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山论丛(2014年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引言

村干部的角色研究一直是农村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社会转型过程中村干部角色变迁研究更是具有其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我国的社会转型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三元结构的转型,是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带动了政治体制及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的转型,是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作用下深刻的转型。广大农村的社会转型更是见证了我国市场化改革、民主化进程的伟大转折。自1978年以来,伴随着社会转型,村干部的角色行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其作为党和政府与农民的桥梁,作为农村建设的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其角色定位的准确与角色扮演的成败是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浙江农村的社会转型,既有社会大环境下的共性,又具有其独特性。纵观历史,中国乡村社会的历史变迁是以经济体制的变化为逻辑主线,同时,中国社会当下的转型实际上是市场导向的转型。可以说,浙江农村从时间维度看是市场化改革最早的区域,从空间维度看是经济转型最为深刻的区域。而经济转轨引发了一系列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深刻转型。本文正是从社会转型四个发展阶段为历史纵线,展开对社会转型过程中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村干部的角色变迁研究。

围绕着村干部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角色研究,有待解答的关键问题是:村干部在不同时期的应然角色是什么?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村干部又扮演了何种角色?这应然角色与实然角色之间差距的背后,存在着怎样的规律?反映出村干部怎样的行动逻辑?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是村干部能否适应社会转型的关键。本文运用社会学角色理论的有关概念为研究工具,以村干部“角色期待—角色定位—角色扮演—角色规范”为主线,就村干部在不同时期的应然角色和实然扮演进行对比。深入探讨在市场和国家两种不同力量作用下,村干部与演变着的“经济—政治—社会”三元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引发的个体微观层面的角色定位及其扮演,力图反映出村干部的角色发展变化的真实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