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解析
一、点画与笔法
此帖是米芾大字行草的代表作,其中点画、笔法呈现了米书的基本特征,笔法富于内涵,点画丰富多姿,形成鲜明对比,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疾与缓
黄庭坚《山谷题跋》云:“余尝评米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似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耳。”米芾书法的整体特征是用笔跳荡、点画劲利,表现出鲜明的特征。较米芾的其他代表书作,此帖点画笔速较快的特点更为明显突出,笔势健挺劲捷,如“车”(图一)“艘”(图二)“槔”(图三)等字。在总体上强调“疾”的同时,穿插辅以“缓”的沉稳,如“起”(图四)“夫”(图五)等字,用笔缓慢沉着,形成对比。
(二)枯与润
此帖中墨色变化反差较大,对比强烈。既有浓墨落笔、圆润丰满,如“乘”(图六)“便”(图七)等字,也有渴笔枯淡,如“万”(图八)“艘”(图二)等字,浓淡枯润的左右两行形成反差对比,体现了墨色层次的丰富变化。这种笔法变化,是书写过程笔毫中墨汁由多至少自然形成的,起始时墨汁饱满,笔画浓重,书写若干字后,墨尽笔枯,才再次舔墨书写,因而笔法上呈现自然的浓枯对比,尽显书写节奏之美,而非刻意之作。
(三)轻与重
此帖中用笔轻重得出的笔画粗细对比分明,相邻有浓笔粗壮,如“船工”(图九)两字对比,前者运笔按压,笔画浓重,后者用笔轻提,笔画较细,又如“夫、坐、视”(图一〇)字对比,前两字笔画圆浑,后者点画纤细。这种笔画轻重的变化,在单个字中也有体现,如“金”(图一一)字,上半部分撇捺用笔轻盈,笔画轻细,下半部分用笔按压,凝成较重的墨块,形成反差。
(四)收与放
此帖中笔画收放自如,但整体上而言,以放为主。此帖内容是描写江中行舟的艰难,可大概推测出当时的书写状态,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焦灼,因此,此帖大部分笔画劲利、行笔较快且以放为主,如“艘”(图二)“今”(图一二)“更”(图一三)“散”(图一四)等字的最后的捺笔,“车”(图一)的竖笔,起笔顺势切入,收笔用力扫出,笔速快疾,笔势激励。当然,作者书写时,注意收放结合,如“彼”(图一五)“夫”(图一六)两字最后的捺笔,笔速较缓,从容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