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在日本:温籍华侨华人口述历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中国爷爷和日本奶奶

——章祥华 口述

受访者:章祥华,男,1963年出生于温州市

采访时间:2010年6月10日

采访地点:东京都

采访者:郑乐静

录音整理:杨维波,王小丽

文稿编辑:郑乐静

(一)爷爷把爸爸带回国了

采访者:你们家属于老华侨了。我想知道你们家和日本的渊源是怎样的。比如说您父亲他是怎样过来的?您父亲是哪一年来日本的呢?

受访者:我父亲是在日本出生的。我奶奶是日本人,爷爷是中国人。

采访者:您爷爷是什么时候来日本的呢?

受访者:我是1980年来的。

采访者:您爷爷呢?

受访者:我爷爷是抗日战争前来的。

采访者:那他(指爷爷)是回中国去了吗?

受访者:中日开战了嘛。

采访者:就是一九三几年的时候回去?

受访者:对,中日开战的时候就回国了。

采访者:把您奶奶一起带回去?

受访者:没有,奶奶一直在日本。(爷爷)带着我爸爸回中国去了。

采访者:您奶奶和爷爷下面就您爸爸1个孩子吗?

受访者:不,有4个兄弟,2个姐姐,一共6个孩子。

采访者:您爸爸是第几个?

受访者:是最小的。就带我爸爸1个回中国。他最小,带回中国去,别的没带。

采访者:那您爸爸的这些兄弟姐妹都还在日本?

受访者:都还在日本。

采访者:您爷爷回到中国以后就再也没来日本了?

受访者:没来。

采访者:就您爸爸带着整个家族过来?

受访者:对。

采访者:您爸爸是什么时候来日本?

受访者:爸爸是1977年来的。

采访者:他是一个人过来的?

受访者:他是和我二姐一起来的。后来是我跟我哥、妈妈3个人一起来的。

采访者:您还有1个姐姐吧?

受访者:对。大姐。大姐是1985年左右来的。

采访者:1985年是您大姐一家,1980年是您哥哥一家和您一家,以及您妈妈?

受访者:对。

采访者:您母亲是温州人吗?

受访者:对。温州人。

(二)来了日本以后

采访者:能谈一下您来日本后到现在的经历吗?

受访者:1980年刚来么,上日语学校嘛。

采访者:您爸爸是以残留孤儿的形式过来的吗?你们上的日语学校,是和从东北回来的残留孤儿一样,是日本政府提供的?

受访者:待遇?1980年来的时候好像没有什么待遇。

采访者:日语学校是你们自己交钱去上的吗?还是日本政府安排的?

受访者:日语学校是不用交钱的。好像那时候有个三和会呢,专门为从中国来的(人免费教日语),可以说把我们当成残留孤儿。学校是不用交钱的。还有找工作也是免费给你找的。那时候我的学校好像是在银座。读了1年左右。

采访者:那就是1980年到1981年,在读日语学校。1981年之后呢?

受访者:1981年之后呢,我上日本的高中。读了一两年吧。

采访者:到1983年。

受访者:对的。1984年开始就和我哥哥一起开中华料理店了。我就一个大姐,二姐,大哥。

采访者:店开在哪里?

受访者:在川崎。

采访者:这家料理店开了多久呢?

受访者:一直开了四五年左右。一共开了5家左右。现在剩的还有我自己2家,我哥哥2家。现在还开着。我20年前左右开始,料理就不干了,就给人家干了。

采访者:就是承包给别人?

受访者:对。

采访者:料理做到1990年?

受访者:嗯,做到1990年,后来就让别人干了。有两家呢,承包出去了。

采访者:那您1990年以后呢?

受访者:1990年以后开始做贸易。

采访者:您这家公司成立是哪一年?

受访者:公司成立是昭和六十年(1985年)的时候,很久了这个公司。

采访者:也就是您在做料理店的时候就成立这家公司了。

受访者:对。

采访者:您从1990年开始做贸易,就是做现在的鞋贸易吗?

受访者:不,做各种各样的零售。比如说什么眼镜啊,地板啊,各种各样的。在7年前开始做鞋啊,包啊什么的。

采访者:温州的皮鞋很有名。您选择做鞋和这个有关吗?

受访者:对。因为温州比较熟悉嘛。

采访者:进货是去温州?

受访者:现在大连、广州都有。

采访者:做鞋一直做到现在?

受访者:对,鞋和包都有在做。

采访者:公司是您一个人的?

受访者:是我一个人的。

采访者:温州人做生意有集资的习惯。您开料理店,开公司等,最初的资金是跟亲戚朋友集资的吗?

受访者:就是家人凑的。

采访者:您来的时候年龄比较小?

受访者:对的。高中刚毕业。16岁。那时候高中是2年制的。

采访者:您来的时候没有特别想过是来日本创业什么的?就是跟家人来?

受访者:那时候年纪小,根本没想什么东西。就是跟着妈妈一起来。

采访者:您来日本读书的时候有打工吗?

受访者:在上日本高中受访者就读的是日本的定时制高中,有的学校仅白天上课,有的学校仅晚上上课。的时候,白天打工,晚上上学。在日语学校的时候是晚上打工,白天上学。

采访者:您的第一份打工是您自己找的还是家人帮忙介绍的?

受访者:是三和会帮我介绍的。

采访者:刚来日本的时候碰到的困难都是找谁倾诉和帮忙的?

受访者:亲属吧。温州人在日本的也不多。没有人,都是自己家属帮忙。

采访者:您对现在在日本的生活的评价?

受访者:一般吧。

采访者:来日本这么多年,您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受访者:还是语言,跟日本人的交流是最难的。比如生意做起来,和日本人需要一定的交流,需要人的帮忙。来了日本,日语不如日本人的。现在还是有困难。刚和日本人做生意时非常难,要得到日本人的信任,让他们相信我们的质量,开头是比较难的。

采访者:哦,做生意的时候语言也是个问题。刚来日本的时候,语言也是个问题吗?

受访者:刚来的半年,总是想回家。那时候还小嘛,还喜欢和朋友在一起玩。半年以后,语言差不多都能听懂的时候,就有点习惯(日本的生活)了。

采访者:在您的帮助下来日本的人有多少?

受访者:有。帮朋友办留学办了五六个。都是朋友的孩子。

采访者:大概是什么时候过来留学?

受访者:20世纪90年代吧。

采访者:其他您帮忙办过来的还有吗?

受访者:2000年后就没有帮忙办了。自己也忙不过来。

采访者:您来日本后跟国内的联系如何?

受访者:现在是每天打电话。刚来日本的时候,那时候什么电话卡都没有,打电话很贵的。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电话卡都没有,打电话很少。几个月也没打一次。那时候很少联系的。那时候电脑也没有普及,手机也没有。打电话很贵,而且温州那边家里也没有电话。接电话要到大的村里跑过去听电话的。很不容易的。

采访者:那时候写信吗?

受访者:嗯,还是写信多。

采访者:现在的话是每天打电话?

受访者:现在聊天的话在QQ上,打电话一般都是生意上的联系。

采访者:您在日本的朋友圈里,温州人、日本人等占的比例是多少?

受访者:温州人占一半吧。日本人30%。其他中国人20%左右。

采访者:您是怎样知道同乡会和总商会?

受访者:总商会是我们一起做起来的。本来我是属于同乡会的。后来我们几个朋友共同做起来这个总商会。现在我是理事。

采访者:那您现在还属于同乡会吗?

受访者:有的人属于总商会但不属于同乡会。但是我既属于总商会又属于同乡会。

采访者:您在同乡会也是理事?

受访者:对。

采访者:成立之初就是理事?

受访者:总商会呢是成立的时候就加入了。同乡会是很早了。

采访者:我看同乡会成立的照片,您父亲在里面。那时候您加入了吗?

受访者:那个时候我也参加了。他们同乡会的活动我也都有去。

采访者:您加入这两个社团的原因是什么?

受访者:还是为了交流吧。

采访者:因为在日本的温州人本来就不多,在有同乡会的情况下,为什么会产生成立总商会的想法呢?

受访者:我们都是做生意的。商会嘛和同乡会味道又不一样。

采访者:您现在在商业上算是很成功了。您现在的梦想是什么?比如是否有想过在生意成功后,提高社会地位或者做些社会公益?

受访者:提高社会地位吧,还需要努力。

采访者:对于在日本的华人来讲提高社会地位是通过怎样一种方式?

受访者:多参加各种在日侨团的活动。

采访者:您最终会选择留在日本还是回到中国去?

受访者:年纪大了以后,我个人的想法还是想回到温州。毕竟,怎么说呢。我孩子都是在日本出生长大的。孩子们喜欢在日本。但是我们(这辈)来说的话,经常来来回回吧,还是。不可能长期在温州,也不想长期在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