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道教老学思想的嬗变
道教思想杂而多端,但老子思想却始终是道教思想的基础与核心。虽然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道教内部一直存在着一种贬低老子、唯重三洞的倾向,但随着唐王朝将老子奉为圣祖,“朝廷上的道教,最有影响的道团的信仰,全社会的意识,都认为道教的核心崇拜对象是老子及其《道德经》”。唐宋时的道教思想家大多通过注释《道德经》五千言来阐述或发挥道教思想,形成了所谓的“道教老学”的诠释模式,以递嬗演变的发展脉络展现了唐宋道教信仰与思想的演变。在唐宋时出现的各种注老著作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有一篇《序》,其中不仅详细记述了从汉至唐历代六十余家《道德经》注疏本,而且对历代注疏本的名称、作者、卷数及宗旨意趣作了独到的分析与评价,实际上是对汉唐道教老学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由于杜光庭对汉唐老学的总结是他思想发展的基础,因此,要研究杜光庭思想及其在唐宋道教转型中所起的作用,首先也应该追本溯源,厘清从汉代到唐代几百年间道教对老子思想的诠释和发挥。只有在老学思想的演进中,才能从历史与逻辑的层面上把握杜光庭思想出现之必然性及其基本特点,既可以展现汉唐老学思想通过注疏方式而曲折发展的基本理路,也可以阐明杜光庭是如何在评判前人注老的宗旨意趣的基础上,在自己的《道德真经广圣义》中别立新解,将道教哲学推向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从而为唐宋道教老学思想的转型提供了理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