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论怀古:内经逐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冬三月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我们先来理解字面的含义:

冬三月

《内经》中讲的冬三月,如果说用中国的历法来看,正月建寅,“子、丑、寅、卯”的寅,寅月是正月。往前倒推:“亥、子、丑”这三个月是属于正北方的,中间是“子”月。“子、午、卯、酉,”四个方位当中“子”在正北方,属水,属冬;“午”在正南方,属火,属夏;“卯”在正东方,属木,属风,属春;“酉”在正西方,属金,属白,属秋,这是“子、午、卯、酉”这四个月。“亥、子、丑”这三个月是冬三月:亥月、子月、丑月。

此谓闭藏

这叫闭和隐藏。

水冰地坼

这个时候,水都冻成冰了,地都被冻裂了。

无扰乎阳

不要去扰动阳气。

早卧晚起

早点睡觉,起床可以晚点。这个话说完之后,很多同学很开心:“这个我非常擅长,早卧我做不到,但是晚起,我太喜欢了。”但是你要知道,如果晚卧晚起,就完全拧了。早卧晚起,什么时间算早?古时候是很早的。小孩子在没有受到社会后期影响的时候,基本上到八九点钟就很困了,不停地在那儿打哈欠,别人说什么反正也听不懂。你们看的故事片,你们所讲的东西,所做的很多事情,他不懂,到了八九点就瞌睡得不行了,那个就属于早卧晚起。当然,现在你如果说让我们成年人八九点钟就去睡,到半夜两三点就醒了,这没办法,长期养成了这个习惯。早卧晚起主要的原因我们之前讲过了,主要是跟着太阳跑。

必待日光

太阳出来,你就起床吧,太阳如果下山了,你就开始减少各种活动,让身心慢慢静下来,做好入睡前的准备工作。

使志若伏若匿

我们结合之前的内容:春天以使志生;到夏天,无使志怒;秋天无外其志,开始往回收了;冬天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就像匍匐前进,叫“趴下”,就要低下来、沉下来。我之前讲过雾霾的情况,其实也有天气不能下降的意味在里面。天气降不下去,本来应该降下去,虽然寒风凛冽但是天高地远、四野茫然,这个才是冬天该看到的景象,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到处都是灰蒙蒙的,气降不下去,这个时候肯定“伏、匿”是做不到了。冬季如果“伏、匿”做不到呢,后面我们会看到:“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就会伤肾。因为闭藏不好,到了春天就会有痿症、厥症,比方说阳痿、四肢厥逆,什么意思呢?就是手脚冰凉,这就叫作厥逆。

春天生的都是冬天闭藏下来的“陈”。如果用一棵树来形容,到了秋天树叶落下来,到了冬天呢,树叶都在泥土里沤掉了。如果在农村,到了冬天就要把粪都埋起来,都埋在土下面,去沤。沤粪的时候有个很特别的景象:下大雪了,粪堆上面的雪一下就融化了,因为它在不停地散发热量。那个热量其实是阳气的一部分,因为阳属于热,阴属于寒嘛!所以说“使志若伏若匿”,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不要着急干什么大事情了,也不要让自己的理想立刻就生长起来。这个时候要把它藏起来,就像一棵大树,这个时候不要想着还要长多少片叶子,开多少朵花,这个志要伏匿起来。

若有私意

我们讲水火相对,说火是仁爱、付出、奉献,这个是情的本质。我们讲爱情、热情、感情,这些东西一定都要热,如果冷冰冰的,那这个“情”不好。这句话也讲到一个公私相对的概念。“公”就是讲要处以公心,心要变大,把众人当成是“我”,“我”的概念在扩大,心在扩大。如果把家庭当作是“我”,那么“我”的概念就扩大到家的范围,爱的范围就扩大到家的范围;如果把心再扩大,扩大到国的概念,那所有中国人都是一个“我”,那仁爱就遍及所有中国人了。如果再把心扩大到说所有的人都是“我”,这个时候这两个人(仁),一个是人民群众的人,一个是仁爱的仁,就结合了。当仁心从家庭到国家,一直大到所有全人类的时候,就和“人”结合了。我们用一个时髦的词——“前进”,当你的心逐步在前进的时候,就会前进到这一步。到了这一步才算一个“人”了,到这一步的时候人就会处以公心。我们刚才讲过的“子、午、卯、酉”的午,午火代表热量,它代表仁爱之心开始展开了。那相对的正北方的水,到了子月的时候,正好是“私”的时候,这个时候要把它收起来,要为自己着想。

若已有得

与“若有私意”一样,讲的都是自己,讲的都是可以稍微“自私”一点儿。可以这样讲,这个时候你先要把自己收起来。这里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甚至可以讲“一张一弛谓之道。”就是说你要能够爱出去,也能够私回来,这个道理大家明白吗?奉献是确实要奉献的,但是也不能没有尺度,无有止境,到一定的时候也要收回来,也要考虑一下自己,这就是“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这个地方最有意思的字是什么呢?是“若”字——好像是有私意,可不能真的有私意,是若有私意,但是仁爱是真的要仁爱出去。这里面的含义,大家慢慢地去琢磨。如果听过前几次讲座,我相信去悟出这个道理不难,因为我所讲的内容不是我编的,都是《内经》上的原文,确实用的是“若”这个词,你不要随便改,就好像“早卧晚起”与“晚卧晚起”,改一个字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去寒就温

虽然冬天是以寒为主旨的,但是对于人来讲要去寒就温,不能让自己受寒气的侵袭,因为我们人的本质不是以寒为本的,我们是以暖为本的。去寒就温就是要始终围绕着本分展开,温暖温暖嘛,去寒就温,不要做一个冰冷的人,要做一个温暖的人,不仅使自己温暖,还要使别人温暖。如果一个人能够精确地控制到只使自己温暖,不使别人温暖,这是一个怪物,这是不存在的。一个人如果想让自己温暖一定会使别人温暖,这个道理很简单,明白吧?一个人如果只让自己温暖,控制得非常精确,他一定是把自己关起来了。把自己关在哪儿呢?关在了牢笼之中。学过物理的同学很容易理解这个道理,有温度的东西,它通过“传导、辐射、对流”把自己热量传导出去,如果不能够进行“传导、辐射、对流”的话,那一定是被完全地困起来了嘛!一困就穷了,这个时候你自己的选择就非常重要。

无泄皮肤

这个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要出大汗,冬天不要做剧烈的运动,然后大汗淋漓,因为大汗淋漓会导致“使气亟夺”。冬天阳气本来应该若伏若匿,应该闭藏,无扰乎阳。汗是阳气的外发,汗为心之液,心属火,是火在发动,把汗液逼出来。这个时候如果进行剧烈运动,出一场大汗的话,一定会损害你的气,损害气的话一定会连带损害血,这个道理大家慢慢去琢磨。

此冬气之应

这就是冬天的本气所相对应的。

养藏之道也

之前讲了养长之道、养生之道,养收之道,到了冬天就是养藏之道。这个“藏”是一个特性,你要使得这个特性在冬天能够发挥出来。冬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汗比较少,你要不去扰它的话,汗比较少。所以这个时候要去滋阴,所谓滋阴就是滋养形体、身体。在这个时候去吃一些有利于身体生长的东西,它不会变成汗发出来,但是如果夏天去吃一些热的、补的东西,它立刻就会变成汗发出来了,因为夏天养的是阳。在冬天,把带一点热性的东西吃进去了,可以滋阴。但是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本身就阴盛阳衰,你还去滋阴,这肯定是有问题的,所以要取一个中道。我们为什么叫中国,中国就是走中道的国家,比方说很多的书里面老是出现错别字,很不好意思,这也是一种中道呀,如果事事都不出错,什么东西都要做到最好,也属于比较极致的状况。极致的情况就不是中道,但是如果因为这个我们就不去优化自己,不去改进自己,也是不对的。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春、夏、秋、冬各有一伤,春伤肝,夏伤心,秋伤肺,冬伤肾。冬天的养藏之道就在肾这里体现出来了。如果冬天伤了肾,到了春天,水生木,所谓的痿症、厥症都是木出了问题。道理很简单,我们刚才用沤粪这个例子打过比方,秋天叶子没有落下来,到了冬天粪没有沤到,没法化成有用的养料,到春天,肯定这个木长不好了。木长不好的话,厥阴肝经就会受损。足厥阴肝经是绕阴器的,所以这个时候一定会有痿症。为什么叫“厥阴肝经”?这个“厥”和痿厥的“厥”是一个词。因为疏泄功能出了问题,所以会出现厥症,出现手脚冰凉的状况。给春天留下的养料不够,最后就会“奉生者少”。

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冬三月,我们还稍带讲一下“冬至艾灸”。实际上最好的艾灸方法是在津液不伤的情况下进行。就像一个人长得比较水灵,有足够的水分,口里不是经常很干,眼睛也不是很干的情况下,适当地用艾灸去寒就温,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当身体局部有一些酸痛的时候,灸一灸就蛮好。当然艾灸是有一些禁忌的,大家去学一下。在去做一件事情之前,先把该排除的风险排除掉,剩下再做事就比较踏实了。千万不要把这些问题纯粹留给别人,老是去问别人怎么怎么样,实际上这些内容,在现在的这个年代里面,只要你有心的话,都是非常容易得到的。有同学说晚上不灸,但是比方说你白天没时间,还是得晚上灸了。有时候我们去学一个东西,学死了的话确实就会限制它的应用。

有同学问灸什么穴位?这个要分人,需要大家到时候把《灵枢》这一部分,尤其关于经脉这一块,如“十二经脉”这一块,去学一下。我之前刚开课的时候打过一个比方:肌肉像山脉,经络就像山脉里的峡谷,或者我们看地图,看到的河流就很像是经脉,河流里所流的东西就很像气血。艾灸就像什么呢?就像是给河流增加一个推动力,增加一下活跃度。我们知道寒热之间,一热起来的话,活动性就会变快。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专门的显微镜这类的器材去研究这些东西,但是“阳好动,阴好静”这一句话就讲得很清楚了。就像我们现在拿着一个显微镜去看,加热一个东西,温度越高,里面的分子做的布朗运动就越快,你看到的分子的振动也越高。温度和热量的本质其实就是分子的振动,或者讲分子的运动,因为在先开始受到分子间力的约束,它只能振动,振动得越快,温度就越高,振动得越慢,温度就越低。如果振动到一定的程度下,摆脱分子间力,它就开始由冰发生液化的情况,由水开始发生气化的情况,甚至出现由冰到气直接作升华的状况,不外乎都是运动,分子的运动。金属稍微特别一点,因为它有晶格,所以“阳好动,阴好静”这一句话就把这所有的东西都包括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即便没有显微镜,没学过物理,知道了这六个字,这个事情对于你来讲就已经明白了。比方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个其实就是因为某一块经络受到了一定的淤滞,不能说是完全阻塞,是有一些淤滞,这个时候它需要通,需要动。那怎么动呢?加一点热呗。为什么呢?因为阳属热嘛。加一点热量,有非常多的方法:喝点热水、吃点热药、吃点热的食物,或者直接用艾灸,是一样的道理,但是又有不同,比方说你喝了一杯热水,想让自己的后脑勺热起来,比喝一杯热水让脚后跟热起来要容易。为什么?因为足太阳膀胱经有一个循行的路线,你看一下它的方向就会明白为什么我说“你喝了一杯热水,后脑勺容易热,脚却不太容易热”了。有的同学可能真的什么时候喝一杯热水就会发现:真的是这么一回事,真的如此啊!实践结合理论,久而久之,这一块东西就会化神奇为平常。以前觉得很神,其实实践多了你就会发现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东西,只是我们没有留心观察,我们的心老是在外面攀援,没有收回来而已。

这是讲“冬三月”稍带讲出来的内容,这个题目我们今天就讲到这儿。

〖名家注解〗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土?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王冰曰冬三月,草木凋,蛰虫俯,地户闭塞,阳气伏藏,水冰地坼,故宜周密,不欲烦扰也。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避于寒也。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皆谓不欲妄出于外,触冒寒气也。去寒就温,言居深室也。《灵枢经》曰: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无泄皮肤,谓勿汗也。汗则阳气发泄,阳气发泄则数为寒气所追夺也。当冬气正养藏之令,而养生者必谨奉天时也。逆,谓反行夏令也。肾象水,王于冬,故行夏令则肾气伤。春木王而水废,故病发于春也。逆冬伤肾、故少气以奉于春生之令。

马莳曰十月、十一、十二月,冬之三月也,阳气已伏,万物潜藏,故气象谓之闭藏也。当此之时,水以寒而冰,地以寒而坼,君子居室,如蛰虫之周密,无扰乱卫气可也。其卧则早,与秋同也。其起则晚,必待日光与秋异也。使其志若有所伏匿然。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皆无扰乎阳之意也。去寒以就温,无泄皮肤之汗,而使阳气之数夺。凡若此者,盖冬时主藏,皆以应夫冬气而尽养藏之道也。否则冬主水,肾亦主水,逆冬气则伤肾水肾水不能生肝木,而至春之时,有痿厥之病。正以肝主筋,筋之不能举者为痿,春木王水废,则阳气上逆而为厥,厥之为言逆也,岂不少气以迎肝脏欲生之气哉?

张志聪曰万物收藏闭塞而成冬也。阳气收藏,故不可烦扰以泄阳气。早卧晚起,顺养闭藏之气,必待日光,避寒邪也。若伏若匿,使志无外也。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神气内藏也。夫肾藏志,心藏神,用三若字者,言冬令虽主闭藏,而心肾之气,时相交合,故曰私者,心有所私得也。去寒就温,养标阳也。肤腠者,阳气之所主也。夫阳气根于至阴,发于肤表,外不固密,则里气亟起以外应,故无泄皮肤之阳,而使急夺其根气也。此言冬令虽主深藏,而标阳更宜固密。凡此应冬气者,所以养藏气之道也。肾属水,王于冬,逆冬藏之气则伤肾,肾气伤,至春为痿厥之病,因奉生者少故也。盖肝木生于冬水,主春生之气而养筋,筋失其养则为痿,生气下逆则为厥。

高士宗曰闭,闭塞。藏,伏藏也。水冰,水性至动,冻而冰也。地坼,地体至厚,裂而坼也。无扰乎阳,地气固藏,不腾于天也。人体冬时之气而调神,当早卧晚起,以避其寒,必待日光,以就其温,使肾志若伏若匿,而退藏于密。若有私意而不出诸口,若已有得,而不告诸人者然。去寒就温,去户外之寒,以就深室之温也。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无以寒风泄其皮肤,使阳气亟夺也。凡此,皆所以遂其冬藏之气,故曰此冬气之应,在人为养藏之道也。若逆之而不养其藏,则伤肾,肾伤,则冬无以藏,故至春为痿厥之病,而奉春生者少,是知调冬藏之气,乃为春生之基。此一节,言随四时之气,调五藏之神,为生长收藏之先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