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025孔 Kǒnɡ
孔姓为中国第100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231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17%。约31.8%分布于山东、山东2省,24%分布于江苏、广东、安徽、河北4省(《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鲁郡、会稽郡、京兆郡、河南郡。
孔姓有报本堂、博观堂、炊经堂、达秀堂、大成堂、东鲁堂、敦本堂、合敬堂、积善堂、继述堂、鲁国堂、凝道堂、凝静堂、凝远堂、凝祉堂、谦益堂、前圣堂、阙里堂、绍麟堂、慎远堂、绳启堂、圣达堂、诗礼堂、世德堂、世思堂、世泽堂、泗水堂、诒燕堂、怡美堂、玉书堂、玉振堂、育麟堂、芝荷堂、至圣堂、忠恕堂等堂号。
部分堂号出典如下:
孔姓望出鲁郡,因为西汉时曾在今山东曲阜一带设置鲁国,到了王莽时又在那一带设置鲁郡,所以鲁郡习惯上也称鲁国郡。孔姓人因此以“鲁国”或“东鲁”为家族堂号。
孔子居住在山东曲阜阙里,所以孔姓人又以“阙里”为家族堂号。
孔氏有一支居住在山东泗水地区,以“泗水”为家族堂号。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孔夫子尊为圣人。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谥文宣王;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追谥至圣文宣王;元大德十年(1306)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至圣先师;清顺治二年(1645)改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顺治十四年(1657)又改称至圣先师。孔子的子孙因此又或以“至圣”“前圣”“圣达”“大成”为家族堂号。
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孔氏后人以诗、礼传家,因以“诗礼”为家族堂号。
孔子提倡“忠恕”,即以待己之态度对待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氏后人或以“忠恕”为家族堂号。
传说黄帝史官孔甲是最早姓孔的人,并不可信。黄帝的时候可能还没有文字,哪来的史官?即使真有这么一个人,也只是一个人名,并不说明他姓孔。从商代的殷墟卜辞和青铜器铭文可以看出,周代以前虽然有了姓氏,但名字之前通常是不加姓氏的,不要说黄帝那个时代了。
孔姓6个主要来源:
子姓孔氏,即曲阜孔氏,出西周宋湣公之子公子何(弗父何)之后。弗父何生公孙周(宋父周),宋父周生世父勝,世父勝生正考父。正考父之子孔父嘉(?—前711),为宋殇公大司马。他的妻子长得非常漂亮,有一次在路上被太宰华父督(?—前682)看到了,华父督为了霸占她居然将孔父嘉杀了。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逃到了鲁国曲阜(今属山东)。木金父生睾夷父,睾夷父生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鄹大夫叔梁纥。叔梁纥之子丘,字仲尼,以孔为氏,即孔丘(前551—前479);孔丘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叫孟皮,他的儿子孔蔑也以孔为氏。孔丘就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孔氏家族是我国最著名家族,自第55世孙起,按照下列字辈起名: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其中第61世“弘”字辈与65世“胤”字辈因避清乾隆帝弘历与雍正帝胤禛名讳,分别改换“宏”字与“衍”字。历代帝王对孔子嫡派后裔都有封号:第9世孔鲋,秦始皇封鲁国文通君。孔鲋弟孔腾,汉高祖封奉祀君;13世孔霸,汉元帝封褒成君;14世孔福,汉哀帝封殷绍嘉侯;15世孔房,汉哀帝封褒成侯;16世孔均,王莽封褒成侯;17世孔志,东汉褒成侯;18世孔损,东汉褒亭侯;19世孔曜,东汉奉圣亭侯;20世孔完东汉褒成侯;21世孔羡,三国魏宗圣侯。22世孔震、23世孔嶷、24世孔抚、25世孔懿,晋奉圣亭侯;26世孔鲜,刘宋奉圣亭侯;27世孔乘,北魏崇圣大夫;28世孔灵珍、29世孔文泰、30世孔渠,北魏崇圣侯;31世孔长孙,北齐恭圣侯;32世孔嗣悊,隋绍圣侯;33世孔德伦、34世孔崇基,唐褒圣侯;35代孔璲之,唐文宣王;36—41代孔萱、孔齐卿、孔惟晊、孔策、孔振、孔昭俭,唐文宣公。42世孔光嗣,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3)孔末之乱被杀。后唐长兴元年(930)杀孔末,43世孔仁玉袭爵文宣公。其后44世孔宜、45世孔延世,皆袭文宣公。北宋至和二年(1055),46世孔宗愿,封衍圣公。自此,相沿不改。77世孔德成(1920—2008),1920年袭衍圣公,1935年改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2008年孔德成去世,其孙孔垂长接任奉祀官。曲阜孔氏有“真孔(内孔)”与“假孔(外孔)”之别。“真孔(内孔)”是孔子的子孙;“假孔(外孔)”是孔府家人随主姓。南朝宋元嘉十九年(442),宋文帝诏令蠲免孔景等5户课税,专司林墓洒扫。孔景等本不姓孔,乃随主姓,称扫洒户。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3),孔景裔孙孔末假冒孔子裔孙,弑杀24世宗子孔光嗣。后唐长兴元年(930),鲁人将孔末夺爵之事告于官,孔末被杀。这就是所谓“孔末之乱”。
姞姓孔氏,其先南燕贵族。南燕为郑国所灭,这一支孔氏投奔卫国,世为卫卿,居住在戚城,即今河南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春秋卫有大夫孔婴齐,其后有庄叔孔达。孔达生孔穀,孔穀生成子孔烝鉏,孔烝鉏生顷叔孔羁,孔羁生孔起,孔起生文子孔圉,孔圉生孔悝。
春秋郑文公时有大夫孔叔、孔将鉏,不知所出。
姬姓孔氏,春秋郑穆公之子公子嘉之后。公子嘉,字子孔,生公孙洩。公孙洩之子张,以孔为氏,称孔张。
姜姓孔氏,春秋齐景公时有大夫孔虺。
妫姓孔氏,春秋陈公孙寧(孔寧)之后。
少数民族也有孔姓,例如:
蒙古族孔姓,本姓浑迪氏、宫固如德氏等。
回族有孔姓。甘肃永靖一支,出孔子第58世孙孔彦嵘之后。彦嵘,明成化中娶回族马姓女,生3子。一子从母皈依伊斯兰教,子孙为回族。
彝族孔姓,其一支居云南昭通,本姓阿哭。
朝鲜族孔姓,近代自朝鲜半岛迁来中国。一支出孔子52世孙、元翰林学士孔昭之后。至正九年(1349),元鲁卫王之女承懿公主下嫁入元为质之高丽忠肃王之子江陵大君王颛。次年江陵大君被放回国,孔昭从承懿公主至高丽,后任高丽门下郎平章事,封桧昌君,赐籍昌原;另一支出孔子裔孙孔枝秀之后。清入主中原,孔枝秀避居朝鲜,后隐居晋州,子孙融入朝鲜民族。
满族孔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温都氏、温屯氏、扣岱氏、崆果罗(孔果洛)氏、库雅拉(苦雅拉)氏,八旗汉军孔氏。
景颇族孔姓,本姓支孔(梓孔、字孔、子孔、泽孔)、翁绍、木图。
锡伯族孔姓,本姓孔古尔氏、温都尔氏、孔佳氏、孔格里氏。
裕固族孔姓,本属冲萨户族。
独龙族孔姓,本姓孔当。
藏族、苗族、壮族、布依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水族、土族、布朗族、保安族、京族等民族也有孔姓。