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
江南弄·江南曲
众花杂色满上林[1],舒芳耀绿垂轻阴,连手躞蹀[2]舞春心。舞春心,临岁腴[3]。中人望,独踟蹰[4]。
【作者简介】
萧衍(464-549),即南朝梁武帝。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梁政权的建立者,庙号高祖。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
南齐中兴二年(502),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号武帝。于文学多有建树。
【注释】
[1]上林:帝王家的园林。汉武帝时有上林苑。[2]躞蹀:小步跳舞的姿态。[3]岁腴:丰年,引申为美景。[4]踟蹰:犹豫不定。
【赏析】
“众花杂色满上林,舒芳耀绿垂轻阴”描绘出春光绮丽、五彩缤纷的上林景色。“舒芳”指花开,“耀绿”是嫩叶在阳光映照下闪着光泽,一“舒”一“耀”,极具动感。
接着,自然景致转到人物。就是“连手躞蹀舞春心”的舞姿,小步而紧凑。而后,则转入抒情。诗之后半,连用了四个三言短句,节奏简短明快,颇有乐感。良辰美景,歌舞升平,春心涌动。而不得加入其中的女人,则难免产生小小的惆怅。此词虽短,但其写景抒情及转折,很有风采和韵味。
重要的是,萧衍《江南弄》七首即《江南曲》《龙笛曲》《采莲曲》《凤笙曲》《采菱曲》《游女曲》《朝云曲》,还被认为是词体起源。
在文学史上,一首作品就有可能成为诗体转变的标志,萧衍的《江南弄》便具有这样的性质。据《乐府杂录》云:“梁天监十一年冬,武帝改西曲,制《江南》《上云乐》十四曲。”而《江南》共有七支曲子,第一就叫《江南弄》,君王倡导于前,群臣响应于后。经过帝王与臣僚的创制和改革,出现相对固定的“句读不葺”的长短句。明代文学家杨慎甚至径称之为词,说“此词绝妙。填词起于唐人,而六朝已滥觞矣”(《词品》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