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团聚在日本
受访者:陈城,男,1965年出生于温州市
采访时间:2010年1月25日
采访地点:东京都
采访者:郑乐静
录音整理:杨维波,王小丽
文稿编辑:郑乐静
(一)日本寻亲
采访者:能否讲一下您来日本的这个经历?
受访者:我妈妈是在日本出生的,后来呢到中国来的。
采访者:什么时候到中国?
受访者:1935年左右。
采访者:您的家族成员是怎样的?
受访者:我母亲,3个姐姐,1个哥哥和我,还有1个弟弟在中国。
采访者:您父亲是?
受访者:是温州人。
采访者:您外公和外婆呢?
受访者:外公是青田人,外婆是日本人。
采访者:您外公是什么时候来日本的?
受访者:我记不清楚。我妈妈知道的。
采访者:您妈妈很小的时候就去中国了?
受访者:对,三四岁的时候。
采访者:在中国认识您父亲?
受访者:对。
采访者:你们六兄妹全是出生在中国吗?
受访者:对。
采访者:大姐下面有孩子吗?
受访者:有2个孩子。
采访者:大姐夫也是温州人?
受访者:对。
采访者:二姐夫呢?
受访者:也是温州人。
采访者:下面几个孩子?
受访者:2个女儿。
采访者:三姐夫呢?
受访者:也是温州人。下面1个女儿。
采访者:您大哥呢?
受访者:现在离婚了,下面2个女儿是双胞胎。
采访者:他原来的老婆是哪里人?
受访者:丽水缙云的。
采访者:您太太呢?
受访者:也是温州人,下面1个儿子。
采访者:您弟弟呢?
受访者:还是独身,还在中国。
采访者:没有来日本?
受访者:对。
采访者:这么多人分几批过来?
受访者:两批。第一批是我父母,我大姐一家,我二姐一家和我一家。
采访者:是哪一年?
受访者:1995年12月5日。
采访者:第二批呢?
受访者:是我三姐一家跟我大哥一家。
采访者:是哪一年?
受访者:大概是1997年年底。
采访者:为什么分两批呢?
受访者:因为你刚过来要有住的地方的,住所问题,还有要人家担保的,一下子这么多人过来很麻烦的。
采访者:谁做担保?
受访者:就是表兄弟。上海来日本的表兄弟。
采访者:因为您妈妈是在日本出生的,应该可以直接过来的,为什么需要他做担保呢?
受访者:是可以直接过来,但是日本的法律规定一定要有担保人。你生活方面要有人保障,日本是有这样的法律的。
采访者:随便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做担保人吗?还是必须是亲属?
受访者:不一定是亲属,任何人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有在留资格和工资收入。
采访者:哦,您妈妈的出生证明和您表兄弟的担保,才能来日本。
受访者:对。
采访者:您来了以后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受访者:我上海的表兄弟和表姐,他们先过来的。
采访者:除了您家以外,您在日本的亲戚还有哪些?
受访者:母亲的姐姐。
采访者:她也是日本出生的?
受访者:对。
采访者:您外公下面有几个孩子?
受访者:2个女儿,就是我阿姨和我妈妈。还有3个儿子。长幼顺序是大舅舅,阿姨,我妈,二舅舅,三舅舅。
采访者:他们也都过来了?
受访者:对的。不过二舅舅已经不在了。
采访者:您阿姨的家族构成是怎样的?
受访者:5个孩子,顺序是女儿,女儿,儿子,儿子,儿子。
采访者:您姨夫是哪里人?
受访者:上海人。我外公和外婆回中国的时候,带着3个孩子,我妈,我大舅舅,我阿姨。另外2个舅舅是在中国出生的。从日本回去的时候,都回到青田。回到青田以后,当时那边比较苦,因为都是种田的农民。因为我外婆是日本人,那时候是抗日战争以前,她是冒充中国人回来的。因为开战了,中国国内有反日的情绪。后来我外婆看看家里这么苦,就自己去上海打工。在日本人开的小酒馆打工。后来日本的老板看我外婆做得比较好,很赏识她,再加上他自己想回日本,所以把这个店转给我外婆了。
采访者:当初您外婆是一个人去上海的?
受访者:对的。
采访者:哦,您外公,舅舅,阿姨,妈妈都留在青田?
受访者:对。
采访者:后来您阿姨是怎么到上海的呢?
受访者:后来环境好了,我外婆就把一家人全部迁到上海去了。店也有了么,店在虹口,日本司令部的门口。那边呢全部是卖日本料理,日本啤酒,日本吃的东西。
采访者:那时候下面2个舅舅还没有出生?
受访者:没有。
采访者:那时候大家都还没有结婚?
受访者:没有,因为年纪还很轻。
采访者:全家到了上海以后呢?
受访者:我妈妈呢人缘比较好,嘴巴比较甜的,跟日本人关系处得比较好。后来有些共产党员被抓起来,隔壁的邻居来找我外婆,我外婆经常给他们说情。到了后来,日本投降的时候,一家人就往温州迁了。回去以后,因为我阿姨年纪比较大一点,已经习惯了上海的生活,后来就觉得回温州比较苦,就自己一个人重新回到上海打工,找工作。
采访者:到了上海后?
受访者:工作,结婚,和上海人结婚的。
采访者:阿姨家的孩子都出生在上海?
受访者:对。
采访者:她家的情况是如何的?
受访者:姨夫已经去世了。他们家的孩子都是和上海人结婚的。大女儿和二女儿的丈夫都已经去世了。大女儿下面是1个女儿。二女儿下面是女儿。大儿子下面是1个儿子。二儿子下面1个女儿。小儿子就是我们家族中最早来日本留学的那个表兄弟,他下面也是1个女儿。
采访者:他做的担保?
受访者:对。
采访者:您阿姨是怎么来日本的?
受访者:是通过我的表兄弟(指阿姨的第五个孩子,也就是小儿子)的留学,那个表兄弟后来找回了他母亲的原籍,就是日本的户口。
采访者:他留学是什么时候?
受访者: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上海有出国热,大概1982年的时候来日本的。
采访者:是通过中介吗?
受访者:不是。通过我母亲、阿姨的表兄弟做担保来留学的。
采访者:哦,他在留学期间找到了您阿姨的户口。您阿姨一家是什么时候办过来的?
受访者:好像是他留学3年后。一开始来的时候当然也打工,到了第三年的时候,他想留在日本,他知道自己的妈妈出生在日本的,就去找户籍。通过市役所,后来终于找到了。
采访者:他是在哪里留学?
受访者:大阪。
采访者:那您外公外婆当初在日本的时候也在大阪?
受访者:在东京。我外婆出生在滋贺县。
采访者:那找到的是出生在东京的出生证明?
受访者:对,我母亲是出生在东京的。
采访者:有了这个证明就可以办过来?
受访者:还需要个担保人做经济担保。
采访者:这个担保人是谁?
受访者:是个叫本田的人,是我妈的表姐妹的丈夫。
采访者:阿姨全家是什么时候过来的?
受访者:大概1987年吧。
采访者:他们一家是一起过来的?
受访者:他们也是分两批的。
采访者:那您舅舅一家呢?
受访者:大舅舅在日本出生,二舅舅和小舅舅是在温州出生的。大舅舅和大舅妈是在上海认识的,后来建设边疆到新疆去了。
采访者:他们下面几个孩子?
受访者:3个,顺序是大儿子,二儿子,女儿。都在新疆出生。
采访者:他们是什么时候来日本的?
受访者:1998年。大儿子的老婆是山东人,是在新疆认识结婚的。他们只有1个女儿。大舅舅家的二儿子和女儿也都是在新疆结婚的。二儿子下面有几个孩子不是很清楚。小女儿有1个女儿,现在在中国留学。小女儿的丈夫原籍是四川的,后来被派到边疆去的。
采访者:大舅舅家是一起来的还是分批来的?
受访者:一起来的。
采访者:您的二舅舅和三舅舅家呢?
受访者:他们出生在温州。日本战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要把日本的侨民集中起来。后来绍兴有个地方,政府叫我外公和外婆去那边。绍兴那边是日本华侨集中地。就是国家让迁居,我妈妈当时已经结婚了,所以留在温州。我二舅舅和三舅舅还很小,才十几岁,所以一起带去绍兴了。
采访者:二舅舅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受访者:他们是在我们家来日本1年半以后来日本的。
采访者:就是1997年。
受访者:嗯。
采访者:二舅舅出生在温州,是在哪里结婚的?
受访者:绍兴。老婆是绍兴人。有3个孩子,女儿,儿子,儿子。
采访者:二舅舅的孩子也都结婚了吗?
受访者:嗯,都结婚了,都和绍兴人结婚的。
采访者:二舅舅的孩子的孩子是?
受访者:大女儿就1个儿子,二儿子也就1个儿子,小儿子只有1个女儿。
采访者:这些小孩子都还没有结婚吧?
受访者:没有,都还在读高中。
采访者:三舅舅家呢?
受访者:比我们早来日本的。他的太太也是绍兴人,下面就1个女儿。女儿是第一个来日本的,是跟着上海的这批人来日本的,然后把三舅舅家都办过来。
采访者:她结婚了吗?
受访者:在日本结婚的,丈夫是在日本的东北人。在日本生了1个儿子,在中国生了个女儿,丈夫被日本的企业派回中国,现在在上海。
(二)享受残留孤儿的待遇
采访者:您家刚过来的时候住在哪里?
受访者:住在我上海表姐的家里。
采访者:住了多久?
受访者:大概几天吧。后来自己去租房子。
采访者:那时候您妈妈会讲日语?
受访者:不会,我们都不会的。
采访者:租房子的时候,是谁帮忙的?
受访者:也是我表兄弟担保的。房子也是他们帮忙找的。我们是坐船过来的,因为是举家来日本,所以行李很多,也是亲戚来接的。
采访者:来了日本以后,您的小家庭是如何的?
受访者:日本政府对我们这些归国的人有一种待遇,给住公营住宅。我们有优先居住权,但不是来了后就直接能住的。刚来日本一开始还是要租房子住的,政府出钱的。另外政府还给一部分的生活费,还安排到语言学校读书。学了1年,全是免费学的。
采访者:跟东北来的残留孤儿们一样的待遇?
受访者:对,对。
采访者:您的小家庭是怎样的呢?
受访者:挺平常的。就是申请房子,大概来日本10个月之后就住到公营住宅。
采访者:你们这个大家族的人是住在一个房子里?
受访者:不,按每个小家庭分开的。
采访者:那您读完语言学校以后呢?
受访者:到职业安定所找工作。
采访者:在他们的介绍下找到了工作?
受访者:对。
采访者:这是您第一份工作?
受访者:对,一直做到现在。
采访者:您是怎么知道这个职业安定所的?
受访者:这是日本对于我们这些归国者的政策,在语言学校大家都知道这个的。我从1997年5月份开始工作的。
采访者:是正社员吗?
受访者:是。
采访者:您太太呢?
受访者:她刚开始也是读语言学校,读完后找工作。
采访者:都是一起上课?
受访者:不是的。一个学校,上课时间不一样,我们有小孩的,所以时间安排上不一样。她比我晚几个月上语言学校。她也是在职业安定所找到工作的。
采访者:她从事的工作是?
受访者:就是生产汽车里面的地毯的公司,她也是正社员,1997年的八九月开始工作,到2008年10月不做了。
采访者:您儿子呢?
受访者:5岁来日本,申请到幼儿园的话,只有1年,所以没有去。我们搬到公营住宅后,我儿子6岁的时候就上小学。他读的是工业高中,2008年高中毕业了,5月份开始上班,现在在生产拖拉机的公司上班。他做农业机械的技术开发。我现在买了房子了。
采访者:您来日本后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
受访者:语言。我们来之前学过几个晚上。
采访者:来日本后跟国内的联系如何?
受访者:我们的家人基本上都来日本了,刚来的时候经常给朋友打电话,时间长了后,到现在也不大联系。因为我太太那边的亲戚还在中国。我太太和家里的联系比较多的,她父母也来日本两次了。平均一两年回去一次。很少一家人一起回去,都是大家分开来回国的。我老婆回国比较多的,去年(2009年)回了三次。我儿子从上高中的时候开始就回国少了,怕旷课什么的。
采访者:中国过年回去过吗?
受访者:因为时间关系一次都没有回去过年。
采访者:您来日本的时候目的是什么?
受访者:当时目的挺多的。
采访者:比如说?
受访者:做生意,创业。到后来想想,主要还是语言沟通上面,再加上自己本身怕吃苦,想想还是不要冒这个险。再一个日本政府给的援助也很多,自己家庭生活也很稳定,创业的想法慢慢地就消退了。
采访者:您加入总商会了吗?
受访者:算是加入了吧。
采访者:是怎样的契机知道总商会的呢?
受访者:2000年,总商会成立的时候,我姐姐看到中文报纸的报道,打电话过去。3个人过去。姐姐,姐夫,和二姐去了东京,参加成立大会,成为会员。没有当理事,理事是要交会费的。
采访者:那您在2000年的时候就知道总商会了?
受访者:对。
采访者:您自己跟总商会的接触是?
受访者:参加了2008年年底的忘年会。
采访者:在那之后,和温州人的交往有加深吗?
受访者:也没有。一个么是太远了,另一个我客套话不会说,在日本待久了,自然而然就很少交朋友。
采访者:来了日本以后是否觉得娱乐方面有落差?
受访者:刚开始还没有感觉的。从温州来日本,环境上有很大的改变。日本人的服务态度很好,日本文明程度很高。我们亲戚很多,不会寂寞。比起在中国来,亲戚间走动反而变多了。
采访者:现在还有创业的想法吗?
受访者:有是有,但是我自己开不了头,只能投资点什么。
采访者:您最后会选择落地生根吗?
受访者:希望中日间两头走,最后葬在中国。
采访者:您现在的国籍是?
受访者:日本籍。来日本半年左右,1996年就加入日本籍了。
采访者:你们家,小家庭全加入了日本籍?
受访者:嗯。我老婆是2年后加入,1998年,和我儿子一起。
采访者:您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都找谁帮忙?
受访者:日本的表兄弟。
采访者:您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的评价是?
受访者:比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