儿到20世纪后期英国的S. K.唐纳森(Simon Kirwan Donaldson,1957—)的195名世界杰出数学家群体样本中,至少有19个国家的61名杰出数学家曾对美国的数学做出贡献,其中有30余人后来入了美国籍。最早到美国,对美国的数学做出贡献的是英国的犹太裔数学家J. J.西尔维斯特(James Joseph Sylvester, 1814—1897)。1876—1883年,他应聘到美国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数学教授,在那里讲授近代高等数学,并培养研究生。1878年,他在该地创办了美国第一份数学杂志——《美国数学杂志》。他担任杂志的主编,并为它写了30篇论文。这对美国大学的数学研究有很大影响,推动了美国纯粹数学的研究。可以说,从他开始,美国的大学才有了较高水平的数学研究。
西尔维斯特
欧洲优秀数学家进入美国的高潮,是在希特勒的纳粹党在德国夺取政权之后出现的(欧洲优秀的自然科学家和技术科学家也是这样)。希特勒及其纳粹党的倒行逆施(首先是“反犹”)把他们从欧洲赶到美国,导致了德国数学的衰落和美国数学的繁荣,并促使国际数学中心从德国的格丁根转移到美国的普林斯顿。普林斯顿位于纽约市西南约80千米,是新泽西州的一个秀丽宁静的小镇。这里有一所由基督教长老会创建于1746年的世界著名高等学府——普林斯顿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在实业家C.班贝格(Caroline Bamberger,1864—1944)和L.班贝格(Louis Bamberger, 1855—1944)姐弟的慷慨资助下,教育家A.弗莱斯纳(Abraham Flexner,1866—1959)和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教授O.维布伦(Oswald Veblen,1880—1960)经过精心设计和策划,依托普林斯顿大学,在这里建立了一所新型的高等研究院。由于正好碰上许多欧洲优秀科学家和数学家因急于逃脱纳粹德国迫害的阴影而移居美国,它得以一开始就请到像A.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C. H. H.外尔(Claus Hugo Hermann Weyl,1885—1955)、J.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1903—1957)等这样的大师任研究院的学术带头人。根据维布伦的设想,他们在这里建立了一种很有远见的、可持续发展的、以良性循环运作的研究体制和使人心旷神怡的学习—研究环境。由于“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具备,经费充足,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一开始就办得很成功。根据创始人维布伦的估计,仅在1935年前后,就大约有70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先后被吸引到这里工作。另根据W.阿斯普雷(William Aspray)的统计,仅从1933—1939年,就有189位世界各国优秀数学家应邀到这里工作或做访问学者,其中包括像R. D.布劳尔(Richard Dagobert Brauer, 1901—1977)、C.谢瓦莱(Claude Chevalley,1909—1984)、P. A. M.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1984)、K. F.哥德尔(Kurt Friedrich Gödel, 1906—1978)、M. H. A.纽曼(Maxwell Herman Alexander Newman, 1897—1984)、A. E.诺特(Amalie Emmy Noether,1882—1935)、C. L.西格尔(Carl Ludwig Siegel,1896—1981)、S. M.乌拉姆(Stanislaw Marcin Ulam,1909—1984)这样一些大师。从20世经40年代开始,中国杰出数学家陈省身、杨振宁、周炜良、华罗庚、陈建功、王宪钟、丘成桐等也先后到这里进一步深造。
爱因斯坦
外尔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成功经验很快就被其他大学所借鉴。美国的一些著名高等学府,如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不甘示弱,也纷纷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相当强大的数学研究中心。优秀人才一般总是向生存条件较好又最能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流动。世界各地的优秀数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便持续不断地被吸引到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