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首封中国电子邮件
钱华林 篇
到我老了,还是遗憾没有做得更多
访谈: 方兴东
口述: 钱华林
整理: 何远琼
时间:2014年1月27日(9:00—11:00)
地点: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1号楼304
文本修订: 4次
光荣与梦想
互联网口述系列丛书
钱华林篇
壹
首封中国电子邮件
我看新闻报道说,2012年6月,你发了首封中文域名电子邮件?
* * *
对,2012年6月19日,以我的名义,使用“钱华林@中科院.中国”,向北京、香港、台湾、新加坡、德国等多个地方的互联网专家发了封中文域名的电子邮件。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是在国际化多文种域名的基础上,由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技术人员长期联合工作的结果。我们中国人的邮件名字,用ASCII1字母表达,是很难记住的。例如我们单位姓李的人,有的写成 Li,有的写成 Lee。以我的汉语拼音名字 Qian Hua lin为例,把邮件域名写成QHL、Qhualin、HualinQ、HLQian、H.L.Qian 都是可能的,发邮件时怕写错,不得不去查对核实。如果能用汉字“钱华林”,就容易记了。配上中文域名后,成为“钱华林@中科院.中国”,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记忆和使用。当然,中文域名电子邮件系统是国内外很多人长期工作的结果,只是用了我的名义发出而已。
至于说它是中国首封电子邮件,是有一些争议的。CNNIC2确认的中国首封电子邮件是当年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3的那封内容为“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邮件4。我看到过这封邮件的签名人是多位当时主管这些事的相关领导,具体操作的技术人员可能并没有在里面。后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吴为民5研究员,从计算机的磁带里找出来一些信息,在《科学时报》上发表了大概有半版的文章,说明他是第一个发邮件的中国人。
这个事情CNNIC是有一些资料的。但其实我是不大赞成大家都说是“第一封”的,因为“第一”实在太多,加一个条件就是第一。比如,有人说:“我是中国人,我很早就在美国发邮件了,我算不算第一个发邮件的中国人呢?”再比如,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兵器工业部采用X.256协议和DECNet7协议,实现了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计算机国际远程联网,吴为民和钱天白8在网上进行了第一次电子邮件通信。还有我们这个互联网在1994年连通的时候,也有人用它发了第一封邮件。还有前面说到的中文域名电子邮件。所以在不同的环境下第一次发的电子邮件,都可以用“第一封”邮件来标识,争论的意义不大。
2012年,中文邮箱开通仪式。
(供图:钱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