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百里李天益来求作奉川十咏似之
高山处处著虚轩,来此凭栏便欲仙。下视浮云隔黄雾,半迎行日上青天。(右《广莫轩》)
一水流南抱县行,一桥在上压溪横。傍栏多少人观政,要与桥平水与清。(右《庆登桥》)
庭中说法有亲听,龙去庭空水一汀。独有亭亭岁寒柏,不知人世自青青。(右《虚白观》)
传说当年契此翁,偶然来此笑春风。忽抛布袋归何处,地下天高一阁空。(右《岳林》)。
乳峰真可避人间,上妙高台天可攀。未说旷怀便笑傲,堪从险处习间关。(右《雪窦》)
谁把深红浅绿蟠,羽毛飞动倚风栏。时人不识来仪瑞,只向花前想象看。(右《凤花》)
皮皴肉紧发苍然,伏雪眠风傲岁年。不见南邻龙卧者,本心元自直通天。(右《龙松》)
千尺嶙峋直立形,流传神应挟风霆。石身本聚山川气,便是人心聚处灵。(右《石夫人》)
火珠簇压翠微鲜,丹粒团成蜜颗甜。争为渴饕供燕豆,谁知赪汗困偿蓝。(右《杨梅》)
微风篆水自成碑,清月磨潭不受疵。万里此通归去路,扁舟堪载送行诗。(右《耀碑潭》)(《本堂集》卷四)
丁济,字溉之,高邮人。至元二十六年(1289)冬至三十年(1293)在任奉化县尹。至元二十六年冬,移建社稷坛;二十八年,扩县治,创奉川驿;二十九年,于县学建天寿殿、养正堂、觉后亭;三十年,重修方胜碶;任上主修至元《奉化县志》(十卷)等。理政凡公论所在,一字不改,有“丁相公”之称。此其宁波方言“丁相公”一词之来源欤?大德年间任兴化县知县,后升温州瑞安知州。
延祐《四明志》卷三《职官考·奉化县·县尹》:“丁济。”光绪《奉化县志》卷十六《职官表》上:“丁济(有传)。”《奉化市志·政府》1994年版仅著录名字,在附注栏内曰:“至元年间,县达鲁花赤、县尹上任年份无考。”光绪《奉化县志》卷十八《名宦》:“丁济,字溉之,高邮人。先为宁国尹,忽白昼砖石飞空而下,破屋伤人。如是者累日,济曰:‘奸民弄法,县宰之责,强鬼兴妖,城隍之过也。’遂檄城隍神,约三日不已,将罪尔神。未几,果附人至庭,稽首服罪。自后,妖不复作。邑人呼为‘治鬼县尹’。及尹奉化,兴文教,恤民情,众务悉举。凡公论所在,一判不动,民称之曰‘丁相公判一字’。”“丁相公”之钉(盯)准。此语不仅奉化,在宁波也相当流行。《四明文献集》卷一《奉化社稷坛记》:“奉化社稷坛,旧在县南,令秦辨之徙置西南二百步。其后圮而复修,迨今百三十余年。垓壝弗饬,鞠为荆榛。邑剧事繁,自钱谷狱讼,谓之不急。旧仪空存,嘉气湮郁。旱涝札瘥,民罔克乂。至元二十六年冬,襄贲丁侯济为尹,寅念民人社稷之寄,自古逌重,敢不只肃。稽经诹礼,规制一新。社东稷西,崇广如式。风雨雷师,鼎列其次。圭石有严,植木有仪。奠瘗之位,斋祓之庐,毖祀揭虔,勿替敬典。明年正月告成,乃率寮寀,洁牲醴,为民迓续丰年之贶。”该《记》有“至元二十六年冬,襄贲丁侯济为尹”语,则是该年冬始任职。雍正《浙江通志》卷三十一:“奉化县治,在城西北隅。嘉靖《浙江通志》:‘在宝化山北三里,唐开元间分汉鄞县地建今治。宋建炎间毁,复建。’旧《浙江通志》:‘元至元十三年复毁,令王宗信重建。二十八年,令丁济广其址。元贞初升为州治。'”至正《四明续志》卷七《学校·奉化州儒学》:“至元乙酉(二十二年,1285),堂以飓风仆而复建。至元壬辰(二十九年,1292),县尹丁济创建天寿殿,在大成殿西又创‘养正堂’、‘觉后亭’。”按:养正堂,虽然置于大成殿西,但观其教育内容与办学体制,为孩童启蒙之所。光绪《奉化县志》卷九《学校》下《书院》:“养正堂,县学西北隅,元至元二十九年,令丁济建。延戴帅初(表元)为师。王应麟作诗以记其事,曰:‘戴帅初以巍科宿望,县大夫强起为养正师。小子有造,自蒙入圣,其庶乎。应麟盖深嘉之,是用作诗,以勉学子。'”至正《四明续志》卷四《河渠·奉化州》:“方胜碶,在州东三里。地理家云:‘碶乃一州之风水喉襟。’久为洚水所圮,沙土堙之。至元三十年县尹丁济修。”光绪《奉化县志》卷六《水利》:“方胜碶……元至元中坏于洪水,令丁济重修。”“广平堰,县西南十里四都四图,即黄马潭,旧名普平港口。闸接镇亭之源,下注资国堰,溉田甚溥。元时乡人争水讦讼,县令丁济判定堰石尺寸,置闸开闭,酌田多寡,分水与之。”卷四十《旧志叙录》:“至元《奉化县志》(十卷),元县尹丁济主修,舒津、陈著、任士林同撰,教谕严德元编正。”
咸丰《重修兴化县志》卷六《秩官表·知县》:“大德,丁济、顾成。”万历《温州府志》卷七《秩官志·县职·瑞安县》:“知州,丁济。”按:《元史》卷六十二《地理志·温州路·瑞安州》:“下,唐瑞安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