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Idea Watch
理念回归实践
“这不是
要让人难堪”
吉亚尼·贾科梅利(Gianni Giacomelli)是简柏特创新负责人。这家专注数字转型业务的专业服务公司,正是本项研究的发生地。贾科梅利最近接受《哈佛商业评论》采访,介绍了研究情况和公司的举措。以下是采访摘要。
为什么要分析公司的内部邮件?
简柏特的规模很大,人员分布很广。我们有8万名员工,分布在不同时区。同步沟通是很困难的事情。因此邮件非常重要,它能有效反映员工的沟通情况。
你们怎样与员工分享每月分析结果?
我们有很多服务单一客户的团队,规模达到500人。我们会把分析结果拿给团队中的两个人:负责运营的业务领导者,以及对整个垂直行业利润负责的部门领导者。在最初几次会议中,我们会解释“平实语言”“反应速度”“固定对接人”等指标的具体含义,之后领导者们开始每月接收评分卡,并把相关信息传达给各自团队。
衡量回复客户邮件的速度,这会让人们产生防御心理吗?
邮件数据可以具体到个人,我们最初用这些数据来建立分析框架。但我们很快意识到,这项工作不是要让人难堪,而是要让大家知道我们作为一个团队当月表现如何,并且持续强调三种我们鼓励的行为。随着项目深入,大多数分析工作都会聚焦团队表现。
为了显得有想法,人们有时会用一些大词。当员工知道客户更希望用平实语言交流,他们是否很意外?
是的。我们的员工受教育程度都很高,他们觉得工作中的用语不一定要复杂,但应该明确具体。而分析结果显示,最好说大白话,让对方不必再去解读。这件事情表明,必须确立因果关系,你才能知道某项工作的关键是什么。在本项研究的情境中,大部分工作都相对技术性,需要像工厂一样井井有条、没有意外,因此朴素一些的语言比较好。数字创新、转型或创意工作关注的指标则会很不同,更多样化的语言可能比较适合。
客户满意度之外的领域如何?
这项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我们利用它来发现员工敬业度下降和离职的征兆。它还可以用来设计特定员工的入职培训,例如销售和转型咨询。我们发现,在这些部门员工入职的最初6到9个月中,他们内部人际网络的规模、结构和自然增长速度,能有效预测其未来表现。我们会据此指导员工,告诉他们哪些行为有助于成功,以及如何发展人际网络。
邮件分析现在还在做吗?
我们已经不会长期跟踪了,但仍然使用角色扮演等方法,指导员工采取更合理的行为方式。这些工具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能找到关键指标,帮助人员较分散的大规模团队提升表现。我们逐渐意识到,记分卡已经不重要,提升客户满意度才是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