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褚 Chǔ
褚姓为中国第201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54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41%。约45.2%分布于山东、浙江、河北、江苏4省(其中山东最多,约占18.1%),19%分布于河南、安徽、湖北3省(《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河南郡、钱唐郡。
褚姓有敦本堂、敦伦堂、河南堂、四备堂、忠清堂、重熙堂等堂号。
其中河南堂除乃以郡望为堂号。又唐书法家褚遂良(596—658)封河南郡公,其子孙抑或以“河南”为家族堂号。
褚姓的“褚”不能写作“禇”。
褚姓出春秋宋共公之子公子段(子石)之后。公子段之后为什么姓褚氏,有两种说法。唐张九龄(678—740)《姓源韵谱》和林宝《元和姓纂》以公子段为褚师(官名),故以褚为氏。但《左传》称公子段为褚师段,其子公孙肥称褚师子肥,则公子段并非以褚为氏,而是以褚师为氏。宋郑樵(1104—1162)《通志·氏族略》则以为“褚氏”即“褚师”氏,是“褚师”氏略去“师氏”。这就比《姓源韵谱》和《元和姓纂》说法合理了。宋吕夏卿(1015—1068)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则说公子段封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其子公孙肥之后以褚为氏。后来,《广韵》《姓解》《古今姓氏书辩证》《姓氏急就篇》都采用这种说法。《新唐书》所说的“褚”在哪儿呢,没有说明。有人根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王宿于褚氏”的记载,并根据《左传》杜预(222—284)注以为就在晋时洛阳县南的褚氏亭一带。不过,春秋时期洛阳(雒阳)是东周的都城,宋国的公子似乎不可能封到那儿去。而“其德可师,号曰褚师”的说法更属臆测,并无什么根据。倘真有此说,也是别人美誉,公子段也不可能自称褚师氏。卫有大夫褚师圃、褚师比、褚师定子、褚师声子、褚师子申(《左传》),当是以官为氏,是卫国也有褚师之官。《左传·昭公二年》有郑公孙黑请以公子印为褚师之说,是郑国也有褚师之官。褚师,《左传》杜预注:“市官也。”故清代学者张澍以为“《新唐书》食采于褚,其德可师之说叵信”。
《左传》“王宿于褚氏”的褚氏应该是另外一个褚氏,乃以地为氏。这个地方应该在东周的都城雒阳城南一带。
少数民族也有褚姓,例如:
蒙古族褚姓,本姓楚勒呼德(楚勒胡德、初勒胡德、楚勒古德、绰勒忽惕)氏、楚和日氏。
傈僳族褚姓,傈僳语称“海扒”,意为松鼠氏族。汉语云南方言“鼠”“褚”音同,故汉姓曰“褚”。
回族、壮族、彝族、满族、纳西族、怒族等民族也有褚姓。源出不详。一部分可能出自汉族褚姓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