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机制与创新:基于传统信用模式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中小企业融资难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企业界与金融界面对的共性问题。融资难,是不是与资金供给额有关呢?研究发现,金融交易与一般商业交易有所区别,价格(利率)对它的调节作用是有局限性的,不能通过提高价格的办法来实现供求均衡。恰恰相反,根据信贷配给理论,价格越高,越可能产生资源错配问题。愿意出最高价的人往往是风险偏好强的人。因此,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必须基于公司的还贷能力与信用等级。

(一)进行学术诊断,查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真实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很多,可以罗列一大堆,但核心原因还是在于金融体系的不健全,现有商业银行体系是以大中型商业银行为主体的结构模式,缺乏对应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层级。

(二)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有效的解决方案或政策建议

很明显,政府需要对商业银行体系进行改革与再造,以中小企业的分布、集约为基础,着力培育中小型商业银行,形成能够基本覆盖中小企业的中小型商业银行网络,使得金融结构更加合理与优化。

(三)通过对传统信用模式的回顾,以期借鉴历史经验,为现实服务

近代钱庄本质上就是小型商业银行的一种,在近代商业银行出现以前,钱庄承担社会融资的主要职能,近代银行繁荣以后,钱庄仍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原因在于,市场细分后,商业银行多集中在大中城市,专注于大中型公司商号的金融服务,而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甚至上海、汉口、天津这样的金融中心,仍活跃着众多的钱庄,为小型的商号公司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而且发挥熟人社会里信息收集成本低的优势,以信用贷款为手段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推进金融创新深度

金融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业务创新等方面。尤其是我国目前的金融理论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需要大幅度更新、刷新、创新、立新,确立符合金融发展时代特征的新概念。

(五)通过样本选择,论证中小企业融资可以普遍采用的信用模式的可行性

目前,在沿海经济发达、中小企业集中的地区,已陆续有少量的小型商业银行开始运营,这些小型商业银行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成功实践,为我们研究相关的议题提供了支持。这些样本银行的主要特点在于,发挥较好的信用放款优势,市场定位于中小企业,扎根社区,灵活、高效,吸引客户,与中小企业一起构成了共生共荣的关系。

(六)对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提出前瞻性的思考

温州是我国民间金融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许多民间金融创新都发生在温州。2012年3月国务院同意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目的在于鼓励支持为农村金融改革探索出一条新的、有复制意义的道路。我们认为,温州民间金融的困局在于民间资本的出路阻塞。温州民间资本已经积累到一定数量,大大超过当地实体经济需要,因而必须寻找出路。从金融史视角分析可知,金融投资业从商业银行业务中分化出来,是资本累积到一定程度以后的必然现象,因此,引导重点要放在开放金融投资业上。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理论不仅仅是解释实践,同时也为实践提供了必要的指导。中小企业融资难看似是一个实践层面的问题,实际上症结在于理论的缺失或者模糊。并非所有的融资需求都是合理的,判断企业融资是否合理,必须有一个理论支点。其一,一般来说,融资的边际产出大于融资利息的融资需求可以判断为是合理的。若公司借入资金运行所得的效益低于所付利息,尽管有确定的订单,公司也是没有必要借入资金的。市场上对融资的呼声很高,而有些融资需求其实只是企业单方面的想法,超越银行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当然属于不合理需求,银行不能给予信贷救济。其二,融资的原则是,通过融资活动,企业视未来约定时间内能否产生足够的现金流归还借款,若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即使风险再低,也属于不当信贷。因此,借款人本身的经营活动是第一性信贷考量因素,担保只是第二性因素,以备发生意想不到的损失时有一个追讨对象。我们知道,大部分的银行贷款出现意外的可能性不大,只要额度控制得当,发放信用借款在理论上就是成立的。其三,对于所谓“二八定律”的理解,我们以前存在很大的误区,也多少在认知上影响到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态度,应予必要纠偏。“二八现象”只是一个结果,而不应是手段。客户不是上帝,客户是衣食父母。其四,宏观上,银行的钱总是要放贷出去的,而在微观上,授信方向、对象与额度确实是有选择的。

(二)现实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现实课题,政府与业界都对此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且在不断强化中。例如,金融机构新增了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信用担保公司等;央行开放了信用担保,出台了《贷款人条例》,为民间正常融资提供法律空间,政策开始容纳社会融资概念;各大银行专设中小企业信贷部,推出了许多为中小企业设计的金融品种。中小企业融资难将是一个长期性问题。现实中,银行、企业、政府、市场四方面任重道远。其中,银行不仅有维持经济增长、满足企业正常生产周转需求的社会责任,在微观具体选择上也应该及时修正授信标准、评估依据、监控目标、考核细则,敢于探索构建信用放款机制。企业方面,应多了解银行授信的程序与作业准则、风控要点,抑制不合理的融资需求,规范财务流程,把握财务杠杆,透明财务报表,给予银行一种可信、可控、稳健的感觉。另外,通过对国际上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的经验与做法的研究,可以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借鉴有益的、可行的举措,摆正政府政策的着力点,发挥事半功倍的效能。

本书中我们所选取的样本银行,都是向中小企业放款比重较高的、敢于尝试信用放款的取得较好效益的中小银行。通过案例样本分析,也可以证明信用放款仍然具有一定的复制意义。

2000年以来,我国金融体制进行了大幅度改制,表现为中农工建交五行上市,改革目标定位初步完成从传统国有银行体制向建立现代商业银行体制的转型。下一阶段的改革重点目标,应该定位以中小企业融资为中心,构建多层次商业银行体系,重点在于培育发展小型商业银行,形成不同类型银行之间分工合作、有序竞争的新网络体系。研究该课题,也是为下阶段金融改革提供目标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