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Feature 创新
捕获
“10倍创意”
的秘诀
WHEN YOUR MOON SHOTS DONʼT TAKE OFF
内森·弗尔(Nathan Furr)
杰弗瑞·戴尔(Jeffrey H. Dyer)
凯尔·奈尔(Kyle Nel)| 文
王晨 | 译 蒋荟蓉| 校 万艳 | 编辑
科幻和其他非传统工具,能帮助企业拓展想象力,引领突破性增长。
核心观点
问题
渐进思维阻碍企业寻找真正的突破性创新。
原因
认知偏差很容易扭曲认知,妨碍我们看到更多可能性。
解决方法
本文推荐的策略和工具能挑战我们规避风险、趋易避难的强大本能。
最近,某知名工业巨头的创新负责人组建10个跨部门团队,给它们布置了一项高难度任务:彻底重新构想各自的业务。为鼓励创新思路和方法,公司要求各团队运用设计思维和精益创业方法,着手客户研究和原型解决方案的工作。这位创新负责人原本期望收到10项变革提案,而提交上来的建议却只是给一种工业工具添加联网数据流,这让他目瞪口呆。激进的新理念在哪里?就没人考虑打造数字平台、翻转商业模式或重新打造产品吗?
虽然我们掌握的创新工具日渐精细,但对渐进思路的偏好,仍然是各类企业发展的障碍。渐进式创新固然是可行的增长路径,但它无法支撑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如何构想出更宏大、更有意义的东西?是什么在限制创造力?谷歌提出,“10倍创意”能带来10倍而不是10%的改进。为什么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做到?
人们很容易把原因归结为技术、竞争或监管,但这些障碍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克服。想想看,大众曾认为登月不可能、即时摄影不切实际、可回收火箭匪夷所思等等。实际情况是,约翰·F·肯尼迪激励了美国宇航事业,埃德温·兰德(Edwin Land)推出了宝丽来相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创建了SpaceX。
真正限制“10倍创意”的,是一些认知偏差。这些偏差扭曲我们的认知,阻碍我们看到更多可能性。认知科学已经开始揭示这些偏差,并总结我们如何“有规律地陷入非理性”。在经济学、营销和战略等很多领域,行为学方法已经颠覆了很多正统研究范式。但“行为学革命”尚未拓展到创新领域。在创新方面,我们尚未系统性采纳能带来重大跨越的视角和工具。
在考虑创新路径时,大多数人会陷入认知陷阱。这些陷阱会强化研究者称为“本地搜索”的行为:可得性偏差,即用可获得数据代替典型数据的倾向;熟知性偏差,即高估已知事物价值的倾向;确证性偏差,即利用新信息证实已有结论的倾向。这些倾向会导致我们只看到与现状相关的机会,而非视野之外的更好机会。本文的目标是分享一些新方法,帮助企业避开上述认知陷阱。常见的精益创业和敏捷开发等框架固然有价值,但出发点并非克服阻碍真正突破的认知偏差。我们推荐的方法与之不同。在哈佛商学院进行的一项现场实验中,研究者发现敏捷方法实际上削弱了发散思维。问问自己:客户观察、A/B测试、Sprint等方法,真能带来可与晶体管、iPhone、SpaceX比肩的突破性创新吗?可能很难。
下面介绍的策略和工具,都将挑战我们规避风险、趋易避难的强大本能。我们曾运用这些策略和工具帮助组织发现更大的机会,或在针对激进创新者的研究中发现相关线索。有创造性的组织达成“10倍创意”的方式有很多,本文呈现的仅是其中几种。我们的目的在于提示出一些可能性,帮助企业思考如何克服障碍,实现更大潜力。
科幻
已过世的小说家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Le Guin)曾说,她写科幻小说,是为了解放自己和读者的头脑,摆脱“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是唯一可能的生活方式”这种懒惰、胆怯的思维。科幻引领我们踏上精神的时间旅程,让我们畅想不同可能性。科幻作品曾预见或启发很多改变世界的突破性创新:《星际迷航》(Star Trek)中船长的通信工具相当于手机、19世纪爱德华·贝拉米(Edward Bellamy)所著小说描述未来社会中的信用卡、20世纪初卡雷尔·恰佩克(Karel Čapek)的一部剧作描写机器人、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预言自动驾驶汽车、雷·布拉伯里(Ray Bradbury)构想耳机、H·G·威尔斯(H.G. Wells)想象原子能等等。印象笔记(Evernote)前CEO菲尔·里宾(Phil Libin)指出,笔记软件的概念直接来自小说《沙丘》(Dune)描述的增强智能。他说:“科幻能提供某种严谨的乐观主义。这并非魔法,而只是灵感。你要做的就是根据这种灵感,制定严谨的计划并努力实施。”
在咨询工作中,我们曾见证科幻工具启发成熟大公司构想新的业务前景。本文作者之一凯尔曾是Lowe’s的创新负责人,借助科幻手段,该公司管理层开始思考运用增强现实、机器人等技术革新零售。
当时是2012年,Oculus Rift和Pokémon Go尚未问世。我们的做法很简单:把Lowe’s的客户和技术数据发给一些科幻作家,请他们想象公司5到10年后的样子。我们随后汇总作家们的理念,找出重合和不同的地方,然后整合并完善各个故事。最后,我们以漫画的形式,与公司高管分享最终完成的“预测小说”。
项目最终的成果是,Lowe’s成为第一家将全自动机器人用于客服和库存管理的零售商,推出第一批3D打印服务,并参与国际空间站3D打印机(用于制造工具)的制造。公司还研制了可用于卡车卸货和店内货物搬运的机器人外部骨架,以及用于设计改建方案的增强现实手机(第一批在四天内售罄)。Lowe’s不仅在财务上取得成功(3D成像能力推动在线销售额增长50%),2018年更在《财富》“最受尊敬公司”排行榜中零售创新方面位列第一,并在《快公司》“最佳创新公司”榜单中增强现实方面位列第一。
虽然Lowe’s案例突出的是技术,但创新并不一定与技术相关。在一些完全没有技术背景的案例中,我们也曾应用同样的方法,例如帮助百事构思有益健康的产品,以及帮助Funko思考如何在收藏品业务之外进行拓展。
类比
一天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走过哥本哈根的一个公园时,认识到了能量的基本性质。他当时走的那条路很黑,只有零星的路灯亮光。前面的人走到路灯下时会被照亮,随即又消失在黑暗中,如此反复。海森堡突然想到,质量如此大的人还可以消失又重现,那么几乎没有质量的电子在与某些物质接触前,是否也可能处于“消失”状态呢?作家、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Carlo Rovelli)指出,海森堡之所以得到这一关于能量体如何相互作用的认识(即著名的“测不准原理”),是因为他使用了类比法,将在路灯间行走的人比作电子。
在商业领域,类比同样能带来突破[见乔瓦尼·加维蒂(Giovanni Gavetti)和扬·里夫金(Jan Rivkin)2005年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用类比法思考战略》(“How Strategists Really Think: Tapping the Power of Analogy”)]。查理·梅里尔(Charlie Merrill)以超市类比券商,让投资者从一系列产品和品牌中自由选择,从而革新了证券经纪业。20世纪70年代,电路城公司(Circuit City)在电子产品零售领域推出超级店铺,后又采用相似逻辑(海量选择、低固定费用、不还价),推出了CarMax二手车零售服务。虽然电路城在电商时代破产,但CarMax现在是全球最大的二手车零售商。
不同领域之间的类比,有时可以带来重大突破。例如,优步和爱彼迎的快速成长,无疑预告了类似“共享经济”公司的出现,如房车租赁平台RVshare.com、储物空间分享平台Neighbor、杂货配送服务商Instacart等。另一个拓宽思路的方法是,从否定的方向寻找类比:谷歌绝对不会做什么?你也可以从失败案例中学到东西:某公司采用的什么方法导致失败?
第一原理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是一家知名医药公司,擅长以竞争对手几分之一的成本开发新疗法。该公司创新流程的核心是“第一原理”方法:为挑战现状,创新者审视某件事情的基本原理,并从零开始重新构想。“从概念到科学原理,我们质疑每件事,并在团队内部充分争论。”公司总裁兼首席科学官乔治·扬科普洛斯(George Yancopoulos)说。例如,测试新疗法的主流模式是先在老鼠身上测试,然后进行人体测试,但由于老鼠和人类之间的巨大差异,失败率很高。Regeneron对这种模式提出挑战,尝试将人类基因植入老鼠,以获得更接近人类的反应。开发新药的平均成本高达43亿美元,而对老鼠进行基因改造的方法,已帮助公司将成本降至这一水平的20%以下。
SpaceX使用的可回收火箭,同样来自第一原理方法。公司创始人马斯克本想从俄罗斯购买废弃的火箭,但遭到拒绝。阿什利·万斯(Ashlee Vance)在《硅谷钢铁侠》中写道,在从俄罗斯回国的飞机上,马斯克怒气冲冲地做了一些计算,对后来担任NASA局长的麦克·格里芬(Mike Griffin)和SpaceX创始团队成员吉姆·坎特莱尔(Jim Cantrell)说:“我想我们可以自己造火箭。”坎特莱尔回忆道:“我们在想:‘是啊,你和哪里的军队一块造?’”但在研读过推进技术、空气动力学、热力学和燃气涡轮的基础理论后,马斯克总结出火箭的基本原理。根据他的分析成果,团队使用更简易、较小号的商业级而非航天级部件,组装出了低成本的可回收火箭。到今天,SpaceX已经成功完成60多次发射和29次回收,帮助主要客户NASA节省数亿美元。“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照搬现成的解决方案,只做一些微调,”马斯克告诉我们,“我则尊崇物理学的第一原理分析,将某个领域的事物归结到最基本的原理,然后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扩展。”
扩展适应
在寻找突破性创新机会时,你能找到的所有机会都是由起始要素决定的。生物学家斯图尔特·考夫曼(Stuart Kauffman)在“邻接可能性”理论中描述了这个规律。但我们通常看到的,只是显而易见的要素的用途或组合方式。取得突破的关键,在于发现完全不同的用途。在进化生物学中,这一过程即“扩展适应”: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进化出的某种特性,经过调适后应用于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目标。例如,羽毛的功能最初可能是保暖和吸引配偶,后又成为飞行的关键。与此相似,早期鱼类进化为陆地生物后,原有的复杂下颌骨演变为耳朵。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扩展适应尚且在生物界自然发生,那么在选择与想象的世界中,它就具有无限可能性。
潜在创新者如何利用扩展适应的力量?可以从质疑某物的特定用途开始。例如,范·菲利普斯(Van Phillips)在滑水事故中失去一条腿后,打算自己设计假肢,因此开始研究生物工程学。他很意外地发现,自二战以来,假肢设计就几乎没有变化。进一步研究之下,他发现设计者都在关注美学层面,即让假肢看上去像脚。但菲利普斯想,为什么假肢一定要像脚?它只要像脚一样发挥功能不就行了?他参考撑杆跳高、跳水板和猎豹足部,设计出刀锋假肢。这种假肢外观完全不像脚,但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自由度,现在大多数残奥选手使用的都是这类假肢。通过重新思考假肢的用途,菲利普斯彻底革新了这一领域。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在亚马逊也采用类似的思考方法,鼓励团队寻找现有能力的更广泛用途,或探索已有客户问题的新解决方法。“关于如何决定进入哪些相邻领域,我们有两种方式,”他说,“一种是从客户需求倒推,一种是从自身能力正推。”亚马逊最赚钱的业务之一AWS即源自后一种方式。“做AWS的时候,我们需要吸引一批新客户,但团队具备分布式计算的卓越能力,”贝索斯说,“对于Kindle,虽然我们没有硬件相关的经验和能力,但有客户需求。”
上述四项创新策略的目标,在于打破思维惯性、摆脱固守已知的自然倾向,从而克服认知偏差。当然,除此之外也有其他方法。例如,亚马逊要求员工撰写关于假想新产品的新闻通稿,以此设想几年后可能出现的产品。这一策略甚至会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帮助:你可以在1月提前给自己准备一张圣诞卡片,写下到12月将会完成的事情。还有一些工具也可以帮助你取得进步。例如,你可以制作一幅“通关”图,从当下开始,通过实现一个个小目标来达成愿景;也可以参考实验设计流程,检验自己是否处于正确方向上。
无论采用哪些框架或方法,你都要聚焦于可能性。当下存在的事物有其偶然性,潜在创新者却经常陷在这些事物的细节中,不敢去追寻看起来有点疯狂的创意。但要想获得“10倍创意”,我们就必须摆脱渐进思维,克服对失败的恐惧。你必须要敢想。
爱因斯坦在寻找广义相对论的数学表达式时,优秀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也在做同样的工作。爱因斯坦当时进展缓慢,每周的计算方式都不一样。根据罗韦利的描述,对于爱因斯坦在细节方面的困难,希尔伯特很惊讶,并说:“哥廷根街上的每个孩子对四维几何都比爱因斯坦懂得多。”然而希尔伯特承认,爱因斯坦先解决了问题。为什么?在罗韦利看来:“因为爱因斯坦具备独特的能力,能想象世界如何被构造,在自己脑中‘看到’它。”
我们在这里总结的创新方法,并未穷尽通向“10倍创意”的全部路径。但我们相信,企业确实需要找到实现突破的新方式。本文描述的即是其中几种。我们同样认为,创新领域需要一场行为学革命。借助行为学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突破限制视野的障碍。这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未来并不是客观决定好的,而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的。
内森·弗尔是英士国际商学院战略学助理教授。杰弗瑞·戴尔是杨百翰大学万豪商学院战略学Horace Beesley教席教授。凯尔·奈尔是变革管理咨询公司Uncommon Partners联合创始人、CEO,曾任Lowe’s创新实验室执行主任。弗尔和奈尔合著有《引领变革》(Leading Transformation: How to Take Charge of Your Company’s Future,哈佛商业评论出版社201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