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山论丛(2014年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社会地位对个体行为的激励

个体行为从广义上指的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是与“群体行为”相对应的概念。从狭义上讲,是指个人在非社会交往场合中的单独行为,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受社会环境和个性的制约。研究表明,个人的行为选择,会受到诸多因素的约束。个人行为选择方面的理论有马斯洛(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佛鲁姆(Vroom)的期望理论等,其中典型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种,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社会地位所具有的显著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如马歇尔(Marshall)所言:“社会地位是以集体评价,甚至是群体的一致同意为基础的。没有人可以擅自作主授予某人社会地位,如果有人对他的社会地位提出异议,那么他将根本无法获得这个地位。”

在众多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约束中,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奖励或者惩罚,对人们的行为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经济学家更偏向于关注在进行市场交易时,由交易所得到的货币对人们行为激励的重要性,而社会学家相比于经济学家对激励范围的研究更加宽泛,其中将研究的触角拓宽到社会地位,社会学家把社会地位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激励因素。迄今为止,社会地位已然成为当今社会学家进行研究分析社会的基础,而关于社会地位的讨论和研究在经济学家的研究范围中却不多见。本文先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着重考察社会地位的主要含义。然后,分别从工资、经济增长以及财富这三个经济层面深入考察社会地位与经济绩效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在对个人的行为选择研究中,假设每一个个体都是理性人,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眼中:“人几乎总是需要他的同胞的帮助,单凭人们的善意,他是无法得到这种帮助的。如果他能诉诸他们的自利心,向他们表明,他要求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对他们自己有好处的,那他就有可能如愿以偿。”因此,在面对广泛的社会奖励中,每一个个体都有动力通过所属群体的关系、个人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资,以及恰当的行为选择来寻找机会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正是由于理性经济人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特征赋予了社会地位具有激励机制的作用。

众所周知,社会成员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是关于社会地位通俗的理解,一般情况下,社会地位是由社会规范、法律和习俗限定,它通常用来表示社会威望和荣誉的高低程度,同时也泛指财产、权力和权威的拥有情况。社会地位显示的是一个以品性、财富和个人行为为基础的个人或者群体的等级标准,不同的社会成员处于社会地位的不同层级。在现实中,学者把个体在社会地位上的差别作为解释其行为差异的一个因素,这些学者认为,绝大部分的个体希望和那些社会地位与其相仿且有可能和他共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人交往,并希冀在交往过程中获得一定经济利益或者其他利益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