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论怀古:内经逐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云雾不精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

这句是非常直白的话了,天空本来就应该是清亮的,也就是干净的意思。天清然后就有光明了。这里的“天气”这个词怎么理解呢?是指天的气,而不是平时所说的weather。

藏德不止

我们再来理解“藏德不止”这个词。虽然我们不太懂“道”是什么,“德”是什么,但是结合这里的语境,我们可以尝试理解“德”。天在清净光明时藏的是“德”。我们抬头看天空,晚上看到天的颜色是玄色。玄色是什么颜色呢?就是深黑色、深蓝色。白天我们看到的清净光明也是德,这个叫藏德不止。

故不下也

是什么意思呢?有德所以不下,若下来的话,天和地就在一块了,变成一个整体了,变成一个混沌的世界。这个明白吗?我们的天地会不会合在一起,从而变成一个混沌的世界呢?现在有一个红移现象的说法,就是说当我们观察太空中的星体的时候,会发现每一个星体都会向光谱红外的一侧偏移一点;还有一种情况叫什么现象呢?叫紫移,向光谱紫外的那边去偏。红移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整个宇宙是一种分散的状态,所有的星球都在离我们很遥远的地方发生变化,就好像炸弹“砰”爆炸之后,产生了非常多的碎末,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就好像这个碎末当中的尘粒一样,飞散开来。如果能体会“砰”的这一下,就能理解大爆炸理论。我们整个宇宙就处在这样的爆炸当中,这就是红移现象。如果你看过很多动画,有的动画片里会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砰”爆炸了之后再把镜头倒回来的时候,空间、时间就会收缩回来。你们对红移现象明白了吗?混沌的状态就是指在开始的时候不是空的,到处充满爆炸的粉末,你要是把这些爆炸的粉末又聚在一起的时候,它无所谓外,无所谓内。实际上,这种情况就好像黑洞,有着巨大的质量,质量大到什么程度呢?一个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相比是什么样呢,就好像一个乒乓球和一个地球,地球好像是原子,原子核好像是乒乓球。如果是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原子和原子核之间本来是有非常大的斥力,斥力就使得它们之间形成像地球这么大的空间,使它们不能拟合在一起。如果引力特别大的时候,原子核就和原子紧挨着,这时候就形成了引力非常大的星体。假设人站上去,立刻就碎掉了,骨头就全部把肉拉碎了,因为那个时候引力太大了,身体上的骨头根本没有办法承受自己身体本身的重量,“哗”一下就成了一个饼了,变成非常小的一块。所有物体立刻就压缩,压缩的倍数是多少呢?就好像一个地球压缩成乒乓球那么大,这里讲“故不下也”,指的是天地的分离状态。如果放在无限长的时空当中,这个宇宙会怎样?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宇宙就像发了神经一样,一会儿炸开,一会儿合起来,一会儿炸开,一会儿合起来,一直如此处于呼吸状态,就像人一样。

天明则日月不明

这句不好理解,什么叫天明则日月不明?现在的人太幸运了,太好理解这句话了,等到雾霾来时一看,到处都很光明的样子,所有的地方都很明亮,但看不见太阳,看不见月亮,对不对?因为天明,因为尘埃太多,所以光的发散作用就使得日月的光都显现不出来了。比方说晚上看到一轮新月挂在天空,别的地方都是黑黢黢的玄色,那就是因为天不明,把光明的位置留给月亮。到了白天也是一样,旁边都是蔚蓝色,因为天不明,把光明的位置留给太阳。

邪害空窍

这个“空窍”我们刚刚讲过了,不是说山里面有一个山洞,建筑物中间的空窍,不是这个意思哦。空窍就是虚空的空窍,我们刚才说爆炸之后产生的那些空间,太阳、地球都像尘粒一样,它有空间,如果这个空间也被塞满了之后,你就会看到光明的东西无所不在的,那样我们就看不到日月了。

阳气者闭塞

字面意思是阳气就完全闭塞了,“阳气”这个词不好理解,我在这里也不多讲。

地气者冒明

就是阳气降不下来,地气升不上去,最后出现云雾不精。

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这个时候的状态会如同静止一样,像雾霾来的时候,不会下雨。如果下雨就不会有雾霾了。“上应白露不下”,所谓的天气不降下来,云蒸雨施,“云蒸”,地气升腾做云,这是属于地气上升的运动;“雨施”,下雨属于天气在下降。如果云不蒸雨不施,就会出现白露不下,没有这个天地气相交的状态。所讲的这些又像天文学,又像宇宙学的,和《黄帝内经》有什么关系?这讲的就是我们人,我们人在天地间,本来就具备了这些特性。对应到人身上,什么叫阳气闭塞?什么叫地气冒明?如果阳气下不来,地气上不去,这个是鼻子塞了,对吧?头在发热,脚下面凉飕飕的,阳气下不来,阳气者闭塞,地气跑上来了。鼻子塞了,这是肺当中的阴上来了,眼睛红了,这是血当中的阴上来了。“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本来平常的状态下,通过这个肺气、胃气的降,胆气的降,还有肝阳、脾阳的升,形成一个循环,但现在上上不去,下下不来,憋在这里,人每天就处在这种鼻塞、流鼻涕这样类似感冒的一个状况,浑身不舒服。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这个名木多死,打个比方,如果交通不能够进行传变,天地之间所有的生命基本上就要完结了。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要坏死,就好像地面的枯草木,生命非常危险。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意思是该发出去的东西发不出去,比方说鼻子通不通气,没有一定定数的,一会通一会不通,一会左边塞右边通,一会右边通左边塞,没有一个什么节制在里面。正常人是晚上睡觉,白天醒了,精神就好,到晚上就困了,但是如果一天到晚昏昏沉沉,有时候又一天到晚都很精神,这个状况就是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这个地方讲的是天道、地道,在人身上就是人道。这个人道去哪里去学呢?比如每个周末所讲的《论语》当中,这是人的精神之道。《论语》所讲的是做人的精神之道,《内经》着重所讲的是人的身体之道。这两者是不是抵触的呢?完全不抵触,两个讲的是一回事。如果你要把这两个分开来看,对你不是一件好事,一定要结合来看,最后要走到一条道上去。因为所讲的都是你这个人嘛,不能分裂,不能与道相失,否则的话就会未央绝灭,自取灭亡。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圣人就会这样来做,从什么呢?从天道嘛,从地道、人道。圣人可以做到这样,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学习一下,这样身上不会有奇怪的病、特别大的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那刚才我们看到“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比方说在我们太阳系当中,有一个木星,木星上有一个木卫三还是木卫二,它表面上就是阳气不下,恶气不发,风雨不竭。在太阳系当中有的星球,如火星,三年来一次大的风暴,这个风暴比我们的沙尘暴不知道大到哪里去了,白天会非常热,热气不会下来;而另外一个木卫二还是木卫三,甲烷要是在那里会变成液体或者是冰块,有那么冷啊,连甲烷这种这么轻的东西都成冰块。甲烷要是在地球上,立刻就全气化了,在那个地方因为温度很低,就变成了液体、冰块这样一个状态,那种地方就不适合生命的成长,但是有可能会有生命的,因为生命是从甲烷开始的。

好,以上就是这一段。我把字面的意思以及怎么和我们身体结合都大概约略提了一下,不是很详细,后面需要大家深入地学习,因为里面很多概念,像天气、气、阳气、阴气、阳的概念等都是比较难的。像有些同学学了一年,对这些概念还是掌握不好。大家不要害怕,如果听完了没有懂,没关系,这是正常的。如果头次听,听不懂很正常的;再听上一年,有点进步,也不是特别清楚,也没有关系。只要慢慢开始了,你会发现里面的东西博大精深,对我们自己、家人健康,对生活、工作各方面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名家注解〗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惟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王冰曰言天明不竭,以清净故,致人之寿延长,亦由顺动而得,故言天气以示人也。四时成序,七曜周行,天不形言,是藏德也。德隐则应用不屈,故不下也。老子曰:上德不德。言天至尊高,德犹见隐也,况全生之道而不顺天乎?天所以藏德者,为其欲隐大明,故大明见则小明灭,故大明之德不可不藏,天若自明,则日月之明隐矣,喻人之真气亦不可泄露,当清净法道以保天真,苟离于道则虚邪入于空窍也。阳谓天气,亦风热也,地气谓湿,亦云雾也。风热之害人,则九窍闭塞,雾湿之为病,则掩翳精明,取类者,在天则日月不光,在人则两目藏曜也。《灵枢经》曰:天有日月,人有眼目。雾者云之类,露者雨之类,夫阳盛则地不上应,阴虚则天不下交,故云雾不化精微之气,上应于天而为白露不下之咎矣。阴阳应象大论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明二气交合,乃成雨露。方盛衰论曰: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明气不相召,亦不能交合也。夫云雾不化其精微,雨露不沾于原泽,是为天气不降,地气不腾,变化之道既亏,生育之原斯泯,故万物之命,无禀而生,然其死者,则名木先应,故云名木多死也。表,谓表陈其状也。《易》系辞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然不表交通,则为否也。《易》曰:天地不交,否。恶,谓害气也。发,谓散发也。节,谓节度也。菀,谓蕴积也。藁,谓枯藁也。言害气伏藏而不散发,风雨无度,折伤复多,藁木蕴积,春不荣也。岂惟其物独遇是而有之哉!人离于道,亦有之矣。故不顺四时之和,数犯八风之害,与道相失,则天真之气,未期久远而致灭亡也。道非远于心,人心远于道,惟圣人心合于道,故寿命无穷。从,谓顺四时之令也。然四时之令不可逆也,逆之则五脏内伤而他疾起。

马莳曰上文言人当顺四时之气,此言天地有升降之妙,唯圣人从之,故病却而寿永也。言上天之气至清净,至光明,似可亢之以自高矣,然唯藏此德而不止,万古有下降之妙,故虽降而实未之下,其尊仍在焉。设使天道自专其清净光明,则日月无以借之生明矣,犹人之邪气塞害空窍,而空窍不通也。盖天气者,阳气也,阳气不降,转为闭塞,故地道亦不升,适与天气昏冒,而天无以开之也。所以应之于上者,云雾不精,白露不下,应之于下者,交通不能表万物之命,以施生生之理,正以其不能交通也。凡有名之木亦多死者,不宁唯是,乖恶之气不能发散,风雨不能有节,白露不能下降,而菀槁之物不能荣茂。凡若此者,皆以天地不交通耳。当是之时,贼风数至,暴雨数起,虽天地四时不能相保如平常矣。为吾人者,失前四气调神之道,阴阳升降,俱乖其度,犹之天地不交也。则身多奇病,万事多失,生气已竭,至未半之时而绝灭矣。唯圣人能顺天道,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所以身无奇病,万物得所,其生生之气不竭,而亦可以百数也。

张志聪曰上节论顺四时之气,而调养其神。然四时顺序,先由天气之和,如天地不和,则四时之气亦不正矣,故以下复论天地之气焉。上天之气,至清净光明,然明德惟藏而健运不息者也。夫天气下降,地气上升,斯成地天之泰,惟其运用不止,故不必下而后谓之下也。盖言天气布于六合九州,化生万物,而体位仍尊高也。天气至光明者也,明德藏隐,故昼明者日焉,夜明者月焉。若不藏而彰着于外,是天明而日月不明矣。天德不藏,则虚其清净高明之体,而邪乘虚以害之。故曰:天运当以日光明,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如人之阳不固密于上,不卫护于外,则邪走空窍而为害矣。此言天包乎地,阳抱于阴,然当藏隐固密,而不宜外张下泄者也。天德惟藏,而无运用不息之机,则地气上乘,而昏冒其光明矣。上言虚其藏德之体,此言失其不止之机,地气升而为云为雾,天气降而为雨为露,云雾不精,是地气不升也,地气不升,则天气不降,是以上应白露不下。上言天气闭塞,此言地气伏藏,天地不交而为否矣。天地之气,虽上下交通,而不表彰于六合九州之外,则万物之命不能受其施化矣。不施则名木多死,盖木为万物之始生也。上言不交通于上下,此言不运用于四方。恶气,忿怒之气也,脉要精微论曰:彼秋之忿,成冬之怒。恶气不发,则失其劲肃严凛之令矣。风雨不节,则失其温和明曜之政矣。白露不下,则无溽蒸湿泽之濡矣。四时失序,虽茂木嘉禾,而亦不能荣秀也。上言天地之气不施,则名木多死,此言四时之气不应,则草木不荣。盖天地之气不和,而四时之气亦不正矣。按岁运四时之气,大暑、立秋,处暑、白露,乃太阴湿土主气。盖湿热之气上蒸,而后清凉之露下降。故曰:恶气不发者,言秋冬之令不时也;风雨不节者,言春夏之气不正也;白露不下者,言长夏之气不化也。贼风数至,阳气不正而太过也。暴雨数起,阴气不正而偏胜也。此总结上文,而言天地四时不相保其阴阳和平,而又失其修养之道,则未久而有绝灭之患矣。惟圣人能顺天地四时之不和,而修养其神气,故无奇暴之害。夫万物有自然之生气,虽遇不正之阴阳,而不至于绝灭,惟人为嗜欲所伤,更逆其时则死。圣人内修养生之道,外顺不正之时,与万物不失其自然,而生气不绝也。

高士宗曰四时之气,天气主之。天气清净,言天纯粹无为也。光明者也,言天覆照无私也。天之内而清净,外而光明,由于藏德不止;藏德不止,即天之所以调神,故位极其高,体隆于上,而不下也。天德惟藏,大明不明,故有日焉,为之明于昼;有月焉,为之明于夜。使天自用其明,则日月不明,日月不明,则四时不成,邪害天地之空窍。邪害天之空窍,则所谓阳气者,闭塞于上,而不下降矣。邪害地之空窍,则所谓地气者,昏冒其明,而不上承矣。地气上升则为云雾,天气清明,则有白露,若地气不升,而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矣。精,犹极也。表,四布也。恶气,不正之气也。发,散发也。恶气,不正之气也。发,散发也。恶气不发,则四时之风雨不节,而清洁之白露不下,凡草木皆菀藁不荣。凡此,皆闭塞冒明之所致也。夫名木多死,菀藳不荣,由于贼风数至,暴雨数起,致天地四时之气,失其常度,故不相保,而与道相失。如是,则天地之气,亦未央而绝灭矣。央,久也。此天地失道,而四时不成,皆邪害空窍之所致也。从之者,处天地之和,顺四时之气也。惟圣人从之,故养身,则身无奇病,治人,则万物不失,生气流行而不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