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形式思维发展机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后形式思维的概念

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局限性

在20世纪50年代,皮亚杰(Piaget)借鉴逻辑学里的“运算(operation)”等概念,提出了著名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即个体的思维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他认为,形式运算是个体思维发展的最高及最终阶段,此阶段在青少年时期便已出现。处在这一阶段的个体能够设定和检验假设,能够凭借抽象概念进行系统的、有步骤的思考。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心理学毕生发展观的提出,众多研究者都提出了疑问,那就是,形式运算是不是个体思维发展的最高或最终阶段?即在形式运算后是否还存在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式?许多研究者(Arlin, 1984; Kallio, 1995; Kramer, Woodruff, 1986; Sinnott,1984, 1998; Ryhash, Roodin, 1989;申继亮,1993)认为,形式运算思维不能恰当地阐述和解释成人期的思维发展状况。因为形式运算思维是“严格按照形式运算逻辑规则进行推演的认知活动,具有去除自我、追求纯客观的理性化色彩”(陈勃,申继亮,2006;陈勃,张瑞,2006),只适合解释个体在结构良好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但在成年期,个体面临的问题多为条件和答案均不明确的模糊问题或结构不良问题,特别是情绪问题,这时用形式运算来解释成人个体的思维活动便表现出了较大的局限性(鲁志鲲,申继亮,2004)。因此,研究者们认为个体在成年期会发展出一种新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与青少年时期的形式运算思维有质的差别。

二、后形式思维的提出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形式运算(postformal operation)的概念便被明确地提了出来(Sinnott, 1984),围绕着后形式运算的研究也日益增多(Yan, Arlin, 1995; Deomedes, 2001; Paletz, Peng, 2009)。后形式思维(postformal thinking/thought)也称后形式运算思维(postformal operational thinking),是对研究者们提出的形式运算阶段之后的各种思维的一个统称,它是一个范畴,是指个体能够意识到真理(或正确答案)随情境变化而变化,解决办法必定是合理的,而不一定是对的,个体也能够意识到模糊性和矛盾性必然存在,也排除不了,并且还能够意识到情绪情感和主观因素会影响思维,并在个体的思维中扮演重要角色。后形式思维也指一种能力,处理不确定性(uncertainty)、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矛盾性(contradiction)、不完整性(imperfection),并整合、权衡各种资源的能力(Arlin, 1984; Labouvie-Vief, 2003, 2010; Sinnott, 2009a, 2011)。处于后形式思维阶段的个体解决问题时更灵活、更开放、更具适应性,也更个性化。他们依赖于直觉,也依赖于逻辑规则。许多研究者(King, Kitchener, 1994; Sinnott, 1984; Arlin, 1984; Labouvie-Vief, 2008; Kramer, Kahlbaugh, Goldston, 1992)认为,一个成熟的后形式思维者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①能够意识到知识具有相对性,而非绝对性;②能够接受矛盾的普遍性;③能够用辩证的思想整合矛盾的想法、情感和经验;④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能够根据变化的情境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原则;⑤更善于发现问题。此外,他们也认为后形式思维可能具有领域特殊性,一个成年期的后形式思维者并不会时时刻刻在任何领域都表现出后形式思维的特征,即会在某些领域表现出形式运算思维的特征,也会在某些领域表现出后形式运算思维的特征,例如在社会情绪问题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