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物流区域发展对腹地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1 经济不平衡发展论

从稀缺资源应得到充分利用出发,德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1958)提出经济不平衡发展理论。其著作《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的理论依据为,一是缺乏资源(包括资本和技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二是各项产业分布本身就处于不均衡状态,产业部门间的关联效应各不相同;三是平衡增长战略过于依赖政府调节与干预,如果政府干预失灵,将致使国民经济损失巨大,不利于市场的培育。赫希曼(1999)指出,经济增长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只可能集中于起始点附近区域。一国要提高其国民收入水平,需要在区域内首先发展一个或几个地区中心成为“增长点”或“发展极”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166-168.。赫希曼提出了增长极产生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两种效应会同时起作用,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极化效应会占支配地位。他用产业之间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效应解释不平衡增长,认为作为投资诱因的企业间联系能产生乘数效应。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集中有限资源,优先发展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关联效应较大的主导产业,培育成增长极,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和周边地区经济增长。赫希曼理论奠定了中心经济城市增长和核心带动作用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