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智慧背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XSH递进式小组文化建设与实践研究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曹敏仙 种宁 陈苍鹏 邹逸 翁骞


摘要:小组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生命,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结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课改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合作学习小组的文化建设。本课题研究的指向是根据初中三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分三个阶段进行小组文化建设。初一重在X:有“形”(xíng),注重小组框架的搭建,初具规模。初二重在S:有“神”(shén),让小组精神通过各类活动蓬勃发展。初三重在 H:有“魂”(hún),在前两年小组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上,通过组建成熟的团队进行互助,共同提高。团队合作的关键不仅是人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心在一起。

关键词:小组合作 班级文化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1.班级管理方式封闭性

初中学生的社会实践、阅历等是零散的、尚未形成体系的,这就要求教师提供展示窗口,仔细说明,加以引导。因此,笔者认为要改变以往应试教育那种生硬刻板的灌输教育,改班级管理为小组文化建设,而班主任只有用高尚的人格、思想和情感去影响、熏陶、教化学生才会取得实效,只有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共同合作、一起探究等多项生命交互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自由地发展。小组合作的规范管理不仅能使班主任从低效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使班级欣欣向上。

2.小组建设模式局限性

在传统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小组主要是为收交作业、安排值日等事务性工作而设立的。这样的小组缺乏团队意识,像一盘散沙,这样的小组的组员缺乏对小组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班级就像一个个体,小组就是个体的一个细胞,正如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先要从打造班级文化开始一样,班级文化建设也应从小组文化建设开始。当前,如何建设小组文化还没有形成既定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

3.小组文化建设重要性

课堂教学改革在我校全面展开,小组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优秀的小组文化对班集体有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创新功能、协调功能。

首先,小组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生命。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小组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

其次,小组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结晶。它是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

再次,小组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小组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小组文化是一个小组的灵魂,是每个小组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小组文化涉及与小组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我们以往比较关注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我们容易忽略的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而教师与教师之间是合力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是互补的关系。由于教育培养的对象是有血有肉的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人,因此,他们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经历、体验感悟将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鲜明的痕迹。

(二)研究意义

1.人人参与,团队合作

小组长竞选,践行的是给每个学生至少一次管理小组的机会。在组织形式上,教师确定并公布竞选岗位:行政组长一名,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社会组长各一名。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定位,结合竞选岗位申请和组建竞选团队。其重点体现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交流的能力,因为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这个活动,要思考“我”能胜任哪个岗位,“我”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如果“我”要成为组长,还要进行游说最合适的伙伴参与自己的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申请人数或竞争对手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调整原则:竞争对手实力相当,搭配基本合理;游说学生能真心认同教师的调整,为后面的竞选活动和管理铺平道路。公布竞选团队,用五天时间进行竞选准备,重点体现团队合作。竞选时,一篇篇饱含责任感的演讲稿打动着每个学生的心。在比较中,每个学生投下了自己的一票。整个过程,学生都全身心投入,令人感动。虽然这是一次普通的竞选活动,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次机会与挑战。

2.公平自主,和谐相处

队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队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显然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队会课,我校课改进行到现阶段,学生们无论是理念上还是能力上都已经具备了承办主题队会的条件,初中三年的主题队会基本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承办,各小组提出申请,在规定时间内上交承办方案,由班主任和主要班干部组成审核小组讨论通过。

3.角色转换,焕发风采

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对班主任必须绝对服从。权威型班主任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但他们亦步亦趋,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更谈不上具备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小组的组建不是由班主任指定,而是实行双向选择,体现了小组文化建设中学生是小组主体的理念。初中三年,学生们日趋成熟,从最初的小组搭配一时兴起、遇到组内矛盾不知所措,而到了初三,只要教师公布了组建小组的时间,那么组长竞选、组员调整、任务分配几乎都在事前就落实了,小组组建的班队课成了各小组的展示课。

4.才华横溢,神采飞扬

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包括值周、英语节、科技节、艺体节、学农、运动会、家长会等,学生是主体,而班主任在活动前帮助学生策划,在活动中担当配角,在活动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不断提高。

5.搭建桥梁,促进沟通

(1)生生互动,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合作主要是通过生生互动来完成的。这有利于学生学会用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和提高社交能力。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特别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学生必须学会用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学会与同伴密切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再如,当组内能力较强的同学对较难理解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时,组内成员可以学习这个同学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学生不再是传统班级中单纯的旁观者,而转变成为活动的参与者,每个学生都能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与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2)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除了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以外,还包括师生之间的交往。它包括学生个体与教师的交往及学生群体与教师的交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除了知识信息方面,还有情感方面,互动成果形成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针强有力的助推剂。师生互动使学生在教师和组员面前设法把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和动作表述出来,达到与别人沟通的目的,消除惧怕与别人交往的心理,从而得到语言、思维以及社交意识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1.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包括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校制度规范和学校传统习惯等。

2.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在社会主流文化、学校教育文化、教师文化的影响下,由班集体中全体成员自己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班级生活方式。

3.小组文化

小组文化建设一般包括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等方面的文化建设,它是一种显性文化,例如小组组名、小组座右铭、小组规章制度、小组假日活动、小组内的合作学习以及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各类活动等。给学生创造一个美的环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和享受美,从而培养美的情操。

(二)研究目标

1.转变班主任观念

改变以往应试教育那种生硬刻板的灌输教育,班主任的角色由管理者变为引导者,由操作者变成乐队指挥。

2.建设和谐小组

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小组文化主要通过让学生共当小组“设计师”来营造良好的小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引领小组文化;并让学生亲手创建自己的“家”,当好“家”的服务员,以形成“小组归属感”,让学生真正恋上这个“家”。

3.张扬学生个性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小组文化建设要十分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千生一面”的现象正逐步得到改变,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已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4.立足长远发展

在拥有知识的同时能懂得与人合作是现在社会必需的,因为无论学生学到哪个程度,最终必定要进入社会这个大熔炉。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现在,但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将来,我们要注重的是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健康的身心综合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小组物质文化建设

(1)教室四周墙面布置

(2)绿色植物美化教室环境

(3)班级中队角布置

(4)教室外走廊布置

(5)保持教室卫生

2.小组制度文化建设

(1)让学生自己制定小组公约

“纪律是学习的保证。”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争创优秀班集体,特制定小组公约。

(2)完善奖励制度,激励学生竞争

对于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小组都加以肯定,利用表扬卡进行奖励。

(3)引进处罚制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我们在奖励的同时,应采取一些处罚措施,加以强制性纠正,即当学生犯了不同程度的错误时,可以用不同方法来解决。

(4)竞争上岗

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制度,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并设置多种岗位。

3.小组行为文化建设

(1)开展主题队会活动

尽可能地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思想上的教育,行为上得到改进。

(2)开展小组活动

开展军训、运动会、艺术周、学农、班会、辩论会、演讲会、节假日小组活动等。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小组精神文化建设

(1)小组精神的培养

一个小组要有组魂,也就是小组精神。这种精神要在小组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

(2)小组凝聚力的培养

小组凝聚力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5.创设和谐人际关系

(1)生生关系

教育学生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培养幽默感,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师生关系

“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只有赢得了学生的心,才能进而打动学生的情,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的师生关系必然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3)家校互通

充分发挥家校通的作用,使之成为家长和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四)研究路径

研究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课题研究路径

三、实践研究

(一)初一X:有“形”

1.小组框架搭建

本班共有40多名学生,成立了8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拥有体现自身特点、积极向上、富有新意且响亮的名字。每组由6人组成,6张课桌围在一起,并在中间放置一块写有本组名字的桌牌。接着根据各小组的组名,分别设计属于各组的独特的、漂亮的组徽。每一个6人小组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同忧喜,共进退,从而学会小组合作,提高团队意识,增加团队凝聚力。小组框架搭建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小组框架搭建思路

(1)组长竞选

一个好组长必须具备学习力、决策力、组织力、教导力、感召力等能力,担任组长就有了一个锻炼机会、一个平台。组长的组织活动基本分为三类:一是分工、约束、督促;二是协调、疏通、解决争端;三是组织讨论、分析、汇总小组意见。前两类行为保障小组各种活动能够有序、持续地开展,后一类行为促进组员们完成各项合作。

小组文化建设的第一步工作是选定8位责任心强、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由学生自荐,全班同学投票产生,本着自愿和有一定的学生基础相结合的原则。组长竞选要求如图3所示。

图3 组长竞选要求

(2)双向选择

班级中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有差异,采用双向选择的原则顺利组建8个小组。双向选择克服了统一分配的弊端,最大程度减少了组员和组员、组员和组长之间的摩擦,降低了组与组之间的不平衡,使小组从建立之初就是温暖、和谐的。

双向选择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使得小组建立在自愿、和谐的基础上,需要避免的是因此导致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无法实现的问题。所以,在双向选择前,要做好小组长的思想工作,使其把握选择组员的原则。

(3)成员分工

小组组建后,要对小组长和学科小组长分别进行培训,要让每个小组长明白小组长的工作意义、工作职责、工作方法、带头作用、团结协作精神以及担任小组长在哪些方面促进了个体成长等。组长培训思路如图4所示。

图4 组长培训思路

合作小组各分管组长的分工进一步明确细化。行政小组长负责本组管理工作,主抓学习和安全管理。各科学习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各学科作业和资料的收交和分发管理工作。纪律组长负责本组课堂纪律、课间纪律和安全、穿着打扮的管理工作。生活组长负责本组的午餐考勤、卫生打扫和维护、个人卫生等生活方面的管理工作。明确小组分工,避免出现有些学生包揽大多数事务而有些学生无所事事的现象,分工尽量用人所长、兼顾公平,没人愿做的,最烦、最难的事组长自己完成,一段时间后可以互换角色。

(4)日常管理

管理就是服务,小组长就是服务者,我们能为组员提供多少帮助,我们就能获得组员多少支持。小组长要带领组员讨论并制定小组目标、组规组纪、加分扣分细则,严于律己,以身示范,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在组内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①设立组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组的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小组组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遵守。

②形象设计

各小组参与班徽、班旗、班歌等的设计。在众多的设计中,经过大家讨论和投票,图5所示的设计脱颖而出。通过这一活动让全体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集体,强化了团队精神,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为更多的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

图5 班旗:团结一心,共创佳绩

如图5所示,班旗中有“2”的图案,上面有13种颜色、47条彩线。47条彩线代表班级的46名同学和班主任曹老师。丰富的颜色预示了初中生活多姿多彩,弯曲而有力的线条表达出了学生充满活力的个性,又代表了47个人团结一心,通过努力,共创佳绩。而把“2”竖过来又是一个“v”,祝福班级在未来三年里取得累累硕果。

班徽由三条明快又简洁的线条组成,象征了即将迎来的三年初中生活;由三个不同线条和形状的几何图形组成,象征了将要迎来的初中生活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由几个几何图形组成了风帆,象征了初中生活即将扬帆启航,无所畏惧。而蓝色是深邃的大海之色,象征着这一代人勇于探索,搏击风浪,永不停歇(见图6)。

图6 班徽:搏击风浪,不屈不挠

2.活动助力有“形”

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校运动会,小组承办家长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读书报告会、艺体节等,增加小组凝聚力,为更好地打造小组文化建设框架助力。

(1)家长合作,身临其境

①家长会导学案

新课改背景下的家长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情况通报会或告状会,而是家校之间、家长之间的情况沟通会、经验交流会、学生成长展示会、家长学习会。家长会导学案把家长会的自主权交给了家长,让家长、学生、教师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交流和讨论中充分展示各自的观点,交流教育经验,互相理解,互相鼓励。下面摘录的是家长会导学案中的节选。

案例一 初一家长会导学案

在初中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以下几个阶段抓起。

一、高效预习

二、认真听课

三、及时复习

四、作业要“思、问、集”

1.做作业前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很重要。

2.仔细审题,一定不要把题目看错了。

3.正确解题,争取一次做对。

思考:

1.对照上述材料,您的孩子在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在哪些方面还不够?

2.在本学期中如何改进落实?

3.请您进言献策:如小组合作、导学课堂、学生社团、学生评价、班级管理。学校希望家长们给出金点子。

②小组合作式的家长会

家长会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家长的小组讨论。班主任首先抛出由各小组设计提出的题目进行热身:请你猜猜哪个理想是您的孩子的?哪个细节是您的孩子最能感受到家长的爱的?家长们面带微笑地举起了手,教室中时时爆发出快乐的笑声,曹老师还给每个小组打了分。家长们在这个环节中体验到了快乐。然后,曹老师转向主题,请家长谈谈体会。家长们积极发言,畅所欲言,有的家长直言,在这次家长会上体验到了小组合作的快乐。

③家长会后的家长感言

案例二 家长会后的家长感言

崔思瞻家长:走进七(2)班教室,教室布置得很温馨、整洁,教室课桌的摆放与传统形式不同,更强调小组合作。原来我很担心这样会影响学习,担心课堂纪律不如原来那样好。当家长在孩子的位置上坐下后,聊孩子,聊课改,马上熟悉了起来。现在家长们体验到了这种以小组为形式的学习方法强调合作、互动,并给孩子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取长补短,强调团队精神,这是他们融入社会必须学会的本领,我觉得我的孩子有这个能力在团队中学到更多课堂外的东西。

王子伊家长:我觉得学校打造团队的理念非常好,因为当今社会,只有战无不胜的团队,没有绝对的个人英雄主义。小时候看到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中的一句话“三个中国人是一头猪,三个日本人是一条龙”时很受刺激。团队精神的培养会令孩子终身受用。点评环节可以培养孩子的胆识,以及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周密性。

潘知津家长:谢谢我们的班主任曹老师为我们设计安排了这么快乐的一次家长会。昨天我们家长也都做了一份回家作业,我记得第一题就是“你对孩子的未来有什么规划”,依稀是这样。当时我心里跳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丫头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这个幸福的人生又是什么呢?仔细想下来,我发现其实我们对于教育的一些心愿和想法是和这一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非常吻合的……目前十三中率先进行这样的改革,是需要很多勇气和担当的,也是需要底气的,因为这样的探索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有较高的教学激情、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课堂有很好的掌控能力,通过今天的家长会,我对于我们班改革中的课堂的效果和效率还是很有信心的。

(2)亲子活动,群策群力

小组长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让组长们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在整个小组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可以组织各式各样的假期亲子活动,亲子群体间的活动交流不仅能增进家长和孩子间的感情,而且还能增强组员之间的透明度、信任度,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加深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从而有利于各项活动的开展。

(3)主题班会,突显合作

由各小组组织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班队课,每次班队课的主题对小组文化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作用,要尽可能地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上受到教育、行为上得到改进。

①班队课的导学案

采用导学案的目的就是把主题班队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和讨论中获得灵魂的自由和解放。“我的班会我做主,我的命运我把握”正是班队课导学案的真谛所在。导学案的内容往往与德育教育的长期与近期目标相关,同时与班级最近的思想动态紧密结合,如初一年级学生刚进入中学阶段,需要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下面是一份班会课导学案案例,由白云小组提供。

案例三 《迈好中学第一步》班队课导学案

2012年10月16日

1.长大后你想做什么工作?

2.你的人生座右铭或欣赏的人生格言是什么?

3.在你的记忆中,你的父母最让你感受到爱的细节是什么?你有没有做过什么让父母感动的事呢?

4.请写下你喜欢或者擅长的事,能说出你父母喜欢做的事吗?

5.能谈谈学习成绩和行为规范之间的关系吗?

6.进初中以后你的收获有哪些?让你感到开心的事有哪些?

学生们各自思考后做好导学案,在小组内交流,既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又加深了互相的了解,促进了师生互动,加深了教师对学生的全方位了解,也为后续主题班队课“梦想点亮人生”打好基础。

②主题班队课与学科结合

主题班队课与学科结合,使主题班队课不再那么枯燥乏味,通过学科渗透,使学生领悟到新课改形势下的小组合作精神。

案例四 “由草履虫想到的——”主题班队课

在学完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第六节《物种的多样性》后进行了“由草履虫想到的——”主题班认课,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写成文章在班级展示,班主任也写了一篇文章参与活动,以下是师生分别写出的文章。

草履虫的烦恼

——初一(2)班梦想组

我是一只小小的草履虫,是啊,大家不要笑,我知道我是最低等的动物。我好苦恼,我居然是最低等的动物!我认为我很能干嘛,那些比我高级的动物虽然由很多很多的细胞组成,可是它们有哪一个的细胞像我一样能干?我的身体里的细胞核啊、细胞质啊什么的都比它们强多了!不行,我一定要去观察一下那些比我高等的生物到底为什么比我高等了。过了一会儿,一只兔子跑了过来喝水,我知道它是属于最高等的哺乳动物的。兔子用有力的肌肉跳着,三瓣嘴一动一动地喝水,耳朵里的血管和神经灵敏地探听着周围的动静,一切都显得毫不混乱,井然有序。哎,看来多细胞生物也很牛啊!恩,许多细胞结合起来还真是所向披靡啊。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们低等了,因为我们虽然能干,但毕竟只有一个细胞,个人终究是能力有限的,只有大家一起,才能创造奇迹!

蚂蚁的合作精神

——初一(2)班班主任

开学军训中,教官一声令下休息啦,同学们呼啦啦哎哟喂坐在树荫下,吃着点心,喝着水,好不惬意,忽然有同学喊了声,看,蚂蚁!在我们坐的位置中间,不知何时出现了一队蚂蚁,搬着不知道哪个同学掉在地上的一根肉松,同学们纷纷围了过来,饶有兴趣地围观,我微笑着问大家,看蚂蚁的小组合作精神多么好,大家都笑了起来,接下来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了各自的想象和感悟,有的说,蚂蚁真厉害,它可以搬动比自己体重大很多的物体;有的说,看来小组合作还是必需的,因为一只蚂蚁肯定是无法搬动这根肉松的;还有同学说,看它们的队列还真够整齐的,方向又是那么明确。就在此时,有一只小蚂蚁跑得惊慌失措、乱七八糟,拼命地赶来赶去,惹得大家更开心了,有同学说它一定找不到自己的小组了,看把它吓的;又有同学说,这是一只集体观念很强的蚂蚁。听着大家的议论,我不禁从心里笑了,看来同学们对课改精神已经深有体会了哦!

3.激励评价制度

(1)常规考核

由8个组长组成的考评小组在各分管干部每周量化考核的基础上,于每周五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对表现好或者为班集体增添荣誉的小组给予加分,然后进行排名,评价结果在每周一的中午时间由班长进行公布,同时公布各小组被扣分和加分的原因,并对本周班级各方面情况进行小结。对各合作小组的评价考核以月为单位进行,某一周做得不好的小组就有机会争取做好或者获得加分。

(2)成绩考核

学习成绩(包括单元考试的成绩)的评定以合作组为单位进行,对成绩进步的小组给予加分。这种考核办法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必须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以此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有利于培养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也有利于小组确立下一步奋斗的目标。

(3)组长考核

小组长的工作成效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学生代表组成的班级委员会负责考核。小组期末考核得分在8个小组中排名最后2名的小组长为不称职。对不称职的行政组长或分管组长期末一律不得评优,而且小组成员有权要求班级委员会罢免其组长职务。凡是被罢免的组长,一年内不得再担任组长及以上的干部工作。将班干部和小组长当前的行为与最终的评价结合起来,促使其为目标奋斗,正是抓住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恰当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自律自求性。

除以上三项基本考核外,每月还定期进行小结,由小组长通过电话将评价结果通知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学期末由小组进行初评,然后由各管理组进行复评,最后由班级考评小组进行终评,集体推选出进步最大、表现最好、对小组贡献最多的学生。

(二)初二S:有“神”

在初一的基础上,初二围绕着小组文化建设,教室布置、主题班队课及各项活动不仅有形,重在有神。初二一开学,学校为小组建设搭建了一个平台,开展紧密型“美丽小组”的评选,给小组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各小组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一站式比赛。基本思路如图7所示。

图7 “美丽小组”评选思路

在这一阶段的小组文化建设中,着眼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通过“美丽小组”评选活动,在培养好8个小组长的基础上,让人人都来当组长,每个学生都亲力亲为,体会小组长的酸甜苦辣,并能做到自主管理、自觉学习,让小组文化真正融入个人常态,这不是约束,而是动力。

1.人人献计齐出力

(1)每个角落会说话

教室环境布置要给学生以家的温暖,营造小组——大家庭的氛围。初二的教室布置在初一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小组精神。

开学后,学生精心布置的教室内外焕然一新、亮丽多姿,体现小组合作特色,突出团队精神内涵,外墙的小组展示栏是学生发表作品、展示成果的平台,是传递同学美好事迹、弘扬小组正能量的阵地,教室的每一面墙都在说话,关键是谁在说、说谁爱听的话,最好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说自己想说的话。虽然学生参与讨论、设计、动手布置费时费力,但学生们还是十分乐于参加这类活动。

(2)难过组名这一关

在普通班主任眼里,小组组名可能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小组一讨论、一表决,就能轻松决定了,但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每个人都参与到取组名这件事情中,在激烈的争辩、讨论中,肯定会有分歧,也肯定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要把这件小事作为一个契机,让每个小组都来介绍自己的组名,并且挖掘这个名字背后的含义,既让小组合作探讨,又让每个小组思考自己小组的内涵和规划。每一个组名都凝聚了组员们的心血和智慧,寄托着组员们的希望。

案例五 三个鱼蛋小组

三个鱼蛋,就像三个“…”,它是一个缩写的省略号。这说明呢,我们组是一个拥有无限种可能的小组。我们可以永远永远被开发、挖掘。三个鱼蛋,串成一串。香港人叫“笃(dǔ)鱼蛋”,意思是打球时手指姿势不正确导致指关节肿胀,看上去就像一串鱼蛋。我们组都在一根手指上,连在一起,分不开。

鱼蛋嘛,又叫“鱼旦”, “旦”是早晨的意思。不管生活中发生什么事,我们这个组都要像微光初现一样神秘、美好。

关于吃的方面,鱼蛋:下锅膨胀力超级强,不易变质,富有弹性,脆而不腻。所以,我们很好吃哦,因为我们是一个有个性、有追求的小组,爆发力和耐力都超级棒!

一直希望有一个组,组里每一个人对每一天都充满了热情。可以不用吼就自己举手发言。不要推卸责任,不要期期艾艾。要有归属感和责任感。如果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那我们一起等。怕什么,鱼蛋都快熟了。

(3)假如我是小组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长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更快地成长,在各小组开展“假如我是小组长”的讨论活动,组员们通过预设自己是小组长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小组长的排序让每个学生增强责任心。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明白自己该为小组做些什么,站在组长的高度来思考小组的建设和发展,让组内每一位学生都找到归属感;明白个人对小组的作用,小组只要有一个人在,小组就在。

2.携手共度青春期

(1)开展思路

课改背景下,学校课堂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该模式有利于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开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他们的参与意识,并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青春期小组合作式主题班会开展思路如图8所示。

图8 青春期小组合作式主题班会开展思路

(2)实践应用

初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变化势必引起心理的变化和反应,内心充满矛盾和疑虑。

针对上述学生实际情况,为了让学生们清楚地意识到在同学中讨论绯闻对自身以及他人的不良影响,以及异性之间的文明礼仪对人生现阶段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利用班队课时间,进行如下系列主题班队课,如图9所示。

图9 青春期系列班队课主题

在主题队会“青春期的八卦新闻”的设计上,采用了“《教室里的八卦新闻》情景剧”“让真相说话”“榜样的力量”和“游戏《青春字母》”四个有趣的环节,试图通过这些环节,让同学们层层深入体验,最终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别人,领悟男女生交往的必然性,消除因身体发育对两性关系产生的不安、迷惘等消极心态,建立对异性交往的正确态度。最重要的是使学生能正确地驾驭自己的感情,理智地处理这种对他们来说还“为时过早”的问题,并让他们明白现阶段最重要的是管理好自身的言行举止,努力进取,为将来跨入更高层次的领域培养强烈的责任感,以绅士或淑女的面貌展现自己靓丽的青春。

3.校内校外共添彩

(1)“三个鱼蛋”

梦想聚团队,团队铸梦想,在学校的小组合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如何让优秀的小组得到更多展示的机会是教师们所关心的,也是同学们热切期盼的,学校为每一个优秀小组搭建了展示的舞台,开展了“美丽小组”的评选。在“美丽小组”评选活动中,各小组更是奋发向上,平常的小组规范自然不在话下,起立轻声讨论,鼓掌坐下,展示发言……在规范中,更多的小组凸显了自己的小组特色:有的小组发挥团结精神,合力重演了一个历史时刻;有的小组用优美的朗读赢得阵阵掌声;有的小组的成员则直接当起小老师,在讲台前头头是道地讲起了科学题。在上课的过程中,同学们全身心投入小组合作和展示,有补充,有评价,更有质疑,一个小组的展示引起了其他同学的思考,从中碰撞出的思维火花更是让听课、评课的教师为之点赞。

经过班级、年级的评比,“三个鱼蛋”小组走向集团,在学术节闭幕式上以一段视频《鱼蛋成长史诗》让现场观众为之一震:“我们的每一个鱼蛋,每一天都在不断地创造惊喜。我们在一起哭笑着、编织着每一天简单而无厘头的生活,让每一个鱼蛋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最终“三个鱼蛋”小组以出色的表现获得集团“美丽小组”一等奖。

(2)我的家长会

8位小组长站上讲台给家长们介绍了每个组员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台下的家长们从未如此认真地竖起耳朵,期盼着听到小组长口中述说的关于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

在传统的家长会上,各科教师虽然对学生的成绩很了解,却不清楚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其他表现,所以无法挨个向家长介绍每个孩子在校期间的各方面表现。另外考虑到家长的心理感受,教师一般不愿意在家长会上指出孩子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代替教师主持家长会,不仅给了孩子们锻炼自我的机会,而且孩子们说话比较纯真,家长们也易于接受,这为学校、家长与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沟通的新桥梁。

(3)各项活动

①校运动会提升小组凝聚力

小组凝聚力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最能调动一个小组学生情感的,最能体现小组凝聚力的莫过于一年一次的校运动会。在校运动会期间,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动员每一位学生参加运动会,同时把没机会参加运动会的学生组成宣传组、后勤服务组、卫生清洁组、安全保卫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校运动会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最后按每个小组在运动会期间的表现对每个小组评分、表彰。这样,学生们在运动会上既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成绩,又增强了小组凝聚力。

②学农生活快乐中成长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拓宽初中学生的实践渠道,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品味人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组织了学农活动,以原有的学习小组为基础,组建学农小组开展整理内务、5000米拉练运动、定向越野运动、除草、编草绳、野炊等活动。

③文化活动展示精神风貌

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文化活动:诗歌朗诵比赛、读书报告会。我们班在小组选拔基础上以一首《蜀道难》参加学校诗歌朗诵比赛,备受赞赏,荣获二等奖。举办元旦联欢活动,有个人的才艺展示,还有各小组的室内操比赛,通过这次比赛,全班的室内操无论是准确程度、乐感、美感,还是整齐程度均上了新的台阶。还有小组自己举办小组春晚,有模有样。

(三)初三H:有“魂”

两年的时间从指缝间悄悄溜走,不经意间已经到了初三,过去两年的小组合作学习带给学生许多不曾有过的体验,所以初三既要保持小组合作的“形”,提升小组合作的“神”,更要重视将小组合作精神上升到“魂”。到了初三,学习任务加重,中考在即,好在小组合作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课改模式及课堂的一些流程也已经熟悉,是时候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发挥团队作用,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实现最初的梦想拼搏。

1.组间组内出新招

(1)组内同质,秀出实力

初三分为A、B两个教学班后,学习小组的组建有了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基础,文化课基础接近、学习习惯相似、学习能力持平的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有着更强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开展学习上的竞争,学生敢于质疑对方,在讨论、沟通交流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避免组内异质的小组在学习中“学霸”一言堂的局面。

该项工作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是划分分数段,按分数段组建7个小组,每组7~8人。小组组建时还要注意男女生的比例以及学科上的优势互补。与之相对应的是开展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和辅导。随即展开小组长的竞选和学习小组的组建,因为有原来组建小组的基础,这项工作迅速完成。第二步是在一个月后进行,按总分成绩从高到低组建小组,遇同分情况看社会、历史成绩,各小组第一名担任行政小组长,学科小组长由小组学科最高分学生担任。这既有激励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

(2)组间异质,互帮互助

7个小组按照学习能力由强到弱编号为①—⑦号组,在课堂上进行学科辅导时,由①号“学霸”组内的7人按岗位分工负责“一对多”辅导余下的6个小组,在保证课堂纪律良好的情况下,高效便捷,最大程度地发挥帮教作用。而在课后,则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辅导,如①号小组的7位同学负责“一对一”辅导②号小组的7位同学,以此类推,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相互进行记背、订正纠错。

为了达成小组的总目标,课前组员之间相互督促预习,课堂上小组内积极讨论,解决问题,并在课堂大讨论中提出小组同学的疑问,踊跃解答其他小组的问题,在生教生的过程中实现学业上的共同提高。课后小组内监督订正作业,在自修、午休时,组内安静自习,相互提醒尽早完成作业,减少回家的作业量。小组内要有意识地共同进步,互帮互学,既可以提高基础较差同学的水平,也可以让优秀同学的知识更加稳固,能力进一步提升。人人为目标自觉努力,培养良好的目标意识,逐渐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

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组建原则是基于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迈好青春第一步,创设情境体验中考带来的快乐和痛苦,鼓励学生们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

2.成长路上有导师

(1)师生结对

2014年2月,学校为小组建设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聘请小组指导教师,师生合作让小组建设更完美,各小组同学开展了“紧密型小组建设——导师聘请活动”,同学们自行设计创意聘书,诚挚地邀请教师加入自己的小组。

当同学们得知每个小组可以聘请一位教师来帮助小组开展活动时,小组的同学便立即开始讨论聘请教师的事。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每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意向,立即冲向办公室征求教师们的意见,教师们都很受欢迎,有许多小组争着要与一位教师合作,组长们向教师说出自己想邀请教师加入的理由,大家都说得头头是道,让教师们又幸福又为难,最后8个小组分别和5位主课任课教师合作。

在班队课上,每个小组的组长向与自己组合作的教师宣读聘书,并将花了组员们很多心血完成的聘书颁发给教师。有的组长庄重严肃,让接受聘请的教师直点头;有的组长创意多多,教师听了笑得合不拢嘴。最后,小组全体组员和聘请的教师合影留念。从教师和同学们的照片上的笑脸就不难看出,在之后的活动中我们的学生与教师相处友好,我们的小组建设更加坚固、完美。

(2)生生互助

小组合作可以让大家互相帮助,分享自己学习的好方法,可以更了解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师徒结对可以让对方了解自己薄弱的方面,既帮助自己,得到更好的改进方法,还可锻炼师傅的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

(3)考核细则

经过初一、初二两年的学习,无论是各种行为规范、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操作模式、如何组建小组、座位的安排和轮换,还是各项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学生们已经操作熟练,完全可以自行完成,令人欣喜的是,在这些方面已经不需要通过考核或用加扣分的措施来强化。所以初三的考核细则主要在小组长、学习成绩以及小组互助方面。

3.美丽小组齐争誉

(1)“三个鱼蛋”成熟时

“三个鱼蛋”小组继初二阶段“美丽小组”评选脱颖而出后,小组内合作学习、团结向上的氛围愈加融洽,组员们携手共度了近三年的时间,一步步快乐地学习、成长,品尝酸甜苦辣,收获了自信与合作带来的默契,最终成熟,小组的“魂”真正融入了组员的精神本质,成为无法分割的一部分。在某访谈栏目中,他们幸运地成为学校优秀小组代表。临近毕业,体会颇深,短短的几分钟视频,道不尽内心的千万分感动,“三个鱼蛋”小组将成为他们永远的骄傲。

(2)运动会上显合力

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如期举行,初三的学生是认真参加入场式,还是马马虎虎走个过场呢?决定权自然在学生们手上。初一和初二我们班分别获得入场式的三等奖和二等奖,获得一等奖是同学们的梦想,各小组讨论后决定把握机会,努力圆梦。这是学生们共同的愿望,所以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很认真,无论是服装、口号、动作训练都尽量做到最好,因为认真,我们只集中排练了三次,每次大约一节课的时间,最后上场时达到了预想的结果,获得了学校运动会入场式一等奖,这是一次成功的体验、一次幸福的感悟。

四、研究效果

(一)张扬学生个性

努力在小组文化生活中张扬学生的文化个性。在这种个性化的班级文化的熏陶下,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融德育于学生生活、学习和活动之中。

1.组长获成长

竞选小组长体现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管理和交流能力,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个体来说是一次飞跃。小组长的角色定位在三年中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一种荣誉、一种管理,到后来的一种沟通、一种交流,到现在的一种激发、一种珍惜,学生们逐渐成长,渐趋成熟。

2.组员获进步

小组的组员们在三年间不仅自身得到了成长,更是从最初互相平行的关系变成互相融合、荣辱与共的关系,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关心他人,换位思考,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3.打开我心扉

我们在提倡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鼓励每一位学生最大程度地释放自己的创造性,对学生们的各种奇谈怪想、异想天开积极肯定、接纳并加以引导,让学生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写自己所写。

(二)建设和谐小组

1.巧妙处理人际关系

教育学生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包括以下内容:提倡助人为乐;心中有他人;看人要先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幽默感;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例如,王子伊同学参加少先队大队委竞选,全体同学给予她莫大的鼓励和支持,让她感受到了班集体的力量和温暖,她顺利当选后在校园网上发表了感想。

2.寓学于乐体验课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因学生而存在。我们完成由“灌输式”“接受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到“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还学生创新课堂。现阶段我们已完成课堂模式的转变,学生们逐步适应了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新模式,体验着其中的快乐。

3.美丽你我美美与共

2012年10月,我班召开了一次题为“为了我们的共同目标——沟通理解交流”的家长会,校园网及《都市快报》和《钱江晚报》均对此进行了报道,其中《钱江晚报》用了整整一个版面做了详细报道。

初中三年,各小组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小组文化特色,其中“三个鱼蛋”小组获得集团“美丽小组”称号,班级也在各小组基础上顺利开展各项工作,获得“集团课改优秀班级”“集团先进班集体”“优秀雏鹰中队”“美丽班级”的称号,被评为2014学年“西湖区先进班集体”“西湖区先进团支部”。小组的每一位同学因为对自己小组的热爱,积极、努力地去完成各项任务,主动、有创意地开展各种小组活动,视小组成员为家人,维护小组的荣誉。

(三)收获累累硕果

初中三年小组合作背景下学生获得了许多奖项。

五、研究思考与展望

今后,随着对“X”“S”“H”小组文化建设研究的逐步深入,实践者的理解水平会再上一个新台阶。只有对基于合作的小组文化建设理论理解地更透彻,掌握合作的本质与精髓,才能更好地利用合作引导学生的三年成长。相信经过今后对“X”“S”“H”递进模式进一步的潜心研究和探索,小组合作的成效会更突出,会更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会更好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安德森,卡特.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M].王吉胜,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2]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4):11-16.

[3]李学农.中学班级文化建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马兰.合作学习:给教师的建议[J].人民教育,2004(z2):22-24.

[5]麦克米伦.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M].何立婴,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6]祁建敏.班级社会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1997(12):19-20.

[7]钱理群.一项“和灾难赛跑的教育”工程[J].福建教育(中学版),2012 (12):58-59.

[8]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9]王敏勤.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06(1):84-87.

[10]王艳秋.我国学校隐性德育课程研究述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4):33-35.

[1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修订本)[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12]薛晓阳.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新视野[J].教育研究,2003(3):26-31.

[13]阳谦.对新课程认知与情感目标并重的思考[J].云南教育,2004(2):17-19.

[14]余文森.新课程与学校文化重建[J].人民教育,2004(z1):8-11.

[15]周俊.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教育科学,1998(3):35-38.

[16]周勇.我国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现状及展望[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