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出[1] 标目[2]
【蝶恋花】[3](末上[4])忙处抛人闲处住[5],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6]。玉茗堂前朝复暮[7],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8]。但是相思莫相负[9],牡丹亭上三生路[10]。
【汉宫春】杜宝黄堂[11],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12]。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写真留记[13],葬梅花道院凄凉。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14]。 果尔回生定配,赴临安取试,寇起淮扬。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15]。风流况[16],施行正苦[17],报中状元郎。
杜丽娘梦写丹青记。
陈教授说下梨花枪。
柳秀才偷载回生女。
杜平章刁打状元郎[18]。
注释:
[1]出:戏曲传奇剧本体制,类似元杂剧的“折”或现代话剧的“场”。传奇剧本一般分若干出,合演一个故事。剧本篇幅多在31出至50出之间,演出约需9—15个小时,需通宵达旦或连演数天,才能串完全本。为方便演出,万历天启时开始将传奇剧本“缩长为短”。原本55出的《牡丹亭》,臧懋循《玉茗堂四种传奇》本删改为35出,徐日曦《六十种曲》本删改为43出,冯梦龙《墨憨斋定本传奇》本删改为37出。删掉的出目,如《劝农》《肃苑》《虏谍》《道觋》《诇药》等,多为游离于主线之外的枝节关目。经过删并后的剧本较之原作,情节集中,结构紧凑,更便于场上搬演。
[2]标目:也称“家门”、“家门引子”,戏曲传奇剧本的固定格式。传奇第一出开始时,由一个角色(“副末”或“末”,略似后世的报幕人)上场,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如本出【蝶恋花】)和剧情梗概(如本出【汉宫春】)。“标目”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
[3]【蝶恋花】:曲牌名。戏曲传奇的音乐采取曲牌联套的形式,所有登场的角色都可以演唱。本剧各出的曲牌均用【】表示。
[4](末上):舞台提示。戏曲中的舞台提示都用括号括注形式。末,传统戏曲角色名,一般扮演年纪较大的男子。男角除末外,还有生、外、净、丑等。传奇第一出一般由副末开场,本剧用末代替副末。
[5]忙处抛人闲处住:指离开官场回到故里。汤显祖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春从遂昌县令任上离职,归隐故乡临川,同年秋完成《牡丹亭》。忙处抛人,指离开繁忙的官场。闲处,指闲散的地方。
[6]情难诉: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标目》评曰:“情不独儿女也,惟儿女之情最难告人,故千古忘情人,必于此处看破。然看破而至于相负,则又不及情矣。”
[7]玉茗堂:汤显祖辞官归乡后新建用以写作、会客、家宴和演戏的场所,在今临川沙井巷后。玉茗,白山茶。
[8]俊得江山助:江山之美使我的文章生色。俊,指文章秀美。
[9]但是:只要。
[10]牡丹亭上三生路:指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团圆。牡丹亭,剧中杜丽娘和柳梦梅梦中结缘的地方。三生路,源出三生石传说,是前世宿缘的象征。《太平广记》记载,唐代李源与惠林寺僧圆观友谊深厚,圆观临终时对李源说,十二年后在杭州天竺寺再见。十二年后李源如期而至,在天竺寺三生石下,看见一个牧童,他就是圆观的后身。
[11]黄堂:古代太守衙中的正堂,后借指太守。
[12]爱踏春阳: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标目》评曰:“世境本空,凡事多从爱起。如丽娘因游春而感梦,因梦而写真、而死、而复生,许多公案,皆‘爱踏春阳’之一念误之也。”踏春阳,踏青。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载:“元和初,有一士人失姓字,因醉卧厅中。及醒,见古屏上妇人等,悉于床前踏歌,歌曰:长安女儿踏春阳,无处春阳不断肠。舞袖弓腰浑忘却,蛾眉空带九秋霜。”
[13]写真:画像。
[14]赴高唐:指二十八出《幽媾》柳梦梅与杜丽娘欢会。战国时楚国宋玉《高唐赋》写楚襄王游高唐,梦见和巫山神女交欢。后遂以高唐指男女欢会或欢会之所。
[15]平章:官名,为“平章军国重事”的简称。唐宋时相当于丞相,由德高望重的大臣担任。这里指杜宝。
[16]风流况:风流事。况,情况。
[17]施行:用刑。
[18]“杜丽娘梦写丹青记”四句:这四句是下场诗,为剧中人物下场时所念的诗,内容多概括剧情大要,给人以启发或引人思考。本剧除《标目》外都用七言绝句。丹青,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颜料,这里指代绘画。陈教授,陈最良,杜丽娘的老师。梨花枪,投靠金人的强盗李全之妻杨婆,善使梨花枪。柳秀才,柳梦梅。回生女,杜丽娘。杜平章,杜宝。
点评:
“标目”,就是标明纲目,作为全剧第一出,起到铺陈剧情,概括全剧的作用。
“玉茗堂前朝复暮”一句浸透了作者创作的甘苦。万历二十六年(1598),四十九岁的汤显祖弃官回乡,以其风云际会之才,爽如哀梨之笔,创作出媲美屈宋、比肩《西厢》的名作《牡丹亭》。十二年的科举蹭蹬,十五年的宦海生涯,年近半百的人生沧桑,使他的情感犹如火山一样喷薄而出,把全剧的梦境燃成一片灿烂的烟霞:“玉茗家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板教小伶。”(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二首》)
“世间只有情难诉”,委婉道出全剧“言情”的主旨。剧中不只渲染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生死爱情,也表现了父女情、母女情、主仆情、夫妻情、侠义情。然而各种情感中,爱情最难以表现。诚如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评语:“情不独儿女也,惟儿女之情最难告人,故千古忘情人,必于此处看破。然看破而至于相负,则又不及情矣。”焦循《剧说》记载:“相传临川作《还魂记》,运思独苦。一日家人求之不可得,遍索,乃卧庭中薪上,掩袂痛哭。惊问之,曰:填词至‘赏春香还是旧罗裙’句也。”正是汤显祖这位性情中人成就了《牡丹亭》这部至情奇剧。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标目》鲜明地点出了“牡丹亭”这个名字。众所周知,《牡丹亭》故事蓝本来源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汤显祖对不足四千字的故事素材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独具慧眼地提炼出“牡丹亭”这个字眼。
杜府后花园,是区别于小庭深院而别样的世界,是杜丽娘脱离了现实束缚的“大观园”、伊甸园。而实写后花园中的“牡丹亭”,虽仅见于《标目》《寻梦》和《魂游》三出,在全剧却具有关键性意义。《惊梦》中隐隐写“牡丹亭”:“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杜丽娘借牡丹自比,觉醒花容月貌而无人欣赏的落寞,是整个故事的起点。“牡丹亭畔”是杜丽娘欲望、情感被唤醒和爆发的所在。正是“牡丹亭”欢梦,促使丽娘第二日重游花园“寻梦”,然而寻梦不得,竟然为未曾谋面的梦中情人香消玉殒、华年烟逝,才有了《冥判》《魂游》《幽媾》《回生》等生而死、死而生的一系列情节。所以“牡丹亭”是整个故事发生的源事件,是故事得以铺展和行进的推力。“牡丹亭”凝聚了杜丽娘全部欲望、爱情和梦想,是她和柳梦梅的三生石,生死情缘从这里拉开序幕,“牡丹亭”三字就成为全剧最警策、注定要唱绝千古的名字。
在青春版《牡丹亭》中,《标目》中的【蝶恋花】曲子,作为上、中、下三本的开场曲,借鉴了歌剧主题曲形式,“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的合唱贯穿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