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安期生与普陀山仙道文化的萌芽
虽然对于普陀山的仙道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当属梅福,但是从时间上来看,安期生是第一个在普陀山等舟山海岛留下文化痕迹的神仙。对于他在普陀山的传说,可以看成是普陀山仙道文化的萌芽。
根据朱钢的《“安期生”考》,历史上的安期生其人,应该是两个人,一个是策士凡人,汉代人蒯通的朋友,另一个是仙人。我们现在所说的安期生,应该属于仙人安期生。
《史记·封禅书》记载齐人公孙卿答汉武帝关于“申公何人”的疑问。其中这样记载:“申公,齐人。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齐方士李少君也对汉武帝说:“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之后,“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而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更来言神事矣”。胶东宫人栾大则对武帝说:“臣尝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
此外,《史记·乐毅列传》在评述汉初黄老之学的师承体系时,还这样记载:“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
而后,《汉书》也有关于安期生的记载,内容与《史记》中《封禅书》及《田儋列传》的记载相同。
晋人皇甫谧(215—282)所作之《高士传》中,也有如下记载:
安期生者,琅琊人也,受学河上丈人,卖药海边,老而不仕,时人谓之千岁公。秦始皇东游,请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直数千万,出置阜乡亭而去,留赤玉舄为报,留书与始皇曰:“后数十年求我于蓬莱山下。”
《列仙传》的描述与《高士传》相同,称安期生留书始皇:“后数年求我于蓬莱山下。”始皇得信,“即遣使者徐市卢生等数百人入海。未至蓬莱山,辄遇风波而还。立祠阜乡亭海边十数处”。
唐宋以后,安期生作为一种意象性人物,开始大量进入文人作品。与此同时,安期生的传说开始在各地出现,山东莱州、浙江宁波、安徽全椒和广东广州等地,都出现了安期生的“遗迹”。
从上述的梳理中可知,安期生基本上是一个传说中的仙道文化符号。由于仙道文化与海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安期生在舟山群岛有大量的传说存在。
安期生与舟山群岛的关系,最早出现在宋《乾道四明图经》“古迹”条里:
安期先生洞,在马秦山,去县东南四百里。耆老相传,安期生得道隐于此洞,因以名乡。
传说朱家尖南部的大青山(亦称师姑坪)有一个花岗岩石洞,安期生曾修炼过,故得名“安期洞”。在师姑坪的东南方向的桃花岛上,有一个山峰叫“安期峰”,这里巨岩上存有的“墨痕”,相传为安期生在此设炉炼丹时留下的。
但是到了宋《宝庆昌国县志》里,安期生隐居的地方却成了马迹山:
马迹山,在(县)东北,安期生洞在焉。
马迹山即现在的嵊泗本岛,的确在舟山本岛的东北方向。那么马迹山是不是马秦山的笔误呢?似乎又不对。因为到了该志的结尾,有“存古”条。其条下却又有如此记载:“安期先生洞,在马秦山。世传安期生隐于此,因以名乡焉。”而且在该条的上面,有“纪变”条:“乌石塘三,一在马秦岙……”现在乌石塘是朱家尖的著名景区,可见马秦山的确为现在的朱家尖。
如此说来,安期生洞有两处,一处在马秦山(朱家尖),一处在马迹山(嵊泗)。这似乎可以说明,安期生在舟山群岛的活动范围是相当大的。
到了元《大德昌国州图志》,安期生的“余响”继续发酵。在该志的“乡村”条目中,又出现了“安期乡”这样的行政管理名称,还说这个乡镇建制是唐朝置翁山县的时候就开始设立的。在其所管辖的四十七个岙中,有“大马秦”“小马秦”的岙名,这显然是指朱家尖一带的。而在“叙山”条目下,还同时记载了马迹山和马秦山:
马迹山,在海之东北,安期生之洞在焉。……马秦山,在海之东北。昔有碧云寺,马耆禅师修道于此,与黄给事龟年等联句刻诸石,有曰:“团团深锁碧烟笼,安隐禅居瑞气中。万顷沧浪终夜月,更于何处觅天宫。”
说明到了元代,已经清楚表明马迹山和马秦山是两座山。传说安期生在这两个地方都修道隐居过,而以马秦山为主。元代诗人吴莱的《望马秦桃花诸山问安期生隐处》一诗强化了这一点。
此去何可及,中心忽伤悲。乱山插沧海,千层壮且奇。信哉神仙宅,而养云霞姿。雕搜鬼斧触,刮灌龙漱移。坎窝森立剑,磋牙割云旗。微涵赤岸水,暗产琼田芝。安生今何在?方士不我欺。经过燕齐乱,出没汉楚危。挟山作画镇,分海为观池。残花锦若烂,淡墨珠岩披……空馀炼药鼎,尚有樵人知。
此外,据嘉靖《宁波府志》记载,在县东四十里的大海中,有双泉山,“上有二穴,出泉,味极甘冽,岩上有巨人迹、上马石,相传安期生常游于此,故又名道人山”。这说明安期生不但在舟山群岛四处游荡,而且还到过宁波大陆。
安期生在舟山的传说遗存,除了朱家尖(马秦山)和马迹山外,还有桃花岛。
桃花山在东南,世传安期生炼丹之所。尝以醉墨洒石,成桃花纹。山因以名。
这个传说影响极大,至今余波荡漾,成为桃花岛旅游开发的很好的广告素材。
可见从地方志等史料来看,安期生在舟山群岛留存有许多传说。安期生仙迹的这种散点式分布,说明仙道文化在舟山群岛曾经是相当普遍的。而普陀朱家尖和嵊泗马迹山之间的距离遥远,似乎也可证明这种存在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然而,这些传说都在普陀山之外,或许在先秦和西汉时代的早期,普陀山的文化地位也许还比不上朱家尖(马秦山)和桃花岛等地。也就是说,在安期生传说流传的时代,普陀山还是一座比较普通的小岛,还不是东海仙道文化的最主要的聚集地。但是百川归海,最后普陀山却成了东海仙道文化的代表性区域。
现在普陀山还保留着传说与安期生有关的仙人井。它位于百步沙北端。水味甘美,洞内夏日凉气袭人,冬日温暖如春。康熙年间这里还建造有仙井庵,庭院幽雅,花木成荫。这座仙井庵至今还被精心保护和宣传,仿佛在时时提醒人们安期生的羽化登仙与普陀山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