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反身代词的功能与演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 古汉语“自”与“己”的功能分析

3.1 古汉语“自”与“己”的独用阶段

世界上每一事物都有其历史,词语也不例外。格里木《德语史》中的一段话在今天读来仍然非常有启发意义。他说:“有一种比骸骨、武器和墓穴更为生动的东西可以证明民族的历史,那就是他们的语言。”陈寅恪先生也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古代语言发展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古:先秦两汉

第二阶段,中古:魏晋南北朝

第三阶段,近代:唐宋元明清

通过对CCL语料库古代汉语数据的考察,在各个朝代“自”、“己”和“自己”出现的次数如表一:

表一 古汉语“自”、“己”和“自己”出现的次数表

以上数据表明,在先秦两汉阶段的西周、春秋、西汉时期没有“自己”合用的现象,战国时期只出现了4例·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孟子·公孙丑上》)<br/>·夫吹万不同,而使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庄子·齐物论》)<br/>·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庄子·应帝王》)<br/>·是故君子议道自己,而置法以民。(《礼记·表记》),其中“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是故君子议道自己”中的“自己”分别是“由自己”、“在于自己”、“从自己”的意思,是介词“自”与代词“己”的合用,即“自+己”,实际上词语“自己”只有1例。东汉时期只出现了3例·不用,而自己勿自怨。(《太平经合校》)<br/>·无知自己患福之间,未曾休止。(《太平经合校》)<br/>·扶辅耄乱,政自己出,虽幸无阙,罪已不容于诛矣。(《风俗通·过誉》)<br/>·知者减年,愚者自己(应该为“自已”),写书不用其言,但自苦耳!(《太平经合校》)CCL语料库中出现的此例为错误的例句。所以东汉时期只出现了3例而不是4例。,其中“而自己勿自怨”、“政自己出”中的“自己”分别是“从自己”、“由自己”的意思,也是介词“自”和代词“己”的合用,实际上词语“自己”也只有1例。在魏晋唐宋阶段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自己”合用的现象出现了8例·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三国志·蜀书》)<br/>·初,诸公受遗辅导,帝皆以方任处之,政自己出。(《三国志·魏书》)<br/>·足下轻辱三公,罪自己作,今蒙释宥,德莫厚矣。(《三国志·魏书》)<br/>·锤会以利动取,祸自己出。(《三国志·魏书》)<br/>·或师友父兄所作,或自己为。(《三国志·吴书》)<br/>·臣松之以为魏明帝一时明主,政自己出。(《三国志·吴书》)<br/>·结言短韵,词自己作,虽合赋体,明而未融。(《文心雕龙·诠赋》)<br/>·我闻为善,庆自己蹈;彼苍何偏,而不斯报!(《陶渊明集·祭程氏妹文》), “其中无不自己也”、“政自己出”、“罪自己作”、“祸自己出”、“词自己作”、“庆自己蹈”中的“自己”都是“由自己”的意思,是介词“自”和代词“己”的合用,所以,实际上词语“自己”也只有1例。隋唐时期出现了7例·一切时中,于自己无忧饥冻心,无恐人轻贱心。(《禅源诸诠集都序·卷四》)<br/>·僧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禅宗颂古联珠通集都·卷二十八》)<br/>·今时人例皆如此,只是认得驴前马后底,将为自己。(《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br/>·师云,大通者,是自己于处处,达其万法无性无相名为大通。(《古尊宿语录卷四》)<br/>·自己尚不可得,何况更别有法当情。(《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br/>·从中被外,周应可以裁成;自己及物,运行可以资用。(《北齐书·杜弼传》)<br/>·杨遵彦等欲擅朝政,威福自己,王公以还,皆重足屏气。(《北齐书·杨喑传》),其中5例出现在佛经中。五代时期开始大幅增加,出现了67例,比隋唐时期增加了近十倍。到清朝时,用“自己”的次数已经和用“自”和“己”的次数不相上下了。

以上的数据也可以看出,“自己”在五代以前使用的频率非常低,只有个别例句,而“自”和“己”单用的频率非常高,所以我们把五代以前称为独用阶段。

本节以先秦的《论语》、《孟子》、《墨子》、《庄子》、《左传》和《史记》等古籍以及汉译佛经为例,对“自”和“己”的功能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